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

陶鑄故居
  陶鑄故居位于永州市祁陽縣潘市鎮陶家灣村一半山腰中。1908年1月16日,陶鑄就出生在這里。1926年,他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1928年回祁陽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29年前往福建,先后擔任中共福建省委秘書長、書記,中共漳州特委書記,省委組織部長,福州中心市委書記,組建閩南紅軍游擊總隊和閩東地區人民武裝,成功地領導和指揮了震驚全國的廈門劫獄斗爭。1933年5月,被捕入獄,1937年被周恩來、葉劍英營救出獄后,被派到湖北省擔任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豫鄂挺進支隊代政委,創建鄂中抗日游擊隊和游擊區。解放戰爭時期,陶鑄先后擔任遼寧、遼吉、遼北等省省…[詳細]
鄒韜奮故居
  重慶南路205弄54號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新聞記者、出版家、政論家鄒韜奮的故居。鄒韜奮原名鄒恩潤,“韜奮”是他在1927年開始啟用的“韜奮”筆名,“韜”意韜光養晦,“奮”意奮斗不息。他祖籍江西余江,1895年11月5日出生在福建永安一個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韜奮青年時代家庭日趨困難,父親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又真才實學的工程師,把他送進了上海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而韜奮本人愛好文學,他的志愿是做一名新聞記者。1919年暑期后,他毅然轉如上海圣約翰大學文科讀書。1921年大學畢業后,于次年進入上海中華職業教育社任部主任,主編《教育與職業》月刊,并“職業教育叢書”,從此開始了他所熱愛的新聞出版工作生…[詳細]
王世杰故居
  王世杰故居位于崇陽縣白霓鎮回頭嶺村,建于清代。王世杰(1891~1981),崇陽人,1911年肄業于天津北洋大學采礦冶金科,后留學英、法,1917年獲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士,1920年獲法國巴黎大學法學研究所法學博士。回國后曾任教于北京大學,并與胡適等創辦《現代評論》周刊。后進入政界,歷任國民黨政府法制局局長、國立武漢大學首任校長、教育部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外交部長、-秘書長、行政院政務委員、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該故居坐南朝北,一進三重,共有大小房屋二十余間,側墻有封火山墻,面積約500平方米。王世杰對近現代中國的教育、政治、外交、國共兩黨和海峽-等產生過重大影響,其故居具有較高的紀念意義和…[詳細]
郭紹虞故居
  郭家世居蘇州,由于家境貧寒,一直租房居住,而且經常被迫搬遷。1927年,郭紹虞在燕京大學任教授后,生活較為安定,也略有積蓄,遂在蘇州購下大新橋巷一處建于晚清的普通民居,以奉養父母安度晚年,并請當時在家鄉任教的兄長郭際唐一家陪伴父母同住,自己則常在假期回蘇州看望雙親。該處故居即今大新橋巷13號。據郭紹虞子女回憶:大門外沿河曾有一高大照墻,兩旁是下到河埠的石階。穿過門房,經由彈石鋪就的天井通往轎廳,天井兩旁砌有白色矮墻。轎廳后的天井也是彈石鋪砌,西側靠墻有一花壇,種有薔薇、梔子等花木,也有些太湖石。東側是走廊,廊的外側有矮墻。過天井是花廳,廳后有一拱門,上有郭魯卿手書篆體“大富貴亦壽考”六個大字。…[詳細]
江浩故居
  江浩故居是玉田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玉田縣城東南12公里的散水頭鎮北劉家橋村西側,東距鄉間油路0.5公里,北望京秦鐵路10公里。周圍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交通發達,水源豐富,環境宜人。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浩生于1880年,卒于1931年,原名江文浩,是中國0早期革命活動家,0玉田縣地方組織創始人,早年曾參加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投身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十月革命以后,潛心研究馬克思主義學說,在李大釗的幫助和影響下,從一個愛國主義革命家逐步轉變為無產階級先鋒戰士,他曾歷任國民-會參議院議員,0中央南昌起義革命委員會委員等重要職務,曾多次同毛澤東、-…[詳細]
閻錫山故居(閻家大院)
