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

熊十力故居
  熊十力故居位于上巴河鎮熊坳村張家灣,始建于清朝末年,一進兩幢,并排三間,中有天井,由前、后廳、兩間廂房和四間正房組成,座西北向東南,土木結構,房屋墻體底層皆為青磚,約1米高,其余墻體均為土磚。后幢依地勢高出約1米,開有一小門。1969年,其子熊世菩作為下放知識青年回故居住過一段時間。1972年因年久失修倒毀,現故居遺址上均由本家建有住房。熊十力于1968年在上海逝世后,家鄉人民將其骨灰運至故鄉的蛇山安葬。熊十力夫婦墓由原黃岡縣政府于1981年修,墓長4米,寬3米,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墓前立碑一塊。正面刻有梁漱溟手書題詞:“熊十力先生暨韓阮光夫人之墓。”背面刻有北大教授虞愚所撰的牌文,保護范圍為3…[詳細]
謝瀛洲故居
  瀛洲堂,位于木棉村側的木棉小學(原蔚南小學)內。瀛洲堂是一座用近代建筑材料構建,歐洲風格糅合中國傳統建筑特色的近代建筑。瀛洲堂是謝瀛洲在法國留學回國后修建,其時他參照西歐 近現代建筑風格,親自設計,并從法國運回所需的建筑材料營造。現存的瀛洲堂除了主體兩層半建筑外,還有樓前一四柱中式廊亭,為四柱歇山頂形制,柱上身和梁架雕飾瑞圖案,屋頂鋪素瓦。過廊亭,及其右側一兩層蓋瓦頂小樓。鋪綠色琉璃瓦的中式亭臺在主體建筑大門之后,并與主體建筑相連,主體建筑大門上掛“瀛洲堂”石匾。建筑外觀為八根粗大且高壯的柱子骨架,內四根高伸過了二樓樓頂,既穩重,又典雅,呈左右對稱。一層中間為廳堂,堂前設神堂,兩側房間有道廊,…[詳細]
曹雪芹故居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白家疃村西小石橋附近不斷有城里的專家學者來訪。有時三五人,有時十幾人。這些人在這里東張西望,又是照像,又是度量,還有人直接找村里的老人聊天。原來,他們都是我國研究《紅樓夢》的專家,來此處尋訪曹雪芹晚年生活過的地方。我國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吳恩裕等人都多次來此考察。吳恩裕先生在《曹雪芹叢考》一書中描寫過在此考察的情況。他還記得當年采訪過的白家疃張德順、劉蘭、王榮等人的情況。經多方考證,證明白家疃村西小石橋附近就曾是曹雪芹的故居所在地。曹雪芹,名霑,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是《紅樓夢》的作者。祖籍遼寧遼陽(一說河北豐潤),祖先原為漢人,其祖父曾任大清江寧織造府織造一職,有…[詳細]
羅亦農故居
  羅亦農故居,坐落于湘潭縣易俗河鎮青獅村小雷公塘一處風光秀美的丘陵之中。羅亦農(1902—1928年),原名善揚,字慎齋,后改名羅覺,字振剛,后來又改名亦農。1920年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在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期間轉為0黨員,任0旅莫斯科支部書記,并介紹-入黨。1925年回國后,與陳延年、-、鄧中夏等,參與發動震驚中外的省港工人大-。1926年,與-、趙世炎等三次領導上海工人武裝起義,并占領上海。1927年,當選為0五大中央委員。在黨的“八七”會議上當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爾后,出席0臨時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任中央組織局主任兼組織部長。1928年4月2…[詳細]
周培源故居
  周培源故居位于宜興市芳橋鎮后村,周培源故居坐北朝南,建于清末至民國初年,現有建筑三進,占地750多平方米。1987年周培源將故居捐獻給宜興市政府。1996年11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故居第一進面闊四間14米,進深六架8米,前后有卷棚。第二進四間二層樓,面闊14.3米,進深七架7.5米,南側有走廊一架。其樓下原為故居的廳堂,樓上為周培源和家人的臥室。二、三進之間有天井,天井內有水井一口,東西兩側為二層廂房,西側廂為樓梯間,可通達二、三進的二樓。第三進為轉樓,正面四間二層,進深六架6.4米,東西側各為三間二層樓,與主樓連成凹字形院落布局,院頂原用玻璃筒瓦覆蓋,冬天非常溫暖。后散失…[詳細]
楊開慧故居
