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12月1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和第一批廣東省水下文物保護區名單。
起鳳書院
  起鳳書院位于信宜市鎮隆鎮八坊村文明橫街。坐北向南。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知縣斐正時創建。初建時為三座二廊。道光二十年(1840年),知縣羅嘉會重建,添設廊廡號舍,兼為試院,又稱“考棚”。光緒五年(1879年),于書院正座之上層建樓,稱為“登瀛樓”,取“登樓遠望”小瀛洲,“勝景盡收眼底”之意。同時,增設廳堂6間,房子12間,為生童肄業之所。民國初期,書院前座被改建為西式樓房,作為國民黨縣黨部。現存登瀛樓較完整。磚木結構,磚墻,面寬25米,進深15米。抬梁式構架,鼓磴式柱礎。斗栱雕刻龍頭噴水柱,托住梁架,裝修別致,獨具一格,內鑲“起鳳書院”碑記一塊,高1.07米、寬0.47米,主要記載書院…[詳細]
大崗村李氏宗祠
  大崗村李氏宗祠位于南豐鎮尚崗村委會大崗村,始建年代不詳,按其建筑形制屬清代建筑風格。宗祠為三進四合院布局,坐西北向東南,廣三路,中路三間三進,兩側青云巷?偯骈20.8米,總進深32.62米。占地面積1192.26平方米。宗祠有封閉的廣場,正門面對廣場影壁。廣場左右分別立有4對、5對旗桿夾。殿前為牌樓式建筑,歇山頂。呈六柱三門一樓,木石結構,樓飾蓮花托木栱。正門上懸“李氏大宗祠”木刻橫匾。前殿左右置耳房,梁架結構為五架梁。祠堂中路建筑面闊三間,磚木結構,龍舟脊,鑊耳式封火山墻。面闊9.39米,進深32.62米,前后三進,步步升高。前座進深一間。柱礎為花崗巖八棱形,雕刻有暗八仙和瑞獸。中座進深三…[詳細]
政江塔
  政江塔位于清新縣山塘鎮政江村北江大堤上,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由清遠知縣何福海倡建。塔高35.1米,首層邊長3.5米,墻厚2.6米,磚造,為九層八面樓閣式,下塑花紋,每面寬3.5米,建筑面積為59平方米,每層以菱角牙磚和挑檐磚相間疊澀出檐。各層辟拱形真門2個,余為拱形假門,角柱、門框、窗框、檐磚均涂成朱紅色。鐵鑄塔剎由覆盆和九層相輪、葫蘆等組成,第二層門額石匾上刻有“中流砥柱”四字。相傳,地方鄉紳集資在飛水西岸建造了鰲頭塔(俗稱“飛水塔”)后,鎮住了鰲頭,從此濱江河口變得風平浪靜。后來,人們又說在鰲頭塔下游八、九里的地方,即秦皇河與北江交匯處附近,有鰲尾經常擺動,擊沉多艘船只。于是,地…[詳細]
五全樓
  五全樓位于饒平縣新豐鎮溁西村,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坐西北向東南,呈圓形,直徑58.6米,占地總面積約3846平方米。二進圍屋,前平房,后三層樓房,中心處辟有內埕,樓門正對面為祖祠,全樓房屋共分36開間,水井2口,門前池塘1口。石構門樓、門額,門額陽刻“五全樓”,落款“夫簇光獻吉立,歲在重光協洽”。石墻基,墻體均由黃泥土夯筑,內墻外抹貝灰,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懸挑。該樓基本結構保存較好,較有特色,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2011年4月被饒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晉榮樓
  晉榮樓位于饒平縣新豐鎮三中村,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1958、1979、1998年三次修繕,2011年全面修復。坐西北向東南,呈圓形,直徑42.6米,面積約1425平方米。二進圍屋,前平房,后三層樓房,中心處辟有內埕,全樓共分26開間,水井1口。石構門樓、門額,門額陽刻“晉榮樓”,款“雍正巳酉冬吉立,標祖子孫永盛”。石墻基,墻體均用黃泥土夯筑,內墻批灰,灰瓦屋面。該樓基本結構尚在,較有特色,有一定的歷史價值。2011年10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地址:饒平縣新豐鎮三中村門票:免費開放開放時間:全天…[詳細]
