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村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村篇

上街古村
  上街村座落在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洋門鄉北端,屬羅霄山脈延伸段。地形東、北高、西南低、四境丘陵環抱、中部多見平疇、形似盆地。村北靠金溪山,西依金蓮山,東傍前山,三面環山,形成天然屏障,整個村莊依山傍水綠樹成蔭。發源于陳山山脈的陳山河宛如玉帶從村莊的西南面婉蜒而過。村后三條山谷間溪水匯聚成常年不竭的三條江,分別為雷源江、吉源江、海源江。在三條江旁村民開墾三塊共計3000余畝良田,分別是雷源垅、吉源垅、海源垅形成了上街古村的主要生產區。唐貞觀元年(627年)梁氏先祖彥俊由湖南長沙來此開基,至今有近1400年歷史。五代時劉謙由泰和韭洲遷徙至此,拓荒創業、發展壯大,現整個村落成為以劉姓聚居為主的傳統村落。…[詳細]
白沙古村
  白沙村舊稱碧岸村,它依山傍水,從空中俯瞰全貌好似一只碩大的螃蟹。村后小山樹林覆蓋,盛夏草木盛開,芬芳四溢,候鳥嘖嘖成韻,令人心曠神怡。村前是開闊的田野和塭港,深秋綠稼盈畝,青蟹滿池,漁舍臨岸,水鴨盤空。遠處“烏坎港”曲水蕩流,潮起潮落,魚鷗逐浪。自然環境相當優越。白沙村(包括龍珠、德安二個自然村),現有人口9300多人。全是沈姓,操“福佬”方言。白沙村自南宋孝宗帝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至今已達八百余載。據長輩口耳相傳以及現有的田地、宅地、墳墓等的地名綜合考證,白沙村曾有“許、洪、邱、李、林、鄭、白、沙、黃、林、陳、楊”諸姓氏聚居,后外姓逐漸他遷,才形成今天的白沙沈。白沙村一至三世祖(宋墳…[詳細]
功武村古建筑群
  功武村古建筑群,位于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龍華鎮功武村,為清代建筑。建筑群包括五宅、古碼頭、正街、廖氏宗祠等。現存古民居房屋上千間,院落10余座,其中五宅第和廖氏宗祠的梁架、木雕、灰塑水磨青磚墻體及正街店鋪的曲尺柜臺,都具有較高的藝術研究價值。2002年7月17日被公布為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正街街道路面青磚鋪地,左右店鋪的建筑格局。由于村外置碼頭(貨運碼頭、客運碼頭),正街便是一個生意興隆的商埠。現存的店鋪中,有一間名曰“暢記”的店鋪,仍保存舊時的木板店門、曲尺柜臺和近店門而砌的“鋪踏頭”。在“暢記”雜貨店中,有兩張黃蠟石板凳,石塊光滑,好像打過蠟似的。用手摸摸木凳上的黃蠟石,手感到涼爽。據…[詳細]
江背古村
  寧都縣石上鎮有著獨特的地理優勢,山川秀美,風光無限。客家人世世代代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自然留下許多古文化的歷史印記,石上江背村就是其中之一。江背村坐落在石上鎮的西北方向,距石上鎮約有9.5公里。早在公元949年,從山西、河南一帶為避戰亂遷來的了七八戶劉姓人,在這里居住了六七十年后,他們認為這里山高路不便,生產發展不起來,又遷往別處了。但到了公元1107年左右,遼、金兩國爭戰,因此,又有從山東逃往寧都琳池定居的曾姓人,因始居琳池的曾姓人繁衍較快,后就分了30多戶曾姓人遷到東山壩的小源村,其中有一名叫曾霸公的又從小源來到江背。在他眼中,江背這里山好、水好、土地好,活像一個小盆地,風水也不錯…[詳細]
下壩坊
  •集創意、設計、休閑、藝術于一體,有悠久的文化歷史背景,非常熱門的青年人聚集地。景點介紹下壩坊是屬東莞市萬江區壩頭社區,街區位于壩頭社區、萬江、南城與莞成的交界處,屬于東莞市中央生態休閑區與東莞市中央商圈規劃范圍,面積約0.7平方公里。下壩坊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也是一個集創意、設計、休閑、藝術于一體的生活街區,一個有著東莞田子坊、東莞鼓浪嶼、東莞798稱號的區域板塊。街區匯集了南頭社區的文化精粹,較好地保存了詹氏宗祠、紹廣詹公祠等古建筑以及明清時期的嶺南水鄉村落格局,是珠三角地區嶺南水鄉文化保存較為完整的村落之一,被譽為東莞市的“嶺南水鄉文化泛博物館”。壩頭保存有明洪武年間“奉旨…[詳細]
芙蓉古村
