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

戈公振故居
  戈公振故居位于東臺市城內蘭香巷9號,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民居,磚木結構,3進12間,“壽”字圖案花墻,六面壁板,格扇門窗,占地面積247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190平方米。由周巍峙題匾的“戈公振紀念館”即設立在故居內。戈公振是我國三十年代著名的新聞記者、中國新聞史研究的開拓者和我國早期的新聞教育家,名紹發,字春霆,清光緒十六年(1890)生于東臺臺城一“世代書香”之家,幼年聰慧,好學上進,1912年在《東臺日報》擔任工作,1913年冬,進入上海有正書局圖畫部當學徒。第二年被調到《時報》部工作,初任校對、助編,后升任直至總編,在《時報》前后工作十五年。為紀念戈公振先生,江蘇省新聞學會設立了“戈公振新聞…[詳細]
昆明盧氏公館
  盧漢公館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翠湖南路4號,翠湖公園東門對面,為前云南省主席盧漢的住宅。公館建于20世紀30年代,是現今昆明地區保存較為完好的磚石結構法式建筑。整個建筑呈八角形,兩層,磚墻、木屋架,部分鋼筋混凝土結構;其屋頂為陡坡影山平瓦,側面皆為正三角形,具有明顯哥特式的風格。石柱、門套、窗套等石構件多有浮雕裝飾,室內配有壁爐,內裝飾全部采用進口柚木,主次臥室及餐室皆有落地式門窗與陽臺相通。東西側為三面體里面凸窗。紅瓦黃墻,配之以灰色邊框線條。1949年12月9日昆明起義時,盧漢在此將國民黨第八軍軍長李彌,第二十六軍軍長余程萬,軍統云南站站長沈醉等人扣押,當日午夜盧漢宣布起義。盧漢公館是云南…[詳細]
林聰彝故居
  故居位于宮巷北側24號,福建省文史研究館、中國新聞總社、中國新聞社福建分社曾設于此,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故居始建于明代,清順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帝位時,在此設大理寺衙門。道光間,為林則徐次子林聰彝所購置。他晚年居此,直至病終。故居氣魄恢宏,庭院深深,活動空間寬廣,在福州古民居中并不多見,至今原布局基本保留完好。房屋坐北朝南,毗鄰三座,占地面積3056平方米。臨街設6扇大門,木構架,斗拱、雀替、懸鐘等雕刻精致,墻檐下有精美的灰塑雕像;主座四進,第一進南面照墻上堆塑獬豸,為明代大理寺衙門的標志。各進之間隔以高墻,過道設覆龜亭遮雨,每進東邊都有小門通東墻外花廳…[詳細]
李曉炎故居
  李曉炎(1889~1930)原名正源,學名樂,貴州貞豐縣平街鄉李家屯人。祖籍湖南邵陽。系民國貴州軍閥混戰中崛起的一位戰將,1929年曾任貴州省臨時政府主席。李曉炎故居在貞豐縣城北約40公里的平街鄉李家屯,建于民國十五年(1926)。由正房、左右廂房組成一樓一底的四合大院,坐西向東,木結構懸山式。石拱門,門框兩邊陰刻楷書楹聯:“青蓮學問高唐代;大樹勛名溯漢家”,題額:“貳家喜慶得春和”。筆勢流暢,蒼勁有力。正房五間,面闊20米,進深10米,高9.33米。左、右廂房各三間,面闊10.1米,進深8米,高7米,天井內有照壁、花壇,門窗飾有雕刻花紋。照壁上繪有大幅山水畫,花壇內種有各色花草,磚面上分別模…[詳細]
衛立煌故居
  衛立煌故居在淝河鎮衛鄉村河口村民組,只剩下三間門樓的衛立煌舊宅孤獨地矗立著,宅子的造型、風格和久遠的滄桑在周圍房屋的掩映下,顯得格格不入。這座老宅的主人是衛立煌的侄子,66歲的衛道詢老人。據衛道詢介紹,他已在這里守護了幾十年,只有在這里,他才能找到家族的皈依感和精神上的依附。每當有陌生人過來,衛道詢總是很熱情地介紹著老宅的往事。關于這座老宅的準確年齡,衛老也不大清楚。他聽父親衛立濤說過,伯父衛立煌就是在這座房子里出生的,那是1897年2月16日(光緒二十三年農歷正月十五)。衛立煌15歲那年,離開家參加辛亥革命,以后就很少回來過。不久,衛立濤也離家入伍,家里只剩下衛老太太在看護。解放前衛道詢搬到…[詳細]
木瀆榜眼府第(馮桂芬故居)
