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城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城篇

懷來鎮邊古城
  鎮邊城位于河北省懷來縣南部山區,海拔高度842米。與北京市昌平區、門頭溝區接壤,至北京德勝門82公里,距縣城56公里。是明朝正德年間修建的邊關衛所,距今已近500年,是京西北重要的石制城鎮,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昌(平)、宛(平)、懷(來)”聯合縣政府所在地,鎮邊城村黨支部是“懷來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城內道路為“三街六巷七十二胡同”,有保存較好的獨特的“四合院”民居,有大佛寺、老爺廟、戲臺、聯合縣政府遺址等建筑物,城外有娘娘廟、財神廟等十多處廟宇遺跡以及近500年的古松樹、古柏樹,距村五公里處有長城樣邊、殘長城等景點,有梯子壺、籮大天、張羅水、梳妝臺等自然景觀。鎮邊城城墻…[詳細]
榆林古城
  榆林建城歷史已有五百多載。為重現歷史文化名城榆林的風采,對古城墻的研究很有必要。現將榆林古城的由來、古城池的沿革與古城墻的建構分述如次:(一)榆林古城之由來榆林地處河套之南黃土高原與草原的接壤區,是農耕民族防御蒙古鞋粗游牧部族南侵而構筑工事的最佳選擇。榆林城建位置在長樂堡與保寧堡之中,左山右水,巍然雄鎮。其城東依駝峰山,西臨榆溪河,南帶榆陽水,北鎮紅石峽,故明代列為九邊重鎮之一—延綏鎮駐地。據《延綏鎮志》、《榆林府志》記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榆林寨。明正統二年(1437年)明王朝命駐守綏德延綏鎮都督王禎在偷林莊(今普惠泉處)始筑榆林城堡,“城座不過百矩”。成化八年(1432年)延綏鎮巡…[詳細]
三河古城墻
  在三河古鎮的萬年臺背后約200米處,古東街上有一座古城墻。城墻雖然只有短短的60米,但威嚴仍存。8米高的城墻上,太平天國的旗幟依然飄揚,讓人仿佛能看到當年英勇的太平軍將士堅守的身影。1854年,太平軍開進三河鎮,由于三河周邊富饒的土地以及便利的水路交通,讓三河很快成為太平軍的糧食供應地。糧草是軍隊作戰的重要保障,太平軍在選擇三河作為重要糧倉之后,便為護糧建起了城墻。三河古鎮,位于肥西、舒城、廬江三縣交界處和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交匯處。古鎮三河,因其所特有的古河、古圩、古橋、古待巷、古茶樓、古民居、古廟臺、古戰場等而聞名于世,秀色可餐。三河不在江南,卻勝似江南。三河之于“江南水鄉”周莊,水…[詳細]
脫庫孜薩來古城
  脫庫孜薩來古城脫庫孜薩來古城位于圖木舒克市51團托庫孜薩來村西約200—300米處。時代:漢唐—宋。1957年1月公布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公布為第五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城地處脫庫孜薩來山東南端,依山而建,西高東低。民國17年(1928)中國考古學家黃文弼教授在新疆考察,曾到巴楚調查托和沙賴古城,稱:托和沙賴塔格系—南北行小山,中斷為二,一在路南,一在路北,現行大道即從中經過,古代遺址即散布在大道兩旁山上,路南為古寺廟遺址,半山腰有一木牌,為巴楚縣知事段瑔所立,-尉頭州廢城遺址,又在兩旁題識云:‘按志載尉頭州故城遺址在此,惟迤北五里,及玉河北百余里東扎拉提屬地,尚有廢…[詳細]
天心閣古城墻
  天心閣古城墻 位于長沙市城南路與天心路交會處西北。明洪武年間(1368~1398),長沙守御指揮邱廣營建長沙城垣,將元代所筑土城墻全部改用石基磚砌。今僅存天心閣古城墻一段,余已拆除。 明末,張獻忠率部攻入長沙,城墻曾遭破壞,清順治十一年(1654),洪承疇駐節長沙,拆運明藩王府磚石修筑城墻,使長沙再度城池崇屹,甲于他郡。長沙古城墻的重要組成部分——“月城”,又名甕城。顧名思義,因形狀像半個月亮而得名,是古代兵勇囤兵和放置炮臺的地方。它一般分上下兩部分,上面放置遠射程大炮,下面放置近射程大炮。 明洪武年間(1368~1398),長沙守御指揮邱廣營建長沙城垣,將元代所筑土城墻全部改用石基磚砌。…[詳細]
德鳳古城
