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

杜月笙公館
  “海上聞人”杜月笙住宅位于東湖路70號,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花園面積1.5萬平方米,建安測繪行設計。由6幢建筑組成,其中1號樓與2號樓在東湖路70號一側,建于1934年,是兩幢相連的4層樓花園住宅,東西兩側各有一幢小洋房。其實杜月笙在東湖路的新公館是由金廷蓀承包航空獎券獲取暴利后,花了30余萬美金建造這一富麗堂皇的花園住宅,討好杜氏的。這幢住宅是混合式建筑風格。主樓有5層高(原建筑高4層,建國后加了1層),面南,鋼筋混凝土結構。平面為中式五開間兩廂房布局,采用對稱、分段等古典構圖手法,空間層次變化豐富。立面構圖嚴謹,通過凸窗、凹陽臺的處理,加上建筑頂部的退臺做法,使得主樓產生了虛實變化,尤…[詳細]
上海魯迅故居
  魯迅故居位于上海市山陰路上的大陸新村9號。這是一座磚木結構,紅磚紅瓦的三層樓房.在此期間,魯迅寫了許多戰斗性雜文,并《譯文》雜志,翻譯《死魂靈》等作品。提倡木刻版畫,還整理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電祝賀工農紅軍勝利到達陜北,1936年初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等等事情。魯迅1927年10月從廣州來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9年,曾先后住在虬江路景云里和山陰路大陸新村9號,并經常去內山書店,也多次去過虹口公園,甚至在魯迅逝世時就有人想過,要把虹口公園改名為魯迅公園。因此,后來將魯迅的墓從萬國公墓遷到了虹口公園內,1956年10月,魯迅逝…[詳細]
蒲松齡故居(紀念館)
  蒲松齡故宅位于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蒲家莊。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蒲松齡性穎慧,文冠一時,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應童子試,“以縣、府、道第一補博士第子員”。但自此以后屢試不第,直到71歲的古稀之年,授例成為“歲貢生”。他一生秉性耿直,憤世疾俗,常借狐鬼故事對當時-現象進行諧謔,其文章詭詼塊壘,自成一家。主要著作,除譽滿中外的《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三部、雜著5種。蒲松齡故宅包括故居舊址、附近住宅、柳泉以及墓園,現辟為蒲松齡紀念館。故居坐北朝南,兩進,西有側院,青磚黑瓦,木欞門窗,…[詳細]
鄧拓故居
  鄧拓(1912~1966年),原名鄧子健,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竹嶼人,家住道山路第一山房。父鄧鴻予舉人出身。民國15年(1926年),鄧拓就讀于福建省立第一高級中學。民國18年,考入上海光華大學社會經濟系。翌年冬,加入中國左翼社會科學家聯盟,參加中國共產黨。翌年秋,轉學到上海法政學院,曾任社會科學家聯盟和上海反帝大同盟區黨團書記,中共法南區委宣傳干事、宣傳部長和南市區工委書記等職。1949年秋,任人民日報社社長兼總。同年冬,受聘為北京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1958年,調離人民日報社,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分管思想文化戰線工作;主編北京市委理論刊…[詳細]
王羲之故居旅游區
  書圣王羲之晚年隱居卒葬于金庭瀑布山,為道家“第二十七洞天”。這里四面環山,千巖競秀,萬壑爭流,王羲之故居坐落在這幽幽的山谷之中。景區匯集大量墨寶,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書法園林風景線。故居處處洋溢著濃濃的詩情和墨香,與書生后裔聚居地華堂古村一起,形成了一處書法朝圣為主題的文化旅游區。王羲之故居位于嵊州市市區東25公里的金庭鎮,這里四面環山,故居坐落在這幽幽的山谷之中。王羲之故居系列建筑有金庭觀、書圣殿、右軍祠、雪溪書院、潺湲閣,這里還有書圣墓、書法園林、書畫長廊、放鶴亭等。一年一度的書法朝圣節,使景區處處洋溢著濃濃的詩情和墨香。相鄰的華堂古村,是王羲之后裔聚居地。王氏宗祠高高飛翹的屋檐和鏤空的雕花,…[詳細]
重慶宋慶齡故居