  榜眼府第在木瀆鎮下塘街,為林則徐弟子、晚清啟蒙思想家、政論家馮桂芬的故居。其宅坐南朝北,門對胥江,前宅后園結構,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宅第園林建筑風格。前宅為門廳、大廳和樓廳。出大廳西折有花籃廳和書樓。花園則以池為中心,亭、軒、廊、榭、橋和黃石假山散落其間,高低錯落,綠樹掩映,充滿了詩情畫意。整個園宅占地近十畝,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馮桂芬(公元1809-1874年),字林一,又字景亭。蘇州府吳縣人,晚年歸隱木瀆。馮桂芬自幼聰明穎異,二十歲時補縣學生員,后為時任江蘇巡撫的林則徐識拔,招入撫署學習,賞識有加,稱馮為“國士”、“一時無兩”。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馮桂芬中庚子科一甲二名進士,從…[詳細]
楊匏安故居
  楊匏安故居位于越秀區越華路116號,省輕工業廳大院內廣東制糖機械廠勞動服務公司辦事處的巷里,原為香山縣今屬南屏北山楊氏家族在廣州設立的宗族祠,亦是楊氏子弟到廣州讀書的邸舍,該祠原為一座二進的坐北朝南建筑,面寬約13米,上掛有“泗儒書室”橫匾,前座與后座中間的天井兩旁均有廂房,廂房上有0,右側廂房外有附祠,但現僅存前座,還增加了臨時建筑,與其原貌相去甚遠。楊匏安民國七年(1918)舉家遷至廣州,住進楊家祠,開始在廣州宣傳唯物論和社會主義。楊匏安的著作介紹唯物史觀、階級斗爭學說和政治經濟學,在社會上很受歡迎。楊家祠就成為楊匏安活動的主要場所。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劉爾崧、馮菊坡、楊殷、蘇兆征等人…[詳細]
銀臺第官宅博物館
  銀臺第官宅博物館位于寧波市區月湖偃月堤邊,為清道光通政司副使,曾任光緒皇帝老師的童槐之家宅,有“帝師故居”之稱。銀臺第坐北朝南,面向月湖,現中軸線上有門廳、大廳、正樓、后堂等建筑,東西兩側有廂房、書樓,占地面積約2300平方米。建筑格局規整,布置合理,用材考究,裝飾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是寧波城區內清代中晚期官宦住宅的典型。銀臺第官宅博物館的場景陳列,全面反映了這一時期官宦學士人家的生活環境、家居藝術和蘊含的社會性和社會關系。銀臺第的主體建筑在月湖歷史文化景區一期建設工程中得以完整保留,并按原貌修復。現通過繩武堂(主廳)、今白華堂(祭祀廳)、書房、議事廳、家塾、宴席廳、雅玩室、沐浴房、繡房、臥房…[詳細]
南京魏源故居
  魏源故居位于南京龍蟠里20、22號。魏源(1794——1857年)道光進士,我國杰出的思想家、史學家和詩人,愛國名臣林則徐的摯友。其巨著《海國圖志》最終由60卷擴充至100卷,充溢著強烈的愛國熱忱,對后來的維新運動和辛亥革命,都曾產生過積極影響,成為我國不朽的文化遺產。魏源故居,原稱“湖干草堂”,后改名“小卷阿”,取《大雅》的篇名“卷者曲也,阿者大也”。磚木結構,三進九間,魏源后半生居此著書立說,完成《海國圖志》。魏源家族先后有80余人在這里住過。太平天國失敗時,相傳天王洪秀全的一位王妃熊氏逃難至魏宅,三年后引渡佛門,法名“覺義”,以魏宅的一半設庵堂,取名“普渡庵”,又俗稱為“皇姑庵”。后魏氏…[詳細]
孫傳芳故居
  孫傳芳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區泰安道15號。1921-1922年建,是孫傳芳在津幾處住宅中最為豪華的一處。磚木結構,二層樓房。分前樓、后樓兩部分。兩樓連接處有大玻璃窗。入口為條石臺階,立有四根愛奧尼克石柱。緩坡式屋頂,窗形各異,屋脊中央有灰帽盔式的小穹頂涼亭,體現出一種古樸典雅的歐洲折衷主義建筑風格。室內裝飾豪華。該故居現為天津市計劃生育委員會使用,被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孫傳芳(1885-1935),字馨遠,山東歷城人,是民國時期直系軍閥首領之一。在日本讀書期間加入同盟會,1923年任福建軍務督理。在1924年的江浙戰爭中乘機擴軍,1925年10月起兵驅逐蘇皖等地奉系勢力,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 中文高清亚洲电影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在线三级网站上 |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