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錦綸會館
  錦綸會館又名錦綸堂,現位于中國廣州市荔灣區康王南路康王路隧道北出口的西測,原位于下九路西來新街,是一座清朝的祠堂式建筑。錦綸會館始建于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道光24年(1844年)重修。會館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92平方米,是一座祠堂式的三進深磚木結構的建筑,其鍋耳屋的外觀具有濃厚的嶺南建筑特色,館內保留有不少木雕、磚雕、陶塑、碑刻等。錦綸會館原是廣州絲織行業股東公會,1949年后改為民宅,其房屋結構基本保持完好,成為廣州保存下來的唯一近代專業會館。館內完整保留了二十一方歷史碑刻,是研究清代資本主義萌芽和廣州商貿發展的重要實證。2001年建設康王路時,為保護這座古建筑,對其進行整體平移。工…[詳細]
廣州大佛寺
  大佛古寺位于廣州市越秀區惠新中街21號。古寺始建于南漢(公元917-971),名新藏寺,為南漢王劉上應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擴建為龍藏寺。后殿宇垂危,改為巡按公署。清順治元年(1649)公署毀于火。平南王尚可喜為便于向天子“祝嫠祜國”,考訪龍藏寺故址,于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重建殿宇,于第二年冬建成。大佛古寺殿宇仿京師官廟制式,兼具嶺南地方風格。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觀賞價值。大雄寶殿座北向南,面闊七間,深進五間,建筑面積達1200平方米,至今仍為嶺南之冠。歇山頂上蓋素胎板,瓦簡及勾頭,滴水,灰塑瓦脊的竹龍,牡丹等脊飭。雖歷經三百多處風雨侵蝕,但風貌尚存。安南(今越南)王捐贈的優質木材作梁柱框架,…[詳細]
玉喦書院與蘿峰寺
  蘿峰下的玉巖書院為南寧進士鐘玉巖讀書講學遺址,并收藏有宋代以后名人的題詠和書刻。主要有宋儒朱熹“忠孝廉節”題字,以及相傳文天祥手書的絕句四首木刻和清代鄭板橋的春、夏、秋、冬四時畫竹刻等。一、地理位置概況玉巖書院位于蘿崗區蘿崗街道辦(前白云區蘿崗鎮)。初名蘿坑精舍,辟于南宋寧宗嘉慶十二年(1219年),是當地進士出身的紳士鐘啟初所建。入元以后,鐘家后人鐘復昌(一說鐘彰義,是否同一人,待考)又予以擴建,因鐘啟初字玉巖,更現名“玉巖書院”。鐘氏擴書院,延名師,傳儒學,旨在振興閭里。明代民間書院不興,玉巖書院遂告衰落,進而成了佛教殿堂蘿峰寺。在原書院的東側建起了大雄寶殿及側殿,其間一墻相隔、一門相通,…[詳細]
菉猗堂及建筑群
  菉猗堂及建筑群位于珠海市斗門區斗門鎮南門村,包括菉猗堂(趙氏祖祠)、逸峰趙公祠、崑山趙公祠三座祠堂,均為宋太祖胞弟趙匡美之后人為祀先祖而建。菉猗堂始建于明代景泰五年(1454),逸峰趙公祠始建于明代晚期,1928年重修;崑山趙公祠始建于清光緒十九年(1893);三祠總建筑面積1643.69平方米。祠堂間以巷道相隔,每祠三進三間,中間夾天井或庭院,左右廡廊,中軸對稱布局,穿斗與抬梁混合構架,硬山頂,鍋耳或人字形風火山墻,綠釉琉璃瓦當、滴水;建筑上大量使用石雕、磚雕、木雕、陶塑、泥塑、壁畫等作裝飾。菉猗堂現存蠔殼墻共277.35平方米,墻厚65厘米,蠔殼整齊排列,成行疊砌,是研究南方古代建筑材料及…[詳細]
仁化文峰塔
  文峰塔塔坐落于縣城南面1公里之錦江河畔,建于明朝萬歷年間。據清同治《仁化縣志》載:“文峰塔在城南隔河一里矮嶺村,明萬歷四十年,知縣高應選建;未竟,知縣胡京球成之,塔下為仁陽書院。”該塔為平面八角形,九層樓閣式空心磚石構筑塔,由塔剎、塔身、塔座、塔臺組成,通高39.15米(包括塔剎高度)。首層直徑10.5米,內設紅砂巖步梯呈半旋狀直上頂層。該塔建筑比例協調,造型美觀,工藝精湛,巍峨挺拔,是縣城的一大景觀。注:1.高應選,江西泰和人,舉人,萬歷四十年任仁化縣知縣。胡京球,廣西全州人,舉人,明萬歷四十六年任仁化知縣。仁陽書院現已毀。2.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由省文化廳、縣人民政府撥款,對文峰塔進行…[詳細]