鄭大進府
  鄭大進府 位于揭東縣玉窖鎮仙美村。分新0府。老府建于明代,是鄭氏祖居,府前有象征鄭大進官階品級的石獅和旗桿斗座。新府在村南側,建于乾隆年間,屬官方建筑,坐北朝南,三進廳、東西兩火巷。鄭府依山而建,府前有寬闊地埕,池塘,稻田一片平疇。府后有花園、書齋等建筑。(鄭大進見本節《澩陽堂》條)。 1990年揭陽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堡內古寨
  堡內古寨位于廣東省惠來縣華湖鎮堡內村,清順治二年(1645)為防倭寇侵擾而建。古寨略呈圓形,東西走向130米,南北走向128米,總面積13200平方米。堡內古寨設東、北二門,寨門為石磚砌筑,呈拱形,外門石門框中間筑凹槽,內門框為石筑,上設瞭望臺,寨墻周圍下邊約1米多為石塊砌筑,上面為青磚砌筑,寨共設有瞭望臺6個,旁筑石級。古寨中央地勢略高,中央有一石略呈圓形,直徑0.3米,俗稱臍石,當地村民稱古寨為鼎寨。堡內村民多姓同居,房屋為貝灰、瓦木構筑的平房。古寨是粵東地區較為完整的古代聚居地,保留原始的古建筑風格。2013年4月被惠來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2月10日,堡內古寨(…[詳細]
下尾王村節孝坊
  節孝坊位于普寧市南溪鎮下尾王村。坐東向西,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為監生王學庠之母楊氏奉旨建在下社下尾寨”(乾隆《普寧縣志》卷之六《坊表》),表彰王楊氏、王學庠母子“母節子孝”,F存完整,為四柱三間三樓式石牌坊,樓為廡殿頂,坊通面寬5.35米,高5.6米。牌坊最上是鐫刻“圣旨”二字之匾額,匾額正面刻“節孝坊”、背面刻“奉,旌表節孝,康熙四十五年臘月谷旦立”。匾額下橫梁為各級官員聯名。最下一橫梁刻“楊氏,處士王元長之妻、歲進士楊諱耀春之孫、庠生楊諱灼坤之女、宋禮部尚書王諱大寶一十八世孫庠生王諱雷陽之媳、太學生王學庠之母。”1988年被公布為普寧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樂善處
  樂善處民居,位于揭西縣灰寨鎮新宮林村,為新宮林古民居主體,潮汕傳統民居駟馬拖車格局,中間為3座祠堂宅第,樂善處居中軸線上,面闊7間三進,兩側宅第皆面闊3間三進,宅第與樂善處之間有小花巷。三座合稱三壁聯,總面闊61米,三進深34.78米。這僅僅是中間主體部份,樂善處后還有繼善堂、承善堂,兩側有三巷共六巷,前后有三街,總占地面積達23000平方米。皆硬山頂土木結構。當地人據民國抄本《李氏族譜》推算,定樂善處建于清代嘉慶八年(1803),距今200多年。其它建筑年代當在嘉慶前后,特別是以后多年接建而成。樂善處主體共九廳十八天井,周圍房屋匯聚樂善處,又稱百鳥朝凰。前側一線串七門,自東向西,沿著一條中軸…[詳細]
王氏輔祖祠
  王氏輔祖祠位于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元鼎路西側丁日昌舊居背后之“名豐埕”, 是清末揭陽著名的“名豐”號夏布行商人王氏的家祠。祠堂建于1873~1877年,坐南向北,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一進一天井兩火巷建筑格局,凹肚門樓石浮雕和通雕建筑裝飾圖案繁縟,刀法流暢,整體保留的完整程度為榕城祠堂建筑所罕見;木雕裝飾精雕細琢,極具工藝,充分體現清末潮汕木雕的成熟和細膩,保存也十分完整,為揭陽不可多得的木雕精品。 2007年12月7日被公布為揭陽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2月10日,王氏輔祖祠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1314 | 先锋国产资源不卡 |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在线看 | 最新国产乱子伦真实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