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凌十八故居
  凌十八故居位于信宜市錢排鎮北內塘坳村。建于清道光年間,土木結構,為面寬5間的四合院式建筑。正廳有屏幅一塊,上 書“安德堂”三個大字,兩邊配聯:“安分心常樂,德深意少憂”。有人說是凌十八手筆;也有人說是凌十八的父親凌玉超所寫。凌十八(1819━1852年),名才錦,排行十八,故稱凌十八,太平天國拜上帝會首領,出生于此處。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冬,在廣西桂平紫荊山加入洪秀全、馮云山組織的拜上帝會,1848年春回到信宜以大寮為根據地組織拜上帝會,秘密制作紅衣赤幟,會眾很快發展到數千人。凌十八賣掉房產,鑄造軍械。道光三十年(1850年)7月率眾在前排大寮祭旗起義。8月29日擊潰了信宜縣進犯官兵。…[詳細]
尢列故居
  尢列故居是孫中山辛亥革命期間于南方的一個秘密據點,位于廣東順德杏壇鎮北水村。尤列故居建于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是一座占地351平方米二進三間布局的磚木結構居民建筑,距今有160多年的歷史,2002年,被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尢家大宅始建于1837年,上世紀六十年代被破壞。以前尤家大宅占地幾十畝,有新舊兩個花園。1895年尤列與陸皓東、周昭岳等人回北水創辦興利蠶種公司,以經營優良蠶種為掩護,秘密進行革命串聯活動。孫中山多次在此議事,并為書問榜興利在我,利歸于農,陸皓東也在此繪出青天白日旗的初樣。據當地老人介紹,孫中山、尤列等人在這里還差點出了事,事情是這樣的:有一次,尤列與孫中山等人正…[詳細]
張弼士故居
  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張弼士故居位于廣東省大埔縣西河鎮車龍村。距大埔縣城17公里。是集民俗與自然、觀賞與游玩于一體的旅游景區。中國葡萄酒之父、張裕釀酒公司創始人張弼士的故居——光祿第、云祿第。“光祿第”建于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整座建筑坐東向西、土木結構、粗獷嚴謹、堂皇大觀,建筑面積4180平方米,是典型的三堂四橫一圍的客家圍龍屋,也是一座美倫美奐的典型中國園林式豪宅,代表清代(十八及十九世紀)的中國革麗建筑。整棟建筑雕梁畫棟,不論寢室、書房、正廳、厚重木門、庭院或花園,一概氣派非凡。屋內也珍藏許多稀奇的瓷器、雕像、雕刻、掛毯、刺繡及古董。對街五棟藍屋,原為和主…[詳細]
赤坎舊鎮近代建筑群
  赤坎騎樓是西方古代建筑與中國南方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一種建筑形式,是一種商住建筑。騎樓這個名字描述的是它沿街部分的建筑形態。它的沿街部分二層以上出挑至街道紅線處,用立柱支撐,形成內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態上建筑騎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騎樓。開平赤坎鎮的騎樓相當有規模,這些成規模連片的騎樓和一座座中西合璧騎樓門面共有600多座延綿3公里,距今有350年歷史,是上世紀初建成的最具代表性的嶺南舊城,建筑風格有哥特式、古羅馬券廊式、巴洛克式、伊斯蘭式和中國傳統式。如今這里的騎樓一條街已經成為為赤坎影視城,即是一個開放式的影視城,也是當地人居住的地方和通行的一條街,市井生活全部呈現在這條街上。2002年7月17日,…[詳細]
梅家大院(汀江圩華僑近代建筑群)
  梅家大院(即汀江圩華僑建筑群)位于臺山市端芬鎮“一里三橋”的大同河畔,于1931年由當地華僑以及僑眷僑屬創建。大院占地面積80畝,108幢二至三層帶騎樓的樓房,呈長方形排列,鱗次櫛比,整齊劃一,中間有40畝專供商販擺賣商品的市場空地,儼如一座小方城,由于當地梅姓股東占了一半以上,故有“梅家大院”之稱,現列入省級文物保護重點。由于始建之初,其規劃設計是業主將各自旅居國的風情和建筑特色融入于中華建筑藝術之中,因而大院的建筑物既表現出歐美國家的建筑風格,又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筑藝術;雖然每幢樓宇規劃整齊,但外型卻各異,既領先于當時圩鎮的建筑潮流,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年僑鄉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水平;整個大院…[詳細]