韶州府學宮
  廣東韶州府學宮(即韶州孔廟)在沉寂近百年后重現風采。經過兩年時間的修繕,這座千年學宮的主要建筑大成殿日前向市民重新開放。讀書耕田,是韶關客家人千年流傳的優良傳統,從張九齡開始,韶關人一直重視文化和教育,保存至今的各姓族譜,都有獎勵子弟讀書、考取功名的條款;建于全市各地的私塾和學宮,是古代韶關人學子埋頭攻讀書的見證。韶州府學宮過去是中國封建王朝科舉考試和學文習武的要地,而今天則成為當地尊孔勸學、宏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場所。韶州府學宮坐落在粵北重鎮韶關市區繁華地帶風采路,與韶關市標志性建筑風采樓相鄰。史載,韶州府學宮始建于中國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明萬歷年間毀于火災,隨即重建。此后,…[詳細]
雙水塔
  雙水塔,又名水口塔,俗稱白塔,位于韶關市仁化縣扶溪鎮水口村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雙水塔建設于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八角七層平座樓閣式磚構塔,通高二十四點八米,整個建筑形制和風格與縣城文峰塔相仿,規模略小。門楣置紅砂巖石匾一塊,上刻“文光輝映”四字。雙水塔建筑結構獨特,塔內不以塔心樓板作通道,而是利用墻體厚度、采用穿墻式旋形步梯直通頂層。1989年,仁化雙水塔被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韶關仁化雙水塔被列為第五批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鎮溪祠古戲臺
  鎮溪祠古戲臺位于侯公渡鎮宋田新屋東側約300米處的鎮溪祠內,建于明代,曾經過明清至民國時期多次修繕。目前祠內保存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石香爐一個,清代碑刻6塊。鎮溪祠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夯土與青磚筑墻,懸山式頂,穿斗式梁架,懸空式木結構戲臺;面寬8.4、深6.5米。用木板相隔成屏風式前后臺,中間有一小門出入,戲臺兩側以及回廊有欄桿。戲臺頂上繪云龍圖。戲臺與廟堂相對而立,中間有一塊空坪,地面鋪設鵝卵石。戲臺與廟堂兩側的廂房設有一道半園磚劵門和圓光劵窗相對應。以廂廊連接相通,使整座建筑聯成一個四合院式的整體。該戲臺是我縣境內目前發現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戲臺。其建筑結構具有典型的江浙地區建筑…[詳細]
里東戲臺
  里東戲臺位于南雄市珠璣鎮里東街。2008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龍川學宮
  龍川學宮在龍川縣佗城鎮學前。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由照壁、長廊、欞星門、泮池、拱橋、東西廡、大成殿、明倫堂、尊經閣等組成。由于年久失修,部分被毀壞。現存大成殿和明倫堂、尊經閣等。大成殿坐北朝南。面寬五間26.56米,進深四間24.40米,高18米。面積達440平方米。歇山頂,重檐四出,穿斗與抬梁混合式屋架,檐下四周斗栱重疊出跳,梁柱上有鳳、鳥、魚、龍各式漆金雕刻,顯得古樸大方。清嘉慶元年(1796年)“御頒至圣先師大成殿”的金匾懸掛于正殿門欞上。正面有卷棚式通廊,從通廊石柱造型、梁架結構以及雕刻手法等各方面來看,顯然是清代風格。殿的周圍石柱上不設斗栱,直接頂托著檐枋。在上檐下施斗栱多…[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欧美 | 永久免费AV无语国产电影 | 亚洲欧美丝袜久久精品 | 中文字幕日韩午夜精品久久 | 亚洲色欧美色2019在线 | 亚洲全国免费性爱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