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居篇

秦大士故居
  秦大士故居   秦大士(1715——1777年)字魯一,澗泉,是乾隆十七年南京兩名狀元中的一個(另一位黃思永)秦澗泉自幼聰明,10歲時即能寫出八股文,少年時書學歐陽詢、柳公權,即小有名氣。  他一向淡泊名利,致力于學,官至侍讀學士,景山官學總裁,書稱其“名儒碩德,望重一時”,乾隆二十八年,秦澗泉退休在家,于長樂路故居的后花園種植柏、梓、桐、椐四木,取意“百子同居”,世代書香相承。  秦大士故居先是宰相何如寵的府邸,后是狀元府,成為南京明清兩代府第建筑的代表,世為罕見。原有九進外帶書樓,樓字高挑開間闊大,南京長樂路59號的廳堂是南京現存最大的古民居廳堂,僅木柱直徑就達40厘米,極為宏偉。因世事更…[詳細]
北岙媽祖廟
  位于北岙鎮東沙村。媽祖,名林默娘,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生于福建省莆田縣湄州島。因經常救助遇難漁民,深受沿海人民的敬愛。逝世后,被立祠紀念。其后被敕封為“天妃”、“天后”。該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清道光、咸豐、光緒年間相繼修葺,1929年經村民陳繼牛發起維修,增設門廳和兩廂。占地面積4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由門廳、戲臺、兩廂、拜亭、大殿等組成。前后三進,五開間,通進深35.8米,通面寬11.20米,懸山頂。媽祖廟雖規模不大,但結構精巧、裝飾肅穆,是我省目前媽祖宮建筑中保存較好的一座。…[詳細]
何御史故居與墓地
  何惟憼,字子恭,號水南,蒙城縣城西何樓莊人。生于明憲宗成化十八年(1482),世宗癸丑科舉進士,世宗間官都察院經歷(一曰經憲,蒙人通稱御史)。后遭嚴黨陷害,含冤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1558),終年七十七歲。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其冤昭雪,葬于城南區關帝鄉陳瓦房村何橋莊前。何樓莊,即是何惟憼的原來住址。當年建有樓房,該莊因以得名。莊外的杓子塘、鳳凰蛋,莊內的前花廳、后花園以及響場、轎桿(該莊地形似轎)等遺址。何惟憼的樓房,因年代久遠,歷經滄桑,雖已不復存在,但樓基磚于1958年被挖出,大部分送往蒙阜公路鋪墊路基,部分磚塊散落在群眾家中。何惟憼與嚴嵩同在明世宗朝任職。何目睹嚴氏父子獨攬朝政…[詳細]
南京周佛海公館
  南京周佛海公館 車水馬龍的南京中山北路中段東側,斜伸著一條幽深的小巷,巷內不遠處的民房后面,兩幢松柏掩映的西式洋樓夾雜在附近鱗次櫛比的高樓當中,顯得很是古樸,這便是過去的西流灣8號(今西流灣8號、9號的后面,正門開在中山北路150號國營東方漂染總廠內)周佛海公館。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各派軍閥、政治集團打著“共紓國難”的旗號,展開了一場新的分權戰。擠過蔣介石智囊團,號稱“文膽”的周佛海因擁蔣有功,在蔣汪重組的南京合作政府中,地位陡升,不僅擔任了江蘇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還戴上了一頂-中央民眾訓練部部長的桂冠。 這時,-達官貴人紛紛在京都南京刮起了一陣置地建公館之風,周佛海不甘落…[詳細]
司馬光故居
  司馬光故居景區位于光山縣城正大街中段,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的出生地,北宋真宗時期為縣署官余,宋真宗天喜三年(公元1019年)農歷十月十八日,司馬光出生于此。據縣志載:官舍面南二進,院為四合院落,大門門屋北檐外有照壁,有前廳、廂房、書齋、后堂等。都為懸山式磚木結構建筑。院中植柏樹、胡桃、梧桐、中置一井(司馬井)。宋嘉定十年(1217),縣城遭金兵襲擾,官余舍毀而再復。明洪武八年至十年(1375—1377)間,知縣黃德昭遷治另建新署,自此,縣署及官舍移辦學宮所用。清初,官舍在學宮之內為訓導署,之后,訓導署圮,井亦隨址棄于學宮西墻外為民間所用。至清乾隆五十年(1785),在清理學宮…[詳細]