  楊開慧故居,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長沙縣清泰鄉(今開慧鄉)板倉。距長沙約70余公里。始建于清末,土木結構,蓋小青瓦,面垅背山,坐北朝南,前筑以防護矮墻,形成院落。占地面積約680平方米。房舍以上、中、下三棟平行排列,前低后高。前棟為雙面木門,中嵌木欄轉門;中棟有三級踏步上入過廳,門額懸掛“板倉”二字橫匾;后棟正中為堂屋,左右為住房。兩側廂房多作雜房、配房。棟棟之間形成小院或天井,院內植桂花和女貞樹。院落西部為一畦菜地,院外有水塘一口。1901年11月6日,楊開慧生在故居后進東頭北間。1966年11月維修后開放,并復原陳設了楊開慧住房、楊昌濟夫婦住房以及毛澤東、楊展等的住房。1980年修繕時,…[詳細]
上海黃興故居(黃興住宅)
  舊上海法租界北區有一條幽靜的福開森路(今武康路),緊靠馬路的393號有一幢白色4層樓建筑,這里是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摯友——黃興的住宅,人稱“黃公館”。黃公館1912年開工,1915年建成,為20世紀初仿古典式并帶有典型的裝飾藝術派風格的建筑。沿街三開布局,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占地面積255平方米,建筑面積749平方米。初建時樓南為花園,園內廣植蒼松翠柏,濃蔭覆蓋,綠草如茵,另有葡萄、紫藤架及香妃竹、白沙枇杷樹、白玉蘭、木香花等名貴花木,西南隅有茅亭一座,環境幽雅。底層筑有對稱大理石露天臺階,花崗巖作墻腳基礎。立面以清水水泥大砌塊襯托出淺色的橫直線條,有較多的浮雕和裝飾線腳。南墻二、三層間…[詳細]
狄更斯故居
  狄更斯是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天才,這個四層樓的博物館兼圖書館收藏了狄更斯的手稿、書信、相片及其他私人的物品。所有的一切都反映了維多利亞時期的風情和狄更斯當年的生活狀態。狄更斯在1837年與卡特琳娜結婚后到1839年12月一直居住在Doughty街48號,1837年出版的《匹克威克外傳》(Pickwick Papers) 使他在英國一舉成名,他也因此能從狹窄的房子搬入到這里。那時這條大街由于屬于私人所有,因此通道總是被看守的軍隊-。盡管他在這里住的時間比較短,但是,他在這里出版和發行了很多著名的著作,如:《匹克威克外傳》(Pickwick Papers),《霧都孤兒》 (Oliver Twist)…[詳細]
朱生豪故居
  往南湖大橋邊上步行時路過的這處舊址著名翻譯家朱生豪故居。故居的舊址是在原南大街東米棚下14號,現屬梅灣街歷史街區東片,2006年嘉興市城投集團出資修建新址,現址具體為:嘉興市南湖區禾興南路73號。故居為具有浙北風格的傳統民居,坐東朝西,建筑現存兩層的樓屋五間、南北偏屋各兩間和東北側的小偏房(灶披間)兩間,東西有前后院。故居參觀主要分成兩部分,一樓為陳列廳,從左往右參觀,分為三部分,從幼時到青年到離世前;二樓為舊時臥室朱生豪,浙江嘉興人,生于1912年2月,病逝于1944年12月,終年32歲的文學巨匠!他所譯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是迄今我國莎士比亞作品的最完整的、質量較好的譯本。在當時,他用行云…[詳細]
賀綠汀故居
  賀綠汀故居位于邵東縣九龍嶺鎮綠汀村,南面與第四村民小組的民居相連,北距賀家老院子350米。故居圍墻邊有小池塘,池中水波滟瀲,水歡魚躍;故居前后各有一座小山坡,山上鳥語花香,山花爛漫,山上茂林修竹,四季常青,山下田野麥浪翻滾,稻花飄香,映襯得故居愈發顯得古樸大方,高雅幽靜。賀綠汀故居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磚木結構。故居坐東南朝西北,呈“凹”字形布局,依山傍水,前有池塘,后環青山,院內共有房屋21間,建筑面積1850平方米。1903年7月20日,賀綠汀出生,在此度過了童年時期,外出求學后回鄉從事音樂教學工作,投身革命。解放后,賀綠汀先后四次回家探親,在此居住。賀綠汀是中國著名音樂家、教育家…[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中文字幕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 | 亚洲aⅴ在线播放 | 日本高清在线卡一卡二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日韩一区视频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