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

何孟雄故居
  何孟雄故居位于株洲市炎陵縣中村鄉(xiāng)龍?zhí)洞濉9示酉低砬鍟r期何孟雄的老曾祖父何青云所建住宅。何孟雄于1898年6月出生,1914年夏考入岳云中學。1917年春改名何純,考入湖南公立工業(yè)專門學校,常與長沙學聯(lián)和本校學生毛澤東、蔡和森、張昆弟、李維漢等一起參加-。1918年,在楊昌濟先生的幫助下,與蔡和森等人離開長沙到北京。1920年3月,在李大釗的指導和幫助下,何孟雄加入了中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團體——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11月,加入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北京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何孟雄是全國最早的50余名黨員之一;同年秋,任黨領導工人運動的北方勞動組合書記部成…[詳細]
上海柳亞子故居
  復興中路517號(舊稱辣斐德路557號),是一幢法國現(xiàn)代式花園住宅,為近代民主革命家、南社創(chuàng)辦人、詩人柳亞子的上海寓所。這座宅院1926年建成,原是馮玉祥的府邸,1936年柳亞子向其典租了這幢洋房。這座坐北朝南的法國式花園別墅,復式人字屋頂,紅瓦鋪蓋,黃色墻面,黑漆大門。外墻立面用拉毛水泥刷面,門為券式,層間腰線紅白分明,室內(nèi)木裝修、木地坪、木門窗。小洋房二樓是大客廳,三樓為起居兼工作室。柳亞子故居南向,原為西式庭院格局,現(xiàn)仍林木蔥翠,綠草如茵。走過圍墻進入黑漆大門后,可從屋外露天石階拾級而上至二層客廳,或由內(nèi)屋階梯步入二樓客廳。客廳西側(cè)坐南面北陳列著一長排很高的書櫥,里面所藏從辛亥革命前夕起…[詳細]
張三豐故居
  張三豐故居據(jù)明史記載:一代道教大師、武當宗師張三豐,是遼東懿州人,即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塔營子鄉(xiāng),距阜新縣城55公里,距阜新市區(qū)70公里。為紀念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獨創(chuàng)武當太極神功的道教大師,家鄉(xiāng)人在他的故鄉(xiāng)修建了張三豐仙居。張三豐的祖父自稱是道教祖師之一張陵的后人,于宋代末年攜家眷來到遼東。其父在元太宗時曾經(jīng)入仕,后來歸隱。其母就是在懿州城生活時生下了張三豐。在20世紀90年代的電視劇《少年張三豐》里,張三豐也自報家門,說自己生于遼東懿州城。懿州城是元朝的北方重鎮(zhèn),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遼代。歷史上著名的契丹蕭太后曾將此城作為陪嫁送給她的三孫女,此城也因此祥興。在元代,懿州城曾長期作為遼陽行省的行署存…[詳細]
毛票故居
  毛票故居位于德化水口鎮(zhèn)毛厝村。1943年,永德大特派員吳天亮以賣故衣為名來到毛厝村,進行秘密的革命工作,先后發(fā)展了毛票等一批中共地下黨員。毛票舊居——岐山堂遂成為吳天亮秘密開展抗日救亡宣傳的據(jù)點之一。1943年8月,毛票被選送到閩中特委在仙游上湖底舉辦的骨干學習班學習。學習結(jié)束后,與省委委員黃扆禹、永德大特派員吳天亮等回到毛厝,遵照省委指示,建立岐山堂地下交通聯(lián)絡站,然后開辟德化至大田武陵安的地下交通路線。11月間,吳天亮、毛票等人到大田武陵把林大藩的隊伍接到毛厝。隨后,黃國璋、郭永星等8位同志也來到毛厝。毛厝村成為仙、德、永、大地區(qū)革命活動的重要據(jù)點之一,岐山堂也一度成為游擊隊的重要交通站,…[詳細]
文都寺及海東地區(qū)班禪大師故居
  文都寺亦稱“邊都寺”、“邊垛寺”,藏語稱“文都貢欽扎西曲科爾朗”,意為“文都大寺吉祥0洲”。位于縣城西南17公里處,在今文都鄉(xiāng)西南5公里的拉代村之北側(cè)山拗。文都寺的初建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元代以前。據(jù)傳,最初在今寺院上方山坡建有小經(jīng)堂1座。已故十世班禪大師故居,座落在文都鄉(xiāng)麻日村,距縣城西南20公里。民國27年(1938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三日,大師誕生在此。大師祖籍西藏薩迦地方。元初遷來循化,明代起為世襲百戶,清末升為千戶,管轄“文都七族”。麻日村位于夏當山麓,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有小河自南向北流注黃河。穿村而過的公路,連接循化積石鎮(zhèn)和黃南同仁縣。大師故居在一棵高聳挺拔的參天古樹之下,故居一進三院,…[詳細]
胡沁園故居
