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12月1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和第一批廣東省水下文物保護區名單。
賓興館
  賓興館位于惠城區橋西金帶南街3巷10號,始建于清道光8年(1828年),坐北向南,進深三座,面闊三間,封閉式的四合院布局,占地約160平方米。是清代惠州鄉紳為資助本地生員參加鄉試、會試而建的會館,賓興館是了解科舉制度難得實物。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賓興館坐北朝南,采用三堂四橫屋的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積約1070平方米,局部兩層,總建筑面積約1500平方米,較完整地保存了清代建筑風貌,是反映古代科舉制度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因抗戰期間遭日機轟炸,解放后又幾經拆建,至今該館僅剩中座及左右廂房較為完好,其余的都是后來新建的。門楣上“賓興館”三個字雖已了無痕跡,但遺…[詳細]
譚公村大夫第
  譚公村大夫第位于惠州市惠東縣平山街道譚公村。譚公大夫第的建筑物大部分保存尚好。前廳置屏風門,上方懸掛一塊寫著“賞穿黃馬褂”牌匾,但這塊牌匾不是原有的,是重修時重做的。譚公大夫第原本還存放著一塊珍貴的木匾,上 書-“文魁”二字。這塊牌匾是當時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劉坤一為清光緒五年(1879年)己卯科鄉試第三十名舉人蔡秉澄所題,而蔡秉澄正是蔡錦青的兒子,但這塊牌匾早已不知去向。譚公大夫第的木雕很多,多是彩色的。屏風、斗式梁架、廊架上雕刻有麒麟、兔、獅、鹿、鳥及花草等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吉祥圖案。這些木雕大多蘊含著故事和寓意,如一個木雕中蝙蝠、鹿、瑞獸等造型活靈活現,表現了“福祿壽喜”吉祥主題。…[詳細]
惠州黃家祠(黃氏書室)
  黃家祠又稱黃氏書室,祠堂是漢民族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在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環城西路36號,是歸善縣(今惠陽市、惠東縣、惠城區、寶安區部分地方)黃氏的祖祠。建于清道光壬寅年(1842年),后改為黃氏書室。黃家祠為三進式院落,左側另有三進配房以小巷側門聯接,建筑總面積1000平方米。一進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大門兩側次間與明間前面各安放一條弓形石枋,枋下兩邊使用石質角替,枋上承放石獅,獅上置一斗三升斗拱。花崗石大門高峻雄偉,高3.6米,闊2.05米。大門匾額“黃氏書室”四字,楷書、陰刻,每字50X60厘米;楹聯“績著循良第一”、“家傳孝友無雙”,行書、陰刻,每字25X40厘米,字體俊逸流暢,有較高的…[詳細]
鄧承修故居(壺園)
  鄧承修故居(壺園)位于惠州市淡水鎮上撥子圍。名壺園,是鄧承修故居之一,總面積約420平方米,四周設有圍墻。仿北京四合院作法。開東門,鑲“壺園”石匾。進為大院,兩邊有抄手廊聯通南北建筑,北面是兩層樓房,南面是一座三開間的平房,正門對過(即北抄手廊)中間有一亭,造型古樸典雅。整座建筑保存了大量的藝術構件:有多種幾何圖案及花草紋的掛落、橫披;刻有花草圖案的挑檐梁、栱及刻成近似菱形的斗、栩栩如生的木獅子。封檐板紋飾豐富精細,有蝙蝠、八寶、梅蘭菊竹。山墻博風灰塑花草綬帶,垂背頭上灰塑了鰲魚、龍頭。建筑保存基本完好。鄧承修,惠陽縣(今惠州市)人。舉人出身,官至鴻臚寺正卿。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鎮南關大…[詳細]
馬路頂林氏宗祠
