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建筑群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建筑群篇

龍虎山古建筑群
  龍虎山古建筑群 “龍虎山古建筑群”于鷹潭市龍虎山風景區,主要包括嗣漢天師府內的三省堂、私第門、宮保第、廣緣齋、仁靖真人碑、大銅鐘、靈泉井和上清宮內的東隱院等8處文物,其年代分屬南宋、元、明、清四個歷史時期。 三省堂是嗣漢天師府內保存下來最為完整的抬梁式木構建筑,始建于明代,“皇清同治六年謹修”,為江南院落式布局,南北座向,分前、后、中三廳和東西廂房,面積近千平方米,是歷代天師的住宅,堂內圓柱粗大、明代石雕須彌座尤存。 宮保第位于嗣漢天師府中部偏西側,始建于明代末期,徽派民居建筑,“宮!倍,為第50代天師張國祥于明萬歷年間誥封“太子少!钡慕y稱。廣緣齋與宮保第毗鄰,徽派民居建筑,建于明末…[詳細]
芋頭侗寨古建筑群
  芋頭侗寨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雙江鎮芋頭村。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始建寨,明嘉靖三年(1524年),戶增人旺,建筑規模擴大,形成村寨。明萬歷年間(1573年~1620年)修驛道,清順治年間(1644年~1661年)遭火災,復建后形成以芋頭溪流為軸線向兩邊分叉布置的七個聚居群。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建寨腳橋及龍氏鼓樓、牙上鼓樓;清嘉慶五年(1800年)建塘頭橋。清光緒七年(1881年)建塘坪橋。芋頭侗寨古建筑群因山就勢,結構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風格。鼓樓、門樓、蘆笙場、古井、涼亭、薩歲壇、古墓葬群、侗族樓屋及青石板驛道等一應俱全,其中古樓4座,風雨橋3座,門樓1座,古…[詳細]
爨底下村古建筑群
  爨底下村古建筑群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又名“古跡山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F仍保存著500間70余套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國保留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之一。爨底下村人(戶主及子女)全姓韓,相傳是明代由-縣大槐樹下移民而來。爨底下村的古建筑大部分為清后期所建(少量建與民國時期)的四合院、三合院。這些建筑依山而建,依勢而就,高低錯落,以村后龍頭為圓心,南北為軸線呈扇面形展于兩側。村上、村下被一條長200米,最高處20米的弧形大墻分開,村前又被一條長170米的弓形墻圍繞,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條通道慣穿上下,而更具防洪、防匪之功能。民居裝飾有磚雕、石雕、木雕、字畫等,雕刻裝飾多以…[詳細]
黃古林古建筑群
  古林古建筑群位于鄞州區古林鎮古林村,1986年5月28日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林鎮地處鄞州西部平原的中心,歷來為鄞州政治、經濟、文化的重鎮。鎮壓的四周文物古跡眾多,其中資善觀街心戲亭、九獅橋上的九獅石刻、五港口的五港橋等古建筑歷史悠久,建筑宏偉,工藝精湛,合稱為“古林古建筑群。 街心戲亭在古林鎮南街西首,建于清代。為單檐歇山頂建筑。亭四角由方形削角石柱作支柱,臺基東西寬4.2米,南北深4.8米。石柱中部及以下部均鑿有裝搭臺板的榫槽。柱頭之間有闌枋相連,四邊枋額各置五朵斗拱承托屋檐。藻井用斗拱疊澀作收縮。中間園心裝銅鏡。藻井四周蓬頂。屋面筒瓦,檐口滴水,屋脊兩端堆塑龍首魚尾脊獸,口張屋翹,…[詳細]
飛云崖古建筑群
  飛云崖古建筑群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新州鎮東坡村湘黔公路北側,西距縣城12公里。飛云崖寺宇傳說為苗民創建,明正統八年(1443年)指揮使常智募建月潭寺,后曾多次遭受自然損毀,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及清咸豐五年(1855年)先后兩次毀于戰爭。經歷代增修擴建,遂形成一組別具特色的古建筑群,現存大部分古跡為明清建筑。飛云崖古建筑群及后山天然林,建有兩道磚墻圍護。外墻東至飛云崖瀑布,南臨秀水溪,西抵賽馬場、斗鳥場,北為后山天然林。內墻依山傍水而建,將飛云崖古建筑群圍在其中。飛云崖古建筑群是一組集文物古跡、風景園林、民族風情于一體的古代民族建筑群。飛云崖又名飛云巖,初名東坡山,亦名月…[詳細]
