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

林語堂故居和林語堂文學館
  林語堂故居和林語堂文學館位于林語堂誕生地原坂仔基督教堂舊址。在林語堂的六十部著作、上千篇美文中,關于個人生活,他提到最多的是在坂仔的快樂童年,至少有上萬字。1895年10月10日,林語堂就誕生在這座教堂的牧師樓上。教堂1974年被徹底拆除后,林語堂故居也不復存在。故居是經(jīng)過1984年、2005年兩次建設,在原址上依原樣子建起來的。2007年又建起了建筑面積達360平方米的林語堂文學館。館名由季羨林題寫。該館辟有“山鄉(xiāng)孩子,和樂童年”、“文學大師,文化巨匠”、“魂牽祖國,夢繞家鄉(xiāng)”、“譽滿環(huán)球,名垂青史”四個展廳,展示了林語堂的畢生成就和他與平和坂仔的聯(lián)系,解讀從坂仔走向世界的林語堂的家鄉(xiāng)情緣。…[詳細]
張子玉故居
  張子玉故居位于紫金縣蘇區(qū)鎮(zhèn)炮子村山子背。張子玉(1899~1928年),1923年由他發(fā)起成立紫金縣第一個農(nóng)會——炮子鄉(xiāng)農(nóng)會,并任會長,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組織紫金南路農(nóng)民自衛(wèi)軍參加“四二六”暴-動-。1928年3月在陸豐羅畬突圍中與部隊失去聯(lián)系,回炮子召集人員,迅速恢復蘇區(qū)革命斗爭,指揮赤衛(wèi)隊員堅持游擊活動;8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受盡嚴刑酷打,始終不泄露共產(chǎn)黨秘密;10月被殺害,時年29歲。該房屋建于民國,坐西向東,三間二進,兩頭橫屋(左路改為拖舍),面闊24.8米,進深12.8米,檁條山墻結構,硬山頂,灰瓦。第一進架11檁,第二進架15檁,中路明間毀于大革命時期。…[詳細]
馮安邦故居
  馮安邦故居位于濱州市無棣縣舊城區(qū)海豐路西側,吳式芬故居北鄰。馮安邦,信陽鄉(xiāng)店子村人,抗日將領,國民黨陸軍中將,清末民初于此建居。房舍3間,廳房3間,門樓耳屋3間,庫房3間。1992年9月,被無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0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8月,馮安邦紀念館在馮安邦故居建成并對外開放,國民黨榮譽主席--為馮將軍塑像題詞,美中文化藝術交流協(xié)會會長愛新覺羅恒懿女士題寫匾額,著名畫家李山題寫“馮安邦將軍故居”牌名,濟南鄉(xiāng)賢著名書法家王仲武為紀念館題寫楹聯(lián)。2013年10月10日,馮安邦故居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柔石故居
  柔石故居,位于寧海城西方祠前,系一舊式磚木結構三合院。西廂和西大房、廚房等半個院子為早年柔石父親先租典、后相繼購置的。柔石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1927年,柔石和哥哥平西分家,分得西廂樓房三間。西廂北首間原是柔石與夫人吳素瑛在1920年冬完婚時的“洞房”,柔石在這里教夫人讀書、識字。樓上南首間是書房,柔石平時在此讀書寫作。小堂前則是會晤親友地方。故居東側原有一小石橋,橋上鐫有“金橋柔石”四字,“柔石”、“金橋”筆名由此而來。1928年夏,寧海亭旁暴-動失敗,柔石為了探求更有意義的人生道路,離開故居,赴滬謀生。直到1930年冬為祝賀060壽誕返回故居,不久又匆匆離去,誰知這一次竟成為他與家鄉(xiāng)…[詳細]
尹昌衡故居
  尹昌衡故居位于升平鎮(zhèn)昌衡村,原名“昌衡故居”,主要包括尹昌衡紀念館、共和文化廣場、辛亥園林、紀念群雕,故居建有“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的“共和碑”。其中,止園詩文碑廊由五個篇章組成,雕刻的詩文碑展示了尹昌衡一生69年的生活經(jīng)歷,分別是少年立志篇、西征衛(wèi)國篇、親情鄉(xiāng)土篇、道義境界篇、歸隱著述篇,共存詩文50首。昌衡故居從2001年10月以來,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參觀者和本地中小學生、有志青年1萬余人。共青團彭州市委于2001年3月授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彭州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9月授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屬彭州市公安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聶耳故居
