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民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民居篇

武夷山下梅古民居
  下梅古民居位于武夷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旅游度假區以東8公里處的下梅村,面積9.6平方公里,總戶數600多戶,總人口2800多人。下梅村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又是晉商萬里茶路起點,完整保存著明清時代的古民居70余幢,有著深厚的民居文化和茶文化底蘊,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古村落,已成為武夷山旅游業的新亮點之一。區內山清水秀,交通便捷。早在新石器時期,下梅村就有人類在這里居住。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已發展成一個行政區。南宋時,理學家朱熹在這里講學。圣人過化,儒雅傳世,此后,村中名士迭出,斯文一脈,源遠流長。明末清初,下梅村是武夷巖茶外銷的集散地。據市志記載:最多時每日行竹筏達300余艘。建豪宅7…[詳細]
胡氏古民居建筑
  胡氏古民居建筑位于天水市秦城區。是明代秦州舉人、中憲大夫、山西按察副使胡來縉的私宅。俗稱“南宅子”,因與胡來縉之子胡忻的北宅子隔街相望,故名。占地面積2350平方米,南北長約60米,東西寬約36米,坐南向北。五進式庭院布局。現存房屋建筑8座26間、垂花門1座、影壁3座。一進院由大門、東西垂花門和影壁組成。大門面闊三間,單檐硬山頂,明間向外伸出成垂花門式樣,檐下雕飾富貴華麗,瓜栱和栱墊板透雕云紋花草,橫批和雀替均淺浮雕海云、牡丹、鳳凰等吉祥圖案,外門額書“太學生胡松秀之妻蒲氏”,由此,大門明間為一節孝坊;內門額書“副憲第”;脊飾龍吻和雕花脊筒子。由大門進入天井,正面立一座清代重修的一字影壁,東西…[詳細]
九重屋古民居
  九重屋古民居位于大悟縣黃站鎮熊畈村,清代建筑。背山面水,坐北朝南。11進30天井,南北長118米,東西寬25米,占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前廳房屋六間(門樓一間,大廳兩間,前室一間,左右廂房各兩間)。單重面闊18米,進深11米,廂房面闊4米,進深5米,天井及院落面積200平方米。后院東北側有古井,由青條石砌成,井口成正方形,深達15米。九重屋由明代中期移居湖北的江西熊氏始建,后多次擴建,是一處集鄂贛文化為一體的優秀歷史建筑。它不僅見證了中國古代史上的最后一次移民,而且在中國近現代革命史上也有重要的貢獻:1946年,在中原突圍過程中,新四軍領導人陳少敏同志曾在九重屋居住并指揮戰斗。…[詳細]
板浦古民居
  板浦古民居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板浦鎮西大街20號,大寺巷4號、6號、15號,西顧巷汪家大院共5處,多為清至民國時期的建筑。有的一宅三進,有的為聯排式民居,各自為獨立的庭院。主要建筑坐北朝南,青磚小瓦,硬山式,立字梁,內設板壁。主屋的右側立有天香閣,古色古香,具有徵式建筑的特色,保持著明清時代的建筑風格。板浦民居連云港市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近現代建筑群。板浦民居,對板浦鎮的興起、商業貿易及建筑藝術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2010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各民居外墻向四周各5米。建設控制地帶:各民居外墻向四周各50米。…[詳細]
河山巖村古民居群
  河山巖村位于新田縣金盆鎮,離縣城約36公里,東鄰寧遠太平鎮龍眠洞村,西鄰駱銘孫村,北鄰青山坪村,是新田、寧遠、藍山、嘉禾,四縣交匯之地。村內現存58座保存較完好,微派風格的古民居,整個古建筑群布局集中,建筑嚴謹,規劃科學,底蘊豐富,極具歷史人文價值,歷來就有“小臺灣”之美稱。該村現有居民300多戶,總人口1500多人,都為駱姓。全村屬傳統農業種植村,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以烤煙為支撐。還有大豆、紅瓜子、紅薯等含硒作物。2013年,河山巖村入選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河山巖村古民居群入選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家舒巷古民居群
