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

黃華明故居
  黃華明故居位于和平縣大壩鎮新田村。黃華明,原名黃道冠,1920年1月出生。1939年9月,在和平參加抗日救國宣傳工作,1940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9月后分別任中共大壩區委書記、縣委副特派員、特派員、連和工委宣傳部長、九連山區工委委員等職。1942年春至1944年夏,任中共大壩區委書記時,在岑崗中心小學任教,以教師職業為掩護,積極組織學校師生開展抗日救亡宣傳,組織當地民眾抗稅抗捐,利用“工合”的合法地位,開辦農民夜校,宣傳黨的主張。1946年6月調入東江縱隊并參加北撤。參加了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后隨兩廣縱隊南下解放廣東。建國后,曾任中共遂溪縣委書記、湛江農學分院副院長,廣東…[詳細]
董必武故居
  董必武故居位于黃岡市紅安縣城關鎮民主街24號。董必武(1886—1975),湖北紅安人,原名董賢琮,曾用名董用威,1920年參與籌建武漢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早年參加辛亥革命,加入同盟會。1920年參與籌備建立武漢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參加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2年起任中共湖北武漢區執委會委員。1924年任中共湖北漢口地方執委會委員。第一次國共合作時,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執行委員。1926年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同年秋任中共湖北區執委會委員。1927年任國民黨湖北省政府常委兼農工廳廳長。大革命失敗后,1928年赴蘇聯。19…[詳細]
張云鵬故居
  張云鵬故居緊挨五柳堂,占地近600平方米,建于光緒年間,前后四進九間,四周圍墻,正門朝南。進門見小池,左首為雅室,內置古物字畫,右進回廊與后院相連,后院有半亭、亭臺、月亮門等建筑。主建筑面闊三間,磚木結構,雕花門窗,花園內置元寶石、八仙門墩、雙龍戲珠條石、石桌、石凳、假山等,種植花草樹木數十種,如紫藤、爬山虎、翠竹、臘梅、桂花、月季、黃楊等。尤其是一棵百年香圓樹與古井形成“橘井流香”意境以及一個半亭與芭蕉構成的“聽蕉小筑”景觀,格外地引人入勝。進入這座老宅,給人一種曲徑通幽、小巧玲瓏、雅致含蓄,文化底蘊深厚的感覺。張云鵬(1900—1958),又名翼元,鎮江名醫,出生于中醫世家,1923年加入…[詳細]
冷御秋故居
  冷御秋故居位于丹徒黃墟鎮。建于20世紀20年代初。是一處獨院住宅,主樓為一幢坐北朝南中西合璧式的兩層樓。冷御秋,丹徒黃墟鎮人,曾與趙聲等共同從事反清革命活動。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他作為廣西民軍幫統出師北伐援鄂。1912年元月,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授予他中將軍銜和文虎勛章,委任他為中華民國陸軍第一軍第三師師長。后又參加孫中山先生的0運動。護國運動失敗后,他回到丹徒從事實業,創辦了永安蠶種場。1945年7月1日,與黃炎培等一行6名民主人士赴延安,在機場受到毛澤東、-、-等0領導人的熱情迎接,與0領導人共商大事。解放戰爭期間,他利用省臨時參議長的身份,營救地下黨和新四軍及革命群眾,獲救者…[詳細]
樊鐘秀故居
  樊鐘秀故居位于平頂山市石龍區東北部夏莊村,清代,該宅坐西朝東,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站在門前從中軸線上自西向東可先后看到大門,二門,主房。少時的樊鐘秀就生長在這里。大門,二門和院墻保存較為完整,二門以內的北廂廂房已經建成現代瓦房。南廂房已拆毀為空地。為加強樊鐘秀故居的保護,于2005年11月被區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樊鐘秀(1888年年5月22日——1930年6月4日),字醒民,石龍區夏莊人,1913年秋逃荒至陜西宜川縣,1914年巧出惡霸黃某,招眾100多人拉桿。1918年樊發展到2000多人,加入靖國軍,樊任第二路軍總司令。1923年4月…[詳細]
梁元桂故居
