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城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城篇

古城寨城址
  古城寨城址位于河南省新密市東南35公里的曲梁鄉大樊莊村古城寨村民組周圍,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城址規模宏大,面積176500平方米,周圍環繞護城河。城外西南部是仰韶文化遺址,北面、東面是龍山文化遺址。在古城寨城址的東北部,發現了大面積的龍山時代夯筑建筑群,清理出大型房基兩座。其中一號房基為南北長方形,是一座中國目前所發現的龍山文化時期面積最大、結構最復雜的宮殿式建筑。另外,還清理出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二里崗文化、殷墟文化及戰國時期的各類灰坑、灰溝、陶窯、水井等,出土了一大批石、骨、蚌、陶等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古城寨城址為探索夏文化、研究中國文明起源與國家形成提供了寶貴資料。(國家文物局)…[詳細]
復州古城
  復州古城位于瓦房店市轄區中心地帶,是遼南歷史的發源地,始建于千年前的遼代,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經貿繁榮、風景秀麗的文化旅游商貿城。古城原系夯土所筑,俗名土圍子,始建于遼代,明代永樂四年(1406年)保定侯蔡真奉命來到復州,將土城改建成石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復州知州陳銓奉諭重修,改修為磚城,三年后竣工。后幾經歷史變遷,雖然古城墻大多被拆毀,但許多古跡保留至今。【永豐塔】復州永豐塔建于遼代,塔高28米,為八角八面密檐13層實心塔。此塔是遼南地區現存唯一的遼代磚塔,千百年來,歷盡滄桑,雖經風雨剝蝕,仍然巍然屹立,成為古城的一處著名的遺址。此塔1967年既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詳細]
農安古城址
  農安古城址批次和公布時間:第六批2007.5.31地址:農安縣農安鎮內年代:遼金類別:古遺址管理單位:農安縣文管所是否開放:否農安古城位于今農安縣城內。古城呈方形,方向10度,周長3840米,其東墻936米,南墻984米,西墻937米,北墻938米.四垣有城門各一皆設于城墻的正中。在南門東側300米,西門北側4009米,東門北側400米處各設一小門。城墻系夯土結構。墻基寬30米,北墻殘高0.5--2米。東墻殘高1.3米。南墻大部分被破壞。僅南城門以東尚留殘痕。西墻皆被住房占用已無痕跡可查。四面均有角樓,東北角樓殘高7米,東南角樓殘高3米。西南和西北角稍有痕跡。…[詳細]
瓦里霍吞城址
  瓦里霍吞城址位于黑龍江省樺川縣悅來鎮萬里河村松花江右岸的臨江高崗上;城址北臨松花江;西臨松花江支叉頭道河;南距馬庫力山約2.5公里;南垣處在萬里河村;城址東距馬鞍山約1000米;地理坐標北緯46°10′07.1″東經130°51′06.0″海拔高程108.4米。該城遼代為五國部越里篤故城,金代為猛安謀克城寨,元代為脫斡憐萬戶府故城,明代為萬里衛故城,清代為赫哲人居住的宛里和屯。城址依土崗地勢走向筑成,呈不規則形,掘土起墻,夯土版筑,周長3500米,面積80萬平方米,城垣殘高4-10米,基寬9米,上寬2.8米,-面,設4座城門,東、南二甕城保存完好,呈半圓形,內側高4.2米,外側高11.8米,寬…[詳細]
赤柏松古城址
  赤柏松古城位于通化縣快大茂鎮西南3.5公里一個低矮的階地上,城內有建筑遺跡。根據發掘的文物考證,赤柏松古城是一座漢代城址,為研究漢代中央政權鞏固邊疆統治、經略東北提供了重證實據。批次和公布時間:第四批1987.10.20地址:通化縣快大茂鎮向前村年代:漢代類別:古遺址管理單位:通化縣文管所是否開放:否赤柏松古城是一座年代:漢代古城址,它座落在高9米,面積約60000平方米的河谷二級階地上,階地坐北朝南,北高南低,城墻是沿著階地的周緣走向夯土筑成,平面呈不規則矩形,有四道墻,北墻西段地勢很高,城墻因勢而就,不見城垣;有四個城門;城內還有三處角樓址.…[詳細]