  家舒巷古民居群位于興化市區東城外家舒巷中。原為明代御史舒楚后代所建府第,為區別城南舒家大巷而命名家舒巷。清代以來或售或修而成民居。巷東側主要為清代名醫趙海仙(履鰲,1830-1904)故居,西側北部門樓高大,水磨磚砌,雕飾精美,多布有正廳、軒廊、書齋,橫跨東西。南去為清代名醫魏蔭塘(1866-1932)之鶴山堂,東西兩院,南北五進。魏、趙兩門為清末“興化醫派”的主要代表,數代名醫,名播天下。家舒巷古民居群多為明、清建筑,連片成群,青磚黛瓦馬頭墻,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建筑科學價值。1986年,興化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朗梓古民居
  距桂林市82公里,陽朔縣城22公里處,位于距高田約8公里的朗梓村,是一大型古民居群。始建于清末。現存古建筑11座,其中古炮樓2座、祠堂2座。古建筑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800平方米。民居保存尚完好,整個建筑群結構嚴密、布局精巧,處處雕梁畫棟,十分精美,各廳堂連柱石均為不同造型,共耗時40年才建成。該村祖先是闖王李自成麾下大將軍覃氏。郎梓和附近古登村的民間工藝加工已憂規模,如龍頭拐杖、煙斗、獅子、臉譜等八大系列,主要銷往東南亞、香港等地。鄉球、民俗風情旅游包等主要銷往香港、澳門、臺灣、桂林、廣東等地。…[詳細]
王氏古民居
  王氏古民居位于兗州區鼓樓街道辦事處民族社區,屬典型北方四合院式建筑,北房為二層閣樓,其余三房為平房,為清代建筑,北房閣樓二層,面闊三間,長10.1米,寬6.5米,磚木結構,硬山頂,磚砌墻體,木質門窗,木質地板,木質隔柵,木質樓梯,位于明間正中后墻原有通門,北側現封堵。據了解原有院落現已改造,為現代建筑形式,現僅保留南院,除二層閣樓保存較完整外,其余三房雖有古意,但多已改變原結構。此四合院房主原為張姓,解放后收歸房產局管理,現以確權為王氏房主。2009年10月經兗州市人民政府批準,公布為第三批兗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鼓古村古民居群
  石鼓古村古民居群位于資興市程水鎮,因皇上御賜石鼓一對而得名。古村有傳統古民居4棟,古書院1個,古墓1座,古道一條和眾多古樹。其中規模最大的為程氏大屋,建于1810年。正棟有7扇大門,6條直巷,2條橫巷把整棟分為上、中下共21個天井。有正房72間,屋檐墻架有雞冠斗子,上有泥塑龍、鳳及蝙蝠,氣派不凡,棟宇宏大,整潔實用。程子楷將軍1827年出生于此。程子楷將軍1904年東渡日本學軍,1905年加入同盟會,他積極抗日,并以身殉國。1946年被追授為上將軍銜。2011年石鼓古村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闞家塘古民居
  闞家塘古民居位于陽新縣排市鎮下容村,始建于清中期。平面為東西長、南北寬的長方形。占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由祖堂、-議事廳、會客廳、廚房、茶樓、和廂房等組成。以祖堂為中軸線,東西順序排列、南北依勢抬高,四周構筑高大墻體。二層單檐磚木結構,穿斗構架,硬山墻擱檁,小青瓦屋面。天井、回廊、排水溝由青石板鋪墁;正面開有三個大門,東西山墻開有兩個側門,108間廂房鑲嵌在三縱三橫網絡之間,36個天井自成單元。西約30米處建有私塾。該民居充分體現了民間建筑技藝之精湛,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 |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久久夜夜高潮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中文强 |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 日韩精品TV国产精品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