明清古建筑群
   明清古建筑群較為集中于驛前街道東面一線,由四十余處單棟古建筑構成。有姓氏宗族的公祠、家廟,有達官顯貴的官邸、別墅,有商賈店鋪、生產作坊,以及文人揮毫遺存的十數處石刻題額。其高墻深蒼,飛檐翹脊,曲徑通幽,幾進庭院,木刻、磚雕、石雕古樸典雅,栩栩如生,堪稱江南明清建筑的上乘佳作。明清古建筑群文化蘊底深厚,為研究明清社會、思想、文化、民俗風情等方面提供了實物證據。現簡介幾棟: 奎壁聯輝:又名七幢廳堂,清代民居。有大小庭院兩處,天井11個,房間32間,進深七進,占地面積1582平方米。石雕、木雕有荷花、古錢、鳳凰、文房四寶等圖案,雕刻精美。 清吸旴源:相傳為明代云南按察使賴巽探親別墅。座北朝南,仿古…[詳細]
隆里古建筑群
  隆里古建筑群 隆里所城垣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為土夯成。不久因大雨,城墻多傾塌。永樂二年(1404)派屯兵復修。未幾又坍塌,天順元年(1457)再次修復,用石砌邊,中間填土夯實。清順治十年(1653)第三次修復。第三次修復的城墻高4米,下部厚4米,上部厚3米,周長1700米。東南西北面各設城門一座,上修建城樓。城樓也稱之鼓樓,為兩層0式杉木建筑,四角飛翹,飛角下吊信風鈴,風起鈴動,聲音清亮。東門名“清陽”,南門名“正陽”,西門名“迎恩”,北門閉塞不開,而在側邊東北角開一便門供出入。原來每座城門均設甕城,即兩道門,進出需拐個彎,稱之“勒馬回頭”,F南門和西門還保存原樣,其余東門只存…[詳細]
竹山古建筑群
  竹山古建筑群竹山古建筑群位于欽州市北部的那蒙鎮內,是一組磚木結構、雙面坡形層面的封閉式庭院建筑。古建筑群原有15座,現存10座,大都占地寬闊、規模宏偉。如茂林堂,它包括司馬第、中軍第、大夫第和武館等主建筑和花園、水榭、炮樓、地下室等附屬建筑,面積達4050平方米。在居住、衛生、禮樂、防衛等方面都有統一的安排。輩份高的住在進深的居中處;客廳只會男客,另有專會女客的叫花廳;廊房的飯廳為傭人所用。明顯表現了封建等級和禮制觀念。古建筑群外表樸實,內部裝飾卻相當講究。從內墻、封檐、雀替、門扇、窗格、山面、屏風頂、底梁、屋架頂及挑尖梁、梁罩等,均可看出不同時期的建筑風格和藝術特點。如建于清乾隆年間(173…[詳細]
寨卜昌村古建筑群
  寨卜昌村古建筑群位于博愛縣蘇家作鄉寨卜昌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免費參觀。 寨卜昌村背靠太行,南瀕沁河,依山傍水,寨卜昌村古建筑群是明代遷至此地的藥王卜昌、油王卜昌、喬卜昌共-筑而成的封建地主村寨,F存建筑少數建于明末清初,大部分為清乾隆、嘉慶和道光年間修建。主要可分為兩類:一是清代民居建筑群,二是古寨墻、寨河、石橋。河南焦作博愛寨卜昌村古建筑群 寨卜昌村古建筑群清代民居建筑,主要包括12個院落和1座祠堂。其中1號院為二進四合院,現存4座20間。2號院3號院為主挎平行式二進四合院,現存2座16間。4號院現存5座22間。5號院現存5座19間。6號院現存7座27間。7號院現存4座16間。8號院…[詳細]
揚溪石門古建筑群
  石門古建筑群(石門周氏宗祠、高維光宅、胡興豐宅、唐建國宅)位于揚溪鎮石門村,其中石門周氏宗祠、高維光宅、胡興豐宅、唐建國宅保存較為完整,文物價值較高。石門周氏宗祠坐落在揚溪鎮石門村,坐東南朝西北,占地面積548平方米,分前中后三進,前進面闊五間,進深二間,中設儀門,歇山屋頂,砌封火山墻,抬梁式梁架,斗拱承挑出檐。外檐南北稍間封砌八字形墻體,飾少量磚雕。門后有庭院,條石地坪,進深四間,抬梁式梁架,三合土地坪。其后是寢樓,面闊五間,進深二間,抬梁式梁架,木雕構件雕刻精美,祠堂保存較完整,具有較高的文物保護價值。高維光宅坐落于揚溪鎮石門村,坐東北朝西南,建于清中期,占地面積186平方米。磚砌門樓略施…[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 天天影视综合网色综合国产 |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在线 |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 亚洲动漫精品一区 | 日本中文字幕二区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