  時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鎮歇馬村六巷1號此故居是同治年間臺灣知府、二品官員梁元桂未入仕前及辭官后的居所,為其父梁日藹所建,1840年破土動工,1842年竣工,歷時兩年,為磚木結構四合院建筑,墨綠色琉璃剪邁,是當時歇馬村為數不多的石腳墻屋之一。梁元桂,字世液,號馨士,圣堂鎮歇馬村人。自小聰穎好學,縣試冠軍。道光(1846)丙午科順天舉人,咸豐(1852)恩科進士(又稱“進士第”),欽派陵差二次,任福建延平府、福寧府、邵武府、臺灣府知府,福建臺(灣)彭(湖)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副欽差大臣,按察使司衙加一級,光緒元年(1875)任福建監試等職。解放后沒收地主官僚的財產,梁元桂故居被分給兩戶貧農居住,…[詳細]
邵雍故居(邵雍祠堂)
  邵雍故居又稱邵雍祠堂,位于洛陽師范學院以北,是北宋哲學家、易學家邵雍的故居。大門原本的朱紅已脫落,門上橫書“安樂窩”三個大字,邵雍自號安樂先生。大門右邊黑色的牌子上寫著“先賢邵康節故居”。邵雍故居在北宋末年已衰落,到金代被改為“九真觀”。直到明朝景泰年間,河南知府虞廷璽將其修復,清代亦有復建。然而保存至今的也只有“皇極書閣”三間,其他建筑四間以及明清碑石數方。邵雍初到洛陽窮困潦倒,在洛河南岸搭建一個草棚居住。后在司馬光等人的支柱下,才購得這30余間房屋。邵雍一生不求功名,過著隱逸的生活。他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之一,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并稱“北宋五子”。邵雍初遷洛陽時,生活頗為艱難。他在洛河…[詳細]
李更生故居
  在市區淮陰中學的北院內,有一古樸典雅、富于民族特色的院落,這就是民國大教育家李更生先生的故居。更生先生當年革新教育,振興國家的理想雖已實現,但他那愛國主義和銳意革新的精神仍在激勵著后人。為了緬懷這位勇于革新的教育家,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淮陰市政府在紀念他逝世六十周年之際,修復了李更生先生故居。李更生,名荃,字亙孫,1883年1月23日出生于清江浦的書香家庭,少年時代的李更生天資聰穎,學習用功,于1902年進入江北高等學堂讀書,在新知識、新思潮的影響下,于1906年,懷愛國救國之心、“興邦必先興教育”之志,步入教壇,歷時二十余年,把全部心血奉獻給了教育事業,1927年4月7日逝世。故居分前后四…[詳細]
李堅真故居
  李堅真故居坐落于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黃金鎮徑雙村蕉頭窩,李堅真故居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評為第七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并曾在2005年被列為“廣東省(第一批)紅色旅游經典景點”。李堅真故居是我國著名的婦女運動先驅、華夏女杰李堅真成長成才、參加和開展革命工作的策源地,她曾在蕉頭窩居住長達20余年,現已成為廣東省境內尚未開發的一個非常具有人文價值和自然景觀價值的處女地,是一個未開發的“小九寨溝”。故居坐西向東,是泥磚結構的平房,面積約500多平方米,由“獨腳門樓”和左右兩邊的“鎖頭屋”組成,內存放有李堅真部分生活用品和兩封家書。故居的門坪下面有一口古井,井水清甜可口,泉水終年不斷。古井旁邊有一棵由李堅真親…[詳細]
唐紹儀故居
  唐紹儀故居位于唐家灣山房路99號,是兩間兩層并連成一座的樓房,闊12.3米,深11.6米,右間建于清代,為唐紹儀祖父所建,左間擴建于1929年,為唐紹儀本人所建。1980年被公布為珠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唐紹儀(1862_1938)廣東珠海唐家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1874年至1881年官費留學美國,回國后歷任清政府天津海關道、外務部右侍郎、署郵傳部尚書、鐵路總公司督辦、奉天巡撫等職。1905年挫敗英國企圖將西藏從中國0出去的陰謀。辛亥革命時代表袁世凱參加南北議和,主張共和,為推翻清朝作出過突出貢獻。1912年3月至6月任中華民國國務總理。1917年參加0軍政府。1919年充南方總代表…[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电影 | 中文字幕亚洲有码 | 中文字幕天堂资源网最新版 | 色老久久精品偷偷鲁一区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一级中文字幕免费乱码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