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

陳烏從宅
  陳烏從宅位于新圩鎮詩坂村詩坂自然村西三里6號,始建于民國九年(1920年),坐北朝南。前后兩落大厝,中有天井及兩側櫸頭,總面闊11.5米,總進深18.8米,占地面積約256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16.2平方米。前落面闊三間,進深5米,正面通長檐廊,正中為凹形門廊,下廳三川門,兩側廂房,正面花崗巖磨光板式墻裙,上部紅磚砌筑瓷磚貼面,瓦當和滴水均為燒瓷,轉角清斗石柱礎。正面墻飾有漆金垂花拱,水車堵泥塑活現,身堵用臺灣產瓷磚裝飾。邊堵兩側花鳥浮雕,抬梁式梁架,硬山頂,三川脊。后落大厝面闊三間11.5米,進深四柱10米,內高5.3米,正廳兩側抬梁式梁架,大理石鼓形柱礎,花鳥浮雕明顯,硬山頂,燕尾脊。…[詳細]
周學熙故居
  周學熙故居人稱“周公館”,位于和平區澳門路3、5、7號。澳門路3、5號兩幢為三層磚木結構帶地下室的中西結合式樓房,并跨二層后樓。全部為機磚清水墻,部分砂石罩面。臨澳門路一面的二樓有外跨長9米陽臺,東、西、南三面在窗口下嵌有花馬等水泥花紋裝飾。澳門路7號原為周家花園,有10間帶外廓平房和五臺、花木等。還建有一座二層帶地下室多邊形小洋樓。其建筑造型獨特,平面四角凸出,南側正門二樓有梯形平臺凸出樓前,下有四根水泥圓柱。總平面呈角形,寓有長壽延年之意。周學熙故居現只保存了3號和5號。該建筑現基本上保持了原建筑風貌,現被列為天津市尚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詳細]
白朗故居和墓地
  白朗墓位于石龍區大劉村西、關莊北山之陽。白朗(1873~1914),字明心,農民出身。1911年10月率眾起義。1912年4月攻克禹縣,提出“打富濟貧”口號,義軍發展6000余人。為配合孫中山討袁,義軍打起“扶漢討袁”旗號,轉戰5省,歷時4年。1914年8月回師河南,被官軍包圍,白朗突圍時犧牲。其部下將白朗遺體掩埋于虎狼嶺下亂石堆中,因叛徒出賣,被毅軍營長掘出割去首級。為保護遺體,其部下又冒險秘密將白朗移葬于起義地點大劉村西關莊北。1986年6月白朗墓被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點保護范圍:自墓冢邊沿向東、西、南、北各50米。一般保護范圍:自重點保護區邊線外擴50米。…[詳細]
竇垿故居
  竇垿故居位于云南師宗縣淑基村,是一幢普通的四合院。高高蹺起的椽角在風中挺然傲立,除了建筑上的肅穆之外,似乎還在張揚著一種深厚的文化內涵。后人把杜詩、范記、孟詩、竇聯、何書。合稱“五絕”。通往竇垿故居的臺階總共有6臺34級,第一臺9級臺階,被稱為新石坎,上面呢有5臺共25級,中山陵的臺階設計跟這里的設計風格一樣,從下往上看是25級臺階,從上而下看只有5個平臺。在第二級臺階處建有頭大門,大門上懸有“中憲第”直匾一塊,因為當時,竇垿的父親竇欲峻被道光帝封為中憲大夫,那道圣旨至今還保存完好。竇垿故居大門樓成亭閣式建筑,分為兩層,梁柱全部都是精雕細刻,造型獨特。那些臺階還有這些雕梁畫棟的構架裝飾反映了主…[詳細]
韋竹平故居
  韋竹平故居韋竹平故居位于文圩鎮道義村,為蒙山著名民間拳師韋竹平故宅,是今縣境內唯一保存較完好的清光緒年間的民宅建筑。故居為整體結構,分前后兩座,每座為一廳兩房,前后座之間有左右橫廊相連,構成一個四合院。總可居面積1000平方米左右,青磚墻壁,瓦木蓋頂,極其牢固,雖經歷百年之久,但仍無甚損壞。屋前廳檐下,有木雕花鳥5幅,千姿百態;有7幅泥塑動物圖案,塑鳥、獅、鹿、犀牛等動物20多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此外,廳堂飾畫還有各種書法和山水畫等。后座廳堂正梁底下的兩邊墻上各有一幅3平方米的山水鳥壁畫,天井廊檐有以手工制作的穿花門及經過精心雕刻的菊花連體門。現在該處已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太白故居