竹崗外國人公墓
  竹崗外國人公墓建在深井村竹崗山(俗稱馬鞍山或番鬼)山腰。崗上翠竹叢生,郁郁蔥蔥,在青枝綠葉掩映下的數十畝山地上,錯落地豎著大小不等、各種文字的墓碑數十塊。可惜大多數被移走毀掉。目前尚存十余塊。竹崗外國人公墓,-戰爭前后,長洲、深井一帶,水深廣闊,逐漸成為商賈云集、船舶如蟻、顯赫一時的貿易口岸。竹崗外國人公墓安葬著因疾病和意外而死于廣州的來華商人和政府官員。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廣雅書院舊址
  廣雅書院舊址位于廣州市西村西增路。是兩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一所高等學府。以城西源頭鄉為院址,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籌建,清光緒十四年建成。同年6月開學,招收廣東、廣西兩省的貢生、監生各100名。集中住宿,學制3年。廣雅書院坐北向南,四周設有護院河,占地面積達12萬平方米。在中軸線上有院門、山長樓、禮堂、無邪堂、冠冕樓;兩側設東齋和西齋,分別為學生住宿用;還有清佳堂、嶺南祠、蓮韜館等。光緒二十七年清政府下令廢書院后,廣雅書院改為兩廣大學堂;光緒二十九年又改為兩廣高等學堂。民國后改為省立第一中學。民國24年(1935年)改為廣雅中學。由于數歷兵燹,大部分建筑皆被破壞,現只保留山長樓和冠冕樓。濂溪…[詳細]
涵碧樓
  涵碧樓始建于一九二二年,是潮州西湖公園里一座二層小樓。她因背依青山,前臨碧綠的湖水而被美譽為涵碧樓。她與中國革命結下了一段又一段不解之緣,承載著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一九二五年二月,國民政府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和幫助下,發動了第一次東征,東征軍攻占潮州城后,周恩來同志將黃埔軍校校軍辦事處設在涵碧樓。周恩來于涵碧樓展開工作,東征軍在潮州停留14天,涵碧樓自此與周恩來的英名連在一起。同年,第二次東征時,涵碧樓又成為東征軍首腦蔣介石、周恩來、羅茄覺夫(蘇聯顧問)、何應欽等指揮戰斗的地方。當潮安各界于西湖慶祝第二次東征勝利時,東征軍首腦于涵碧樓接見潮安各界代表。東征中于潮州設立黃埔軍校第一所…[詳細]
簡氏別墅
  簡氏別墅位于佛山城區臣總里。建于民初,是著名華僑商人簡照南興建的別墅。有門樓、主樓、后樓、西樓、儲物樓、花園等建筑,占地面積約3400平方米。建筑物以仿西洋式又中西合璧特征,以鋼筋混凝土構筑。主樓高二層,為仿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府邸式建筑,首層為中央大廳,兩側廂房,地面用黑白相間的大理石磚砌成圖案,窗是磨砂的刻花彩色玻璃,圖案是中國仕女、玉蘭和花鳥,典型的中國氣派。樓梯全用柚木,欄桿卻是西洋式,二樓樓面鋪水泥做的花階磚,還裝了天花板,具有明顯的西洋風格。主樓和后樓以天橋相連接,便于交通,和主樓不同的是后樓的外墻全用一色水磨青磚,仿清代當地宅第的建筑。窗使用當地常見的磚雕裝飾,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詳細]
鄧演達故居(鄧演達故居紀念館)
  鄧演達紀念園位于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的三棟鎮鹿頸村,總用地52.6公頃,其中建設用地21.8公頃,核心區用地12.9公頃。鄧演達紀念園由中共惠州市委、市政府和惠城區委、區政府共同建造。工程總投資約6000萬元,分兩期建設。現一期基本建設完成。第一期的主要項目包括鄧演達陳列館、農工廣場、黃埔廣場、立志壁、牌坊、故居、兩亭(薩波塞亭、愚園坊亭)、雙橋(武昌橋、保定橋)等鄧演達生前革命經歷中的重要場景。整個園區為一心、一軸、三區的布局結構。一心,指鄧演達故居、鄧演達陳列館和演達學校為中心的鄧演達紀念園核心區。建有陳列館、勵志壁、雙橋等,其中鄧演達陳列館用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730平方米,設…[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精品 | 亚洲国产a国产片精品 | 一级午夜福利不卡片在线69网 | 亚洲老妇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网站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