  該故居為抗日戰爭時期(1942—1945)宋慶齡的寓所和“保衛中國大同盟”中央委員會舊址。占地898平方米,建筑面積665平方米,由主樓、后樓、防空洞等構成,共展出實物和歷史照片110件,為AA旅游景點。地理位置重慶宋慶齡舊居位于渝中區兩路口新村5號,是重慶市重要的抗戰文物遺址,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旅游區(點),全國統一戰線傳統教育基地。故居歷史抗日戰爭時期,宋慶齡曾兩次來到重慶,在重慶生活、工作四年多。1940年3月31日,宋慶齡在她兩姊妹的陪同下第一次來到戰時首都重慶,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是當時傳媒議論的中心。但是,宋慶齡決定赴重慶,不是因為三姊妹的私人…[詳細]
趙伯先故居
  趙伯先故居,位于江蘇省鎮江市丹徒縣大港鎮,系清代晚期建筑。故居現有平瓦房三進。目前鎮江市政府已經對故居修繕一新。前有大門樓,內有明間過道、天井,前進兩邊為廂房。中進為面闊三大間的敞廳,后進原有樓閣三間,現已改為平房,天井內植黃楊樹。第三進為住房,中為堂屋,趙伯先將軍青少年時代居住于東屋。最后有廚房,系五架梁三間。故居房屋基本結構完整,待整修。趙聲(1881-1911),字伯先,號百先,同盟會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同盟會內部總長兼廣州起義總指揮。1911年,南方各省同盟會會員匯集廣州,發動辛亥廣州起義,趙為起義軍總指揮,準備發動十路進攻,并親率蘇皖黨人百人,進攻清軍廣州水師提督署。后因其為廣州城內…[詳細]
北京茅盾故居
  位于東城區交道口后圓恩寺胡同,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茅盾于1974~1981年在此居住。故居為二進四合院,占地面積878平方米。門內影壁上鑲有-題的“茅盾故居”金字黑大理石橫匾。前院有北房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倒座房六間。西廂房原是茅盾的會客室和藏書室。東廂房為飯廳,其余為家屬和服務人員住房。后院有北房六間和西廂房兩間,北房原是茅盾的工作室兼臥室。茅盾逝世后,前院開設了2個陳列室,陳列茅盾生前的實物和圖片,包括手稿、作品初版本、信件、手跡和茅盾主編過的文學刊物等,共400余件。后院正房室內保持原狀:進門一間為起居室,北墻為1排書柜,書籍按其生前原樣排放。書櫥前為單人沙發1對。室內東側臨窗放寫字臺…[詳細]
北京老舍故居
  老舍故居,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過的地方共有十處,其中解放前九處,解放后一處。乃茲府豐盛胡同10號(今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是解放后居住的地方,直至辭世,老舍先生在這里住的時間最長,人生成就最輝煌。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寫了一輩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開,沒有北京,就沒有老舍。”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過的地方共有十處,其中解放前九處,解放后一處:小羊圈胡同(現為小揚家胡同)8號是他的出生地,北京師范學校(今育勸胡同)、第十七小學(今方家胡同小學)、翊教寺公寓、西山臥佛寺、西直門兒童圖書館、缸瓦市基督教堂、教育會(今北長街小學)、煙通…[詳細]
上海毛澤東故居
  上海毛澤東故居在威海路583弄(原公共租界慕爾鳴路甲秀里)。是一幢二樓二底、磚木結構、坐南朝北的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建筑。這幢樓的七號,就是毛澤東和夫人楊開慧在1924年2月至年底住過的地方,這里現已建成毛澤東舊居陳列館,1920年5月5日,毛澤東率領“湖南驅張-團”來滬,住在哈同路民厚里29號(今安義路63號),時間達兩個多月。民厚里29號是一幢兩層樓磚木結構的房子。毛澤東和隨同來滬的15歲的張文亮住在前樓下房。1999年12月26日起對社會開放。基本信息毛澤東一生曾50多次來上海,其中,1927年之前就曾10次到過上海,因此在上海不少地方都保留有毛澤東的舊居。此處是他第9次來上海時居住的地方…[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青青国产视频久久 | 亚洲一区欧美日韩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视频 | 亚洲亚洲中文字幕无线码 | 在线亚洲中文精品第1页视频 | 日本特黄特色特爽特刺激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