  唐代大詩人太白故居(李白故居)位于江油市南15千米的青蓮鎮。該鎮地處江彰平原中部,南距綿陽40千米。青蓮古稱清廉,取其境內盤江及支流的古號“廉泉”、“清溪”而得名。李白自號青蓮居士后,便改“清廉”為“青蓮”,自宋沿用至今。有史志可考李白生于唐綿州昌隆縣,在他“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前的25年定居于此。宋淳化五年《唐李先生彰明縣舊宅碑并序》載:“先生舊宅在青蓮鄉,后往縣北戴天山讀書。今舊宅已為浮屠者居之。”但到宋元符年間彰明縣令揚天惠為丕振宗風,揚詩仙之遺德,在舊址上重修茸新建了太白故居。后經過明清幾興廢,現太白故居為清代建筑,僅存隴西院、粉竹樓、太白祠、讀書臺、名賢祠,洗墨池等。1.隴西院保護范…[詳細]
馮達飛故居
  馮達飛故居位于連州市東陂鎮豆地坪(現名達飛巷)。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磚木結構平房,三開間,硬山頂。面寬10.24米,進深14米,高7.5米。大門與大廳之間辟天井,左右是廂房,大廳中懸掛1950年連縣人民政府授予的“光榮之家”橫匾。馮達飛(1899~1941年),連縣東陂(今屬連州市)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黃埔軍官學校學生,曾留學蘇聯。1929年回國后到廣西工作,同年12月參加百色起義。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二縱隊司令,湘贛軍區紅軍四分校校長,紅八軍代理軍長等職。1941年在皖南事變中犧牲。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杭州林風眠故居
  林風眠故居位于仁壽山公園里,是林風眠先生于1934年親自設計和建造的法式宅院。1999年修整后,開放供瞻仰,故居內展出林風眠先生不同時期的作品,并按原樣保留了畫室等陳設。林風眠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900年出生在廣東梅縣,6歲學畫,中學畢業赴法留學。1928年創立國立藝術學院(現中國美院前身)。抗戰時期-內地,勝利后回到杭州,1991年逝世。故居內展出林風眠先生不同時期的作品,并按原樣保留了畫室等陳設。地址:靈隱路3號保護范圍:東至文物本體外擴約15米,南至南側綠化帶南界,西至文物本體外擴約10米,北至文物本體外擴約15米,總面積為1879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東側木構建筑東側…[詳細]
李吉甫故居
  李吉甫故居位于和平區花園路12號,占地5429平方米,由樂利工程司瑞士建筑師陸甫設計,是一座仿英庭院式樓群。主樓建于1918年,系磚木結構,二層帶地下室。李吉甫是英商仁記洋行的買辦,他的住宅兼有東西方的建筑特色,外檐以紅磚清水墻為主,正門入口的門廊,由三個連續拱券組成,券下有圓形透孔花飾,庭院的中央有座噴水池,四角設大花壇,整個建筑格局豪華氣派。樓內有臥室、客廳、餐廳、書房、衛生間等,每間房間都鋪設了木質地板,窗明幾凈,十分通透。主樓外四周院內有花木綠地,南側為鐵花欄桿的院墻。這所四周臨街的大宅院造型典雅,環境清幽,充滿豪華氣派,是一座用古典主義手法建筑裝飾的近代優秀建筑。…[詳細]
沙彥楷故居
  沙彥楷故居,位于周鐵鎮大園里45號。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沙彥楷(1875~1970),字武曾,又作伯躬,晚年更名客(眘),宜興市周鐵橋人,回族。中國現代法學家、社會活動家。主要著作有:研究水利的專論《三江四考》、《南江入太湖故道考》,文史研究著作:《陶淵明集注補證》、《洪亮吉傳》、《雜憶曹錕賄選》,還有書法篆刻著述《遲翁論書》10篇、《霜鳴金石考跋》等。沙彥楷故居,建于民國年間,建筑面朝正南,四開間兩進兩層樓,西面為穿弄,面闊四間13.40米。一進進深七架,第二進面寬13.40米,進深六架7.20米。一進前有水井一口。現建筑保存基本完好。…[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线路久久人妖 | 亚洲综合网国产精品一区 | 亚洲日韩中文字综合Av | 久久中文字幕永久第一页 | 亚州免费在线播放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