  聶耳故居位于玉溪市北門街3號,是一樓一底木結構建筑,臨街面樓下原為半截磚墻,外有護板,上部為活動木板窗,開為鋪面。街面樓下房檐上仍有半截依稀可見的浮雕圖案。聶耳1927年初中畢業(yè)后,曾隨母親彭寂寬回玉溪,于農(nóng)歷6月22日至7月10日在此復習功課。聶耳故居系聶耳的曾祖父聶連登于清未所建,傳至聶耳的父親聶鴻儀。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聶鴻儀去昆明行醫(yī),留給聶耳的大嫂王靜珍居住。1984年9月,聶耳故居被玉溪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3月,玉溪市人民政府將其修復一新,并建造聶耳塑像,設立管理機構,正式對外開放。用時參考1小時交通市內乘坐7、8、9、10路公交車至市醫(yī)院站…[詳細]
鄧仲元故居
  鄧仲元故居位于淡水街道紅星社區(qū)豬行街,建于清朝末年,為二進四合院粘土結構瓦房,是惠陽區(qū)文物保護單位。他先后在崇雅學堂、廣州將弁學堂學習。1910年籌劃廣州起義。辛亥革命爆發(fā)后,與陳炯明等在東江舉事攻占惠州城,并任東江第一參謀長,后改編為陸軍第一混成協(xié),任協(xié)統(tǒng)。1914年,鄧仲元在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任軍務部副部長,廣東討袁軍總司令。1921年,鄧仲元任廣州軍政府第一師師長兼總司令部,隨孫中山率兵北伐。1922年3月21日,在廣九車站下車時遭槍擊,傷重不治,于23日去世,24日被孫中山追贈為陸軍上將。在追隨孫中山期間,他積極推行“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政策,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忠實朋友。2015年廣東…[詳細]
于右任故居
  于右任故居是位于三原縣城西關斗口巷,三原城隍廟門口沿路向西走1000米即到。于右任故居我國近代著名愛國詩人、-元老、書法大師于右任先生青少年時期的居所。先生經(jīng)常在回憶中提及的“三間老屋一株槐”院落及其伯母房太夫人居住過的院落即為此處。故居基本維持原貌,同時展出于右任先生生前用過的器具及一些圖文資料等,展示了先生一生發(fā)展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興修水利、興辦農(nóng)場等造福家鄉(xiāng)的濃濃鄉(xiāng)情和“布衣大臣”的高尚情懷。于右任先生晚年思念故鄉(xiāng)所作的著名詩篇——《望大陸》:“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之殤。”…[詳細]
張裕釗故居
  張裕釗故居位于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qū)東溝鎮(zhèn)龍?zhí)链澹?16省道從故居門前穿過,距鄂州市區(qū)約30公里,是鄂州市目前知名度最大的名人故居之一。故居遺址為上下兩幢磚木結構普通民房,堂中設有天井、庭院,四周栽有梅、桂等樹木。大門前立有六柱五間的貞節(jié)石質牌坊,立柱上刻有雙象、對獅、麒麟等圖案,張裕釗書法造詣精深,獨創(chuàng)內圓外方雄奇峻拔的“張體”,因執(zhí)教數(shù)十年,桃李盈門,學者甚眾,其日本弟子宮島詠士深得衣缽,歸國后創(chuàng)辦“善鄰書院”,弘揚先師書法,1992年宮島詠士再傳弟子率團拜謁師尊故居。為便于后人的瞻仰、憑吊、緬懷,與鄂州市政府協(xié)商中日合資,在鄂州市西山墓區(qū)修建張裕釗陵園、紀念館、碑林等紀念建筑。…[詳細]
向鈞烈士故居
  向鈞烈士故居位于平江縣向家鎮(zhèn)山陂村,東北距平江縣城45公里。故居座東朝西,總面積約900平方米。故居整體為磚木、夯土結構,小青瓦屋面。故居住戶介紹:故居原為三進,現(xiàn)老屋保留一進,中間有天井兩個,后有古井一口,墻體損毀嚴重,部分已倒塌,周邊環(huán)境被擾亂。向鈞(1906-1928),湖南平江向家人。1906年3月出生于平江縣平緩鄉(xiāng)山陂村石洞磚屋(現(xiàn)向家鎮(zhèn)山陂村),1923年春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長沙市學聯(lián)主席,中共衡山地方執(zhí)委書記等職。1927年被捕,1928年1月24日英勇就義,毛澤東同志曾稱贊向鈞同志“是一個忠實能干的同志”。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色爱综合精品一区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另类在线第一页 | 亚洲日本香蕉观看观视频 | 日本三级手机在线播放线观看 | 亚洲伊人伊成久久人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