  閻錫山舊居(第二批省保)時代:民國地址:定襄縣河邊鎮閻錫山執政山西近四十年,曾一度出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其宅第始建于1913年,停工于1937年,在此期間,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樓、上將軍府、二老太爺府、穿心院、新南院、東、西花園及子明慈幼院等大小共二十七個院落,近千間房屋,總占地面積三萬三千多平方米。閻錫山舊居的整個建筑是圍繞閻氏老宅逐步擴展而成。由于地形特殊,高低不一,每個院落盡管各按地勢相對獨立而建,但彼此之間又相互連通形成了院套院,宅連宅,參差錯落,鱗次櫛比,曲徑通幽,變幻譎奇的特征。其規模最大的東花園,坐東朝西,一進三院,斗栱飛檐,雕梁畫棟,須彌石座,氣勢森嚴,是典型的晚清宮殿式建筑…[詳細]
阮嘯仙故居
  阮嘯仙故居位于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1989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省人民政府重新核定公布。阮嘯仙故居始建于清代時期,1996年首次修復,2004年底重新維修并完善護墻、排水、綠化等附屬設施,建筑結構屬三進院落式客家民居建筑巾地面積2000㎡,房屋建筑面積630㎡.其建筑設計具有濃郁的客家民居特色和風格,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阮嘯仙同志(1898-1935)早年參加革命,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共青團廣東區委書記、中共廣東區委黨務委員、廣東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農-動委員會書記、中共中央農-動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中共中央審查委…[詳細]
亦足山莊
  亦足山莊建于20世紀20年代,是越南華僑所建,與會審公堂、林文慶別墅為鄰居,廈門道尹陳培琨題寫的“紫氣東來”楣匾在“文革”中-抹,現尚可辨。山莊選址極佳,有漂亮的歐式門樓,巴洛克風格的雕塑照壁和精心雕琢的過渡石階,站在別墅主樓臺階上,鼓浪嶼、廈門港出海口一覽無余。主人在院內巨石上鐫“亦足山莊”寓意有了此別墅就知足了。別墅的四根通天大圓柱正面支撐,突起的雙拱窗套,凹槽的四角墻柱,流暢舒展的線條,頗有特色的女兒墻,以及古希臘柱式裝飾,形成很強的主體感,產生富有韻律的外形美。主屋右側設計為玲瓏的中國傳統庭院,按地勢落差,筑有蜿蜒曲折的小徑,徑端有一個重檐兒八角涼亭,作休閑觀景用的。院內有口深井,井上…[詳細]
程燦烈士故居
  程燦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涵江區白沙鎮白沙居委會坪埔自然村。程燦(1914.8—1949.3),又名程新,莆田白沙鎮人,1930年底在白沙小學畢業后回家務農,接觸中共地下工作者,思想上傾向進步。1933年參加廣業區農會活動,走上了革命道路。1935年10月被調到常太集中訓練后編入閩中工農紅軍游擊隊第二支隊,任支隊部通訊員,參加閩中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后,閩中國共兩黨經過和平談判后達成一致抗日協議,1937年10月中旬,閩中游擊隊接受國民黨軍點編后改番號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師獨立大隊,不久移駐泉州承天寺。1938年3月,國民黨頑固派發動“泉州事件”,暗殺大隊長劉突軍,派兵包圍承天寺,強行收繳…[詳細]
陳金城陳伯達故居
  陳金城、陳伯達故居位于洛陽鎮梅嶺村,是一處革命老區村,也是泉州前往省城的古驛道的必經之路。南宋時期的朱熹曾經路過這里,發現此村形如五瓣梅花,真乃風水寶地。他對身邊的人說,此乃風水寶地也,后必出異人。遂刻石于山壁。直到清朝末年,果然出了一位進士陳金城。如今陳金城的故居,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陳伯達是陳金城的曾孫,他的故居就在陳金城故居的右側。故居占地面積1600多平方米,三大落五開間,前有磚埕,邊有“勉齋學館”。故居內有陳金城中舉之牌匾,陳列先祖孝子坊、孝前坊殘存的碑柱石刻。陳伯達誕生舊厝內掛有陳伯達一生著作目錄及部分照片、墨寶。故居最有特-處,是在一個不大的堂屋的墻壁上掛著四個字板,上 書-…[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最新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欧洲旡码专区在线 | 亚洲日本欧洲精品 | 中文字幕欧美亚日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