  芙蓉村位于楠溪江中游西岸,北離巖頭村約1公里。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始祖陳拱偶爾經過這里時,因見此處土地肥美、水草豐茂,就從瑞安長橋遷來定居,并逐步形成血緣村落。又因村西南有芙蓉三冠,赤白相映,宛若芙蓉,遂以芙蓉為村名。芙蓉村在南宋末年因抗元兵,曾遭焚毀,直至元至正元年(1341)重建。現在的芙蓉村占地215畝,現有400多戶人家。村子至今仍然保存著六百多年前的聚落規劃面貌。在村內道路交匯點有高0.2米,面積2-3平方米的方形平臺,稱為“星”,村內水渠交匯點有方形眾多水池,水池稱作“斗”,合在一起為七“星”八“斗”。芙蓉池、芙蓉亭村中心最大的水池芙蓉池東西長43米,南北寬13米,俗…[詳細]
東門漁村
  東門漁村位于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東門島上,與石浦鎮城區隔港相望,擁有大馬力鋼質漁船240艘,漁業經濟發達,被譽為“浙江漁業第一村”。現有住戶1210戶,人口3806人,果園面積274畝,山林面積1799畝,海水養殖面積200畝,全村80%以上青壯年從事海洋捕撈業。??東門漁村山海兼備,風光旖旎,海防歷史悠久,島上古跡、古貌、人文景觀眾多,海洋文化歷史遺存豐富,漁家風情濃厚,是一個“活炭”的漁文化博物館,以“漁家樂”為主題的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2007年東門漁村經濟總收入超過3億元,其中漁業產值2億元,村級集體資產達1800多萬元,農漁民人均純收入1.38萬元。東門漁村與石浦漁港隔海相望,著名影片…[詳細]
闞家塘古村
  闞家塘古村位于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排市鎮下容村。名為闞家塘,實為清乾隆年間李姓人家修建的李家大院。李氏后裔遵先祖只在宅基上內擴不外延之囑,歷經300余年,形成了占地2000余平方米,長近百米,寬約20米的上中下三層,三扇大門,36個天井,108間房的家族建筑群。據李氏族譜記載,這支李姓始祖李懷楚,1580年前后由江西瑞昌清湓遷居此地。公元1752年,即清乾隆年間,李氏第七代后裔李克瑞靠茶麻生產與貿易起家后,大興土木,擴大基業,修建了這座光宗耀祖的家族大院。初建時只有百余平方米獨一天井的聯五建筑。后來,李克瑞先后生育六個兒子,除二子善桂五歲夭折,其長子善英、三子善豪、四子善杰、五子善翔、六子善翥如…[詳細]
大湖坪古村
  湖坪鄉位于樂安縣西南部,東鄰招攜鎮,南接永豐縣南坑鄉,西靠萬崇鎮、羅陂鄉,北連牛田鎮,距縣城49公里。政府所在地大湖坪古村為全市最大的王姓聚居村落,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村落,古村自然村轄4個村委會(西頭、東山、漢上、街上),全村有2267戶,10086人。古村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間(985年),千余年來,古村不斷演變發展,歷經浮沉,名人高賢與歷史文化交相輝映,恰似贛撫大地上的一顆明珠,散發著熠熠光輝。建村之初,王氏先民順三條溪流設置村莊排水系統,使村莊逐步建設成為“川”字形的基本格局,這種格局一直保留至今,呈現出最原始的風貌。古村現存傳統建筑近200處,其中保存較為良好的明清古建98處,一片片古建…[詳細]
郭洞古生態村
  位于距武義縣城10公里的群山幽嶺之間,因山環如郭、幽邃如洞而得名。約5平方公里的景區內,層巒疊蟑,竹木蒼翠,靜雅宜人。“郭外風光凌北斗,洞中錦秀映南山”,這是古人對郭洞風景區的貼切描繪。歷史:郭洞人不姓郭而姓何,先祖可溯宋朝宰相何執中,他的后裔何壽之認定郭洞“山不深而饒竹木之富,水不大而盡煙云之態,是萬古不敗之地”,舉家遷居郭洞,大興土木,建造何氏宗祠,原有雜姓漸滅,何氏家族興盛。現在,郭洞及擴展至周邊村的何姓子孫有4000余人之多。生活在郭洞村的人,身健壽高,人才輩出,僅明清兩代,出過114名秀才,32名貢生、舉人。提示:郭洞和俞源為兩個方向,必先回城再坐車。俞源和劉秀隴、清風寨是一條路線,…[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免费午夜国产网站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自拍 | 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 亚洲v天堂v日本v | 呦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 五月综合缴缴情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