張鈁故居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際,又一次把地處河南洛陽的那座古樸宏大的張鈁故居推到我們的眼前,這里不僅可觀賞古宅建筑的奇藝,更領略了中原文化的發達。河南遺存的明清宅院比較多,尤其在豫中一帶更為集中。一方面是當地政府和群眾注重對古宅的保護,另一方面也說明政要臣賈在此地的發展基礎雄厚,張鈁故居就是很有代表性一個。張鈁故居是一座歷史較長且具有典型北方傳統特點的民宅,當地百姓叫它“張公館”,位于河南省新安縣鐵門鎮鐵門村,距古城洛陽市區僅40余千米。這座大院是著名的中原儒將張鈁(字伯英)的宅第,由其父張子溫始建于清末年間,后經不斷擴建、增修,成為現在占地4200平方米,全封閉的建筑群。整個院落歷經世代滄桑,大部…[詳細]
沈從文故居
  世人知道鳳凰,了解鳳凰,是從沈從文開始的。1902年12月28日,著名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沈從文先生誕生在鳳凰古城中營街的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里。這是一棟已有百余年歷史的清晚期建筑,分為前后兩進,中有方塊紅石鋪成的天井,左右配以11間古色古香的廂房,給人一種精巧秀麗的感覺。房屋系穿斗式木結構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墻封砌。飛檐矗立的屋架和灰色牢實的墻體融為一體,顯得十分協調,蒼老陳舊的板壁和剝蝕脫落的門窗,顯示出房屋的陳舊與古老。故居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是曾任清貴州提督的沈從文祖父沈宏富購買舊民宅拆除后興建的,占地600平方米。沈從文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15歲時走出鳳凰,踏上了…[詳細]
上海張學良故居
  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字漢卿,號毅庵,是奉系軍閥張作霖長子,1901年6月3日出生于遼寧臺安。“九•一八”事變前后,張學良是個風云人物,但卻扮演了悲劇的角色。1933年以后他曾三次來上海,有三處寓所。第一次是1933年3月,他通電全國下野并準備出洋考察,隨后從北平來滬,宋子文為他安排住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181號。就是在這里,他戒去了毒癮。第二次是1934年1月8日,張學良從意大利回國,到滬后先暫住在莫利哀路(今香山路)2號洋房里,他的侍衛副官長譚海物色了高乃依路(今皋蘭路)一號的花園洋房,租了下來。趙一荻(趙四小姐)也從北平南下住此相伴。不久,張學良出任武昌行營主任,離開上海,而趙…[詳細]
李宗仁公館
  李宗仁公館南京李宗仁公館坐北朝南,占地面積4473平方米。位于鼓樓區傅厚崗30號(原68號)。該宅院原系國民政府軍委會辦公廳副主任、首都-廳廳長姚琮(1891-1977年)于1934年7月建造。該處現為江蘇省省級機關第一幼兒園。院內,松樟楝桐,扶疏掩映,水池假山,賞心悅目。計有門房一幢,樓房一幢,平房二幢。公館主樓為西式帶0的三層樓房,磚混結構,并建有地下室。木地板,鋼門窗。一樓內廊,氣勢不凡;二樓陽臺,軒敞明亮。青平瓦屋面,青磚清水外墻。兩幢平房建于樓后,有走廊與之相連。整個住宅四幢22間,總建筑面積227.1平方米。1937年8月9日,中央和紅軍代表應邀到南京參加國防會議,兩人就住在姚琮公…[詳細]
婉容故居
  婉容舊居,北京東城區鼓樓南帽兒胡同35、37號的舊宅院,原為清末代皇帝博儀之皇后郭布羅婉容婚前的住所,是婉容之曾祖父郭布羅長順所建。 此原只是較普通的住宅。婉容被冊封為“皇后”后,其父封為三等承恩公,該宅升格為承恩公府。作為“后邸”,加以擴建。西路四進院落。東 路為三進院落。后院有假山、水池,東有家祠。西路正房 即為婉容所居。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婉容舊居是由東、西兩路組成,其中西路為居住區,由四進院落組成,東路為一小型私家園林,有三進院落,兩路原共用東側宣統年間改建而成的三間大門。婉容被冊封為皇后,此處便是皇后潛邸,按規制將府 門及前院擴大。改建后的府門面闊三間,筒瓦過壟脊,中間開門,左右兩…[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 亚洲午夜中文字幕在线网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 热久久99这里有综合久久 | 亚洲欧美动漫传媒国产日韩 | 日本性爱视频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