喀拉墩古城
  介 紹 喀拉墩古城位于和田于田縣城以北240公里處的克利雅河下游處的沙漠中,距離和田440公里。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喀拉墩維吾爾語的意思為“黑色的沙丘”。古城堡成長方形,邊長60米,現存的土城墻高8米。這里曾出土過陶片、氈子殘片、漢代古錢幣等文物,這些文物都屬于漢代-南北朝時期,是當時于闐國境內“小城數十”中的城堡之一。   新疆和田…[詳細]
陶池古城堡
  陶池古城堡陜西省蒲城縣北8公里處陶池村古城堡系清代同治年間因左宗棠鎮壓光中回民起義而引發軍事混戰,當地居民為自衛而構建的寨堡,現寨堡基本保存完好。這里還有一個典故呢。相傳五代時,趙匡胤和鄭恩流浪至陶池,口渴難忍,鄭恩便去一瓜田偷瓜,被看瓜女打服,之后兩人由趙匡胤介紹定親。柴榮在后周登基之后封趙匡胤、鄭恩為王,這時便發生了在陶池遇王妃的故事《三打陶三春》的京劇、電影、連環畫、故事會演繹的,就是蒲城縣令協同欽差去縣北陶池村迎接王妃的故事,大型秦腔劇《斬黃袍》,說的是趙匡胤酒醉斬了鄭恩后陶三春追殺趙匡胤的故事。四十集電視連續劇《絕代雙雄》中陶三春是征南唐的水軍大都督,為大宋統一天下建立了不朽的功勛!…[詳細]
老沈崗古城
  楚漢故城城址。老沈崗遺址中間高四周低,呈龜背形,南北寬621米,東西長823米,略呈長方形,占地約51.1萬平方米。該遺址文化層厚3.5米,出土文物有三棱黃銅箭頭,布幣“大布黃千”、玉石筆架、黑釉瓷罐、雙層底瓷燈等。解放前,古城四方尚有橋四座。相傳,此地古為樓州城,因城內不能建獄,官衙遂遷,城漸廢。1984年文物普查組在此發現一個碑座和一塊隱約現出“邑”字的殘碑,初步認定該故城始建于楚漢。據清《新蔡縣志》載:沈崗公楚令尹沈諸良別墅。沈諸梁,字習商,春秋末楚國大夫,因封葉邑稱葉公,有“葉公好龍”的寓言故事。老沈崗故城位于新蔡縣城東南12.5公里的頓崗鄉沈崗行政村老沈崗村東頭。…[詳細]
東明古城
  金興定二年(1218年),為避河(黃河)患,東明縣城從舊城(東昏鎮)遷至冤句縣故地(今東明集鎮)設縣。歷150余年。遷來后,重修城寨,立四門。東門曰“朝陽”,西門謂“迎爽”,南門叫“戶牖”,北門稱“東昏”。明-三年(1490年)又以東明故地設縣,縣城設在大單集(今縣城),至今已500余年。建城墻七里四十步,高二丈五尺,城門四座。東門匾日“東作”,南門匾寫“南訛”,西門匾寫“西成”,北門匾書“迎恩”。池深(護城河)一丈五尺,寬六丈余。后經歷代修葺,或城墻加高,或城門加多,或炮樓,女墻,池濠者,者在牢固城池。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東明城曾四次解放,城垣漸破,現僅存原址痕跡和護城河。…[詳細]
太昭古城
  太昭古城,原名江達,位于拉薩-林芝公路的左側,距拉薩僅200多公里,是川藏古道及青藏古道中路、東路的交匯點(所以這里又稱為唐番古道驛站),也是一個重要的驛站,在唐代時成為西藏的重要城鎮之一,元朝即開始設立驛站,清朝時更是成為國家邊疆的重中之重。清朝時,派遣四川將軍趙爾豐入藏駐守,后因鎮壓辛亥革命,慈禧太后下令趙爾豐回內地,于是為趙爾豐奉“太后昭書”返回,由此得名“太昭村”。相傳唐朝文成主即由此進藏,并曾在此小住。現太昭古城保存完好,可依稀得見當年規模,當年尼洋河上的大橋遺址還在,彎彎曲曲的唐番古道(也就是茶馬古道)與川藏公路隔河相望,游人每至此,無不感嘆!地址: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太昭村類型:古鎮…[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久久久 | 欧美一区二区影院 | 亚洲一本免费视频 | 亚洲中文久久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另类人成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