  馬路頂林氏宗祠又稱“海陸惠忠義節孝祠”,始建于明崇禎十六年即1643年,該祠宇抬梁式梁架結構,總面積約600多平方米,為一座平面五間二進院落,四合院布局,為清代粵東祠廟建筑代表作,是設縣衙的唯一古遺址,且保存比較完整的古建筑。2011年,被公布為汕尾市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被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五星祠
  2015年12月,五星祠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定為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五星祠全稱為五星宗祠,屬清朝建筑。位于螺溪鎮正大村,距陸河縣城約13公里。該建筑有300多年歷史,按其建筑位置的地理特點有五星歸垣、八卦現緣、天井無涵、異草歲生、紫爐靈動、藝筑集萃、圣峰成相、菩提無塵等奇觀。…[詳細]
白沙鄭氏大宗祠
  白沙鄭氏大宗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白沙社區四村村頭,是白沙鄭氏族人的“始祖祠”。始建于宋朝,明萬歷、清嘉慶年間重修,現保存清代建筑風格。坐東北向西南,三間三進二廊合院式布局,整個地形呈“步步高升”之勢,面闊15.8米,進深36米,占地面積568.8平方米。磚木石結構,硬山頂,人字封火山墻,灰塑龍舟脊,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碌灰筒瓦,青磚墻體。后堂兩側墻內鑲嵌清嘉慶年間的兩塊石碑,石碑分別記載了白沙鄭氏由福建莆田遷移到此定居和重修大宗祠的歷史。2004年被公布為東莞市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筑對研究明清嶺南古建筑和白沙村史及鄭氏歷史有重要的價值。…[詳細]
文會里嫁娶屋
  文會里嫁娶屋位于佛山市城區文會里。建于清代。始建時是當地富戶的住宅,以后則作為嫁娶屋,供出租用,為住房窄小的居民臨時提供婚嫁擺宴的場所。總面積約350平方米,三開間平房,面寬11.2米。門廳也稱轎廳,供停轎之用。然后是三進院落。外墻是水磨青磚結砌。檐口花板施精細的木雕花紋。兩側墀頭飾龕式磚雕。居中置落地式大型木雕屏風。四柱大廳內的花架、格扇、雀替等建筑構件均是寓意吉祥的木雕,工藝水平較高。1998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椰子陳氏宗祠
  陳氏宗祠位于茂名市袂花鎮大路村委會椰子村,始建于明代天順四年(1460年),即公元一千四百六十年,屬古代宮廷式建筑,磚木石結構,高雅大方,富麗堂皇,曾于清代嘉慶九年及民國甲申年(1944年)兩次重修,從民國至一九九四年均作學校使用,該宗祠雖歷滄桑五百四十多年,但仍保明代宮廷建筑風貌,其精美的雕塑藝術,精巧的石柱架梁,奇怪的地下排水,僅存的石碑銘記,革命的歷史功績,都極具歷史文物價值。陳氏宗祠始建時面積較小,重修時在原基礎上擴大,現存面積1200平方米,座東向西,呈長方形,為一座三進結構,上中下三廳均有木屏風相間,平時各自為體。上廳陳列先賢和祖宗牌位。中廳為掛匾亭,赦賜的“奉天誥命”匾及多塊舉人…[詳細]
鰲頭泰升餉當
  鰲頭泰升餉當位于茂名市茂南區。年代為清。鰲頭古驛道旁的泰升餉當內還保存有43張從清·光緒、定編和民國期間的當票,有賣兒賣女的賣身契,生意房子契,過繼契,抗日戰爭民眾捐款抗日和收據、國民黨的苛捐雜稅收據、民眾繳交的差人差響收據,為研討其時的古驛道供給了有力的佐證,因而搞好鰲頭古驛道的維護研討工作必將發生深遠的社會影響,具有較高的前史、文明、科學和藝術價值。2015年12月10日,鰲頭泰升餉當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韩a∨在线观看 | 又色又爽视频香蕉网络 | 亚洲日韩精品第一页一区 |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中文字幕 | 在线欧美日韩乱码中文电影 | 亚洲制服丝精品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