  在侗鄉大山腹地,云貴高原向湖南、廣西丘陵地帶過渡段,有一座古老的山城,那就是被民間和部分民族文化研究專家,社會人類學學者稱之為侗都的黎平古城。黎平縣城又叫德鳳古城鎮,是黎平縣德鳳鎮黨委、政府所在地,也是黎平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說德鳳古城鎮古老,也卻實是很有些歷史,據地質專家考證,黎平一帶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秦、漢時代為苗族部落聚居區,稱為五垴寨,先秦時代,隸屬于黔中郡。后來,侗族及其它少數民族陸續遷入。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設福祿永從長官司,屬誠州,誠南宋理宗寶亦右年間(1253年-1258年),設潭溪、八舟等軍民長官司,境內始有建置。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設上黎平軍民長官…[詳細]
寶慶石城墻(寶慶府古城墻)
  寶慶府古城墻位于邵陽市大祥區資江南路,系寶城古城的北城墻,它巍峨矗立在資水之湄,成為資江文化休閑街上一道最為醒目的景觀。滔滔不盡的資江水和邵水,緊倚城墻而走。蕩水而立的古城墻,盤旋靈動,古韻猶在,并無寂寞之感。古城墻外側由青磚或紅砂石包砌,墻體古樸,墻磚斑駁陸離,盡顯兩千多年的滄桑變化。一、寶慶府古城墻承傳著邵陽2000多年的歷史信息(一)、邵陽2000多年以來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寶慶府古城,即漢初(公元前206年起)昭陵縣古城,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所置昭陵郡亦治此。晉邵陵縣、邵陵郡治,隋末到唐初的建州、南梁州,唐至北宋時期邵州皆治此,南宋至清朝末年的寶慶府(其中元代稱為寶慶路總管府)均治…[詳細]
黎侯古城
  黎侯古城位于黎城縣靳家街古黎國遺址處,占地1500畝,投資35億元,以西周古黎侯國文化為背景,按照國家4A級景區打造,具備“行政、祭祀、商業、居住”四大功能,涵蓋“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有“中華黎民故里,太行第一古城”之稱,將打造為“三晉文化薈萃之地”、“山西文化旅游第一城”。黎侯古城有著豐富多彩的地方習俗和娛樂活動,兩公里的循環水系貫穿其中,古黎文化、風情酒吧、時尚咖啡、古韻茶館、特色小吃、溫泉度假中心等集于一體,是中國北方傳統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典型代表。…[詳細]
八角古城
  八角鎮是一座明代堡城,現在城墻四方合圍,基本完好,南門尚存。據《神池府志》載,明弘治二年(1484)兵使王璇筑八角堡。嘉靖四年(1525)建八角倉,六年擴建。萬歷十五年(1587)砌磚堡圈周長4里,高3丈5尺,有東、西、南三門。八角堡當時地處神池關與偏頭關防務聯線,東南接神池堡保衛神池,西連西峪口馳援偏頭,東北走利民堡與朔州呼應。這樣,八角和利民、神池兩堡就形成了三角形布防格局,同為三關邊防要塞。所以,明朝嘉靖年間,八角堡設守備,統轄四堡,統駐守軍377人。到了清朝初年改為八角營,派駐有守備、把總等官員,分掌軍事和政務,常駐守軍240人。雍正初年,神池堡建為縣,八角屬神池管轄,改八角守備為都司…[詳細]
府州古城
  府州老城始建于五代時期,是我國北方保留最完整的石頭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的古城是明初修建的。古城南面懸崖絕壁下是滔滔黃河;東西被甘露、馬家兩溝相夾;北部與高粱山、五里墩一脈相承。府州古城依靠險要地勢,進易攻,退易守;其獨特的地勢和精美的建筑形式為中華古堡之精華。府州古城始建于唐、宋之間,后經多次修葺。城墻周長2320米,形似靴狀,墻高7.2米,夯土石砌,城垛以磚砌成,城內面積22.4萬平方米。古城置東、西、南、北四大門和小南門、小西門兩小門。六道門上原均有城樓,南、北大門和小西門設甕城。城內原有橫貫東西的主街2條,縱橫成網的坊巷12條,店鋪林立、商號甚多,是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一区 亚洲第一页A∨在线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电影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