  胡沁園故居位于湘潭縣中路鋪鎮(zhèn)火口嶺村竹沖韶塘,亭午公祠三雅堂。胡沁園(1847.5.23一1914.5.23),原名慶龍,字云濤,派名自倬,行壽三,沁園是他的別號。清光緒監(jiān)生。為宋著名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語文學家胡安國(1072—1137年)的后裔。胡沁園精于詩、文、書畫。詩主清新,書法王、顏,自成體系,畫著力工筆,兼寫意,以草蟲花卉著稱。1889年,他慧眼識英雄,收齊白石為徒,授之翰墨。齊雖木工出身,但悟性極高,勤奮異常,10多年后,成效卓著。其間與胡仙逋(沁園之子)、胡慎吾(名鑫,沁園堂弟)、胡廉石(沁園堂侄)等竹沖一帶名士來往頻繁、書畫交流、藝文互補。一代國畫大師起步于三雅堂。胡氏故…[詳細]
莫萃華故居
  莫萃華故居坐落在東莞市洪梅鎮(zhèn)洪屋渦村東南坊10巷17號。原建筑式樣為三間兩廊青磚瓦屋,長寬各9.2米,占地面積80多平方米。1904年,中共東莞黨組織創(chuàng)始人莫萃華就在這里出生。1922年3月,在廣州當工人的莫萃華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1923年秋,他受社會主義青年團粵區(qū)區(qū)委的派遣,回到家鄉(xiāng)洪屋渦村開展建團工作。10月,在洪屋渦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廣東區(qū)直轄東莞支部。這是東莞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莫萃華任支部書記。1924年7月,他參加廣州農(nóng)-動講習所第一期學習。同年9月,被委任為國民黨中央農(nóng)民部特派員,派回東莞開展農(nóng)-動。廣東農(nóng)-動領袖彭湃曾多次到莫萃華家里,以洪屋渦為基礎,推動東莞農(nóng)-動…[詳細]
南京史量才故居
  南京史量才故居史量才原名史家修,1880年生于湖熟鎮(zhèn)楊板橋村,原《申報》總經(jīng)理,著名新聞事業(yè)家,社會活動家。墻上有2000年3月原江寧縣人民政府所立的一塊牌匾,“史量才故居”五字。故居內(nèi)陳列有史量才的生平事跡及政界要人為史量才所題的字。南京史量才故居是一座一層的磚瓦房史家世代務農(nóng),唯有他的父親出外在松江縣泗涇鎮(zhèn)經(jīng)營藥店,他隨母留在家鄉(xiāng)。8歲喪母后隨伯父生活,15歲時才同父親在泗涇居住。史量才從小刻苦攻讀,1899年應童子試考中秀才1901年考入杭州蠶學館,畢業(yè)后任教。1904年他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蠶桑學堂,受到上海商學各界重視,1905年參加上海學界組織的-研究會,與黃炎培等發(fā)起并組織成立江蘇學務總…[詳細]
顧頡剛故居
  在平江路懸橋巷里,曾經(jīng)有過一座規(guī)模不小、風景秀麗的園林——寶樹園。寶樹園始建于明代,是歸湛初所建,與惠蔭園同屬一個主人,而今寶樹園早已蕩然無存,在它的位置上,現(xiàn)在是一條僻靜的小巷,叫做顧家花園。顧家花園4號和7號,是極其普通的蘇州民宅,與這條小巷里的其他門戶沒有絲毫特別之處。就是在這所普通的民居里,一代知名學者顧頡剛先生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顧頡剛先生的先祖原來是唯亭鎮(zhèn)上的耕讀人家,在明朝萬歷年間遷居到蘇州城里,“從此我家是城里人了,雖然家庭經(jīng)濟來源仍仰賴田賦,然生活方式卻由富農(nóng)而轉(zhuǎn)為市民,這是我家第一次大轉(zhuǎn)變。”這是顧頡剛先生自己對顧家歷史的陳述。顧氏先人曾經(jīng)在城里先后造過七處園林第宅,規(guī)…[詳細]
趙伊坪、趙曉舟故居
  趙伊坪、趙曉舟故居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qū)城關鎮(zhèn)東街路北。趙伊坪和趙曉舟為親兄弟,趙伊坪為兄長。趙伊坪(1910.7~1939.3),原名趙廉越,出生于郾城縣城內(nèi)一教師家庭。1925年,經(jīng)彭雪楓介紹于北京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1927年春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在河南、陜西、山東等地從事農(nóng)民運動、-和兵運工作,為發(fā)展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革命根據(jù)地,開展武裝斗爭,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任魯西北特委-部長、第六專員公署政訓處秘書長、魯西區(qū)黨委委員等職。1939年3月5日,在茌平縣城琉璃寺被日軍殺害,時年29歲。1927年春,趙伊坪在其故居組織文化促進會。為避開敵人的追捕,他躲藏在僅容一人的樓梯下,以葦…[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色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 日韩在线精品一二三区 | 日本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