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館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館篇

裕昌號民間藝術館
  裕昌號始建于清代光緒年間,原址位于江南古鎮——楓橋,創辦者駱公成林。駱公后裔為振興祖業,保護越地古老文化,經數十年的不懈努力,征集了大量的明清家具、十里紅妝、牌匾字畫,越繡銀器,竹藝鐋器及各種木雕、石雕、磚雕、銅飾等工藝品萬余件,充分顯示了古越大地優秀的文化遺產,無不滲透了民間藝人卓越的聰明才智,盡力展現了諸暨式家具和工藝品大氣精致的絢麗格調,成為多屆西湖博覽會的亮點。自古諸暨文風蔚然,名人輩出,能工巧匠代有其人,但因歷史的原因和保護意識的淡化,前人珍貴的遺產正處于消失和湮滅之中。創辦本館的目的是為了喚起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從而愛惜它,保護它!目前,位于東白湖斯宅村的裕昌號民間藝術館正對外開放,…[詳細]
銅梁博物館
  坐落在巴川河畔的銅梁博物館,是重慶市內最早成立的縣級綜合性博物館。1998年經縣政府立項,投資七百萬元修建,館舍占地七千平方米,館內設有4個文物陳列室及文物庫房、安保監控室等設施。整體建筑本著“莊重、典雅、美觀、人性化”的原則設計和建造,是一座現代化綜合性智能建筑,2000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銅梁博物館長年開設四個具有銅梁地域特色的文物陳列室,分別展出被中科院命名的2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文化“銅梁文化”、俗稱“小兵馬俑”的銅梁明墓石刻儀仗俑、譽滿全球的銅梁龍燈和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民俗文物。2010年10月,經重慶市文物局批準成立銅梁木匾博物館,與銅梁博物館合署辦公,在新圖書館開設1500平方米陳…[詳細]
馮其庸學術館
  馮其庸學術館是無錫市惠山區人民政府文化建設工程,座落于惠山區前洲街道。惠山區前身屬原“華夏第一縣”之稱的無錫縣,地處中國長江三角洲腹地,南臨太湖,北倚長江。全區面積32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1.17萬人,常住人口58萬人,是“長三角”國際制造業基地的重要板塊。2011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8.8億元;財政總收入129.6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31779元;農民人均收入17468元。無錫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近年發現原始文化鴻山文化,出土大量珍貴文物。3500年前,周文王之兄泰伯來這里斬荊拓荒,開創了吳地文化。誕生過顧愷之、倪云林、王紱等大畫家。近代則涌現出著名文史大家錢穆、錢鐘書,著名…[詳細]
中國酒都醬酒文化紀念館
  茅臺鎮歷來是黔北名鎮,古有“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的寫照,是中國醬酒圣地,域內白酒業興盛。1915年茅臺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茅臺四渡赤水。茅臺鎮集古鹽文化、長征文化和酒文化于一體,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世界醬香型白酒主產區”、“中國酒都核心區”。貴州茅臺鎮自清明朝以來,以鹽興業,以酒見長,紀念館正是在這一具有歷史文化底蘊和傳統經濟特色的貴州小鎮建立起來的。中國茅臺鎮醬酒文化紀念館以時間為主核心線貫穿整館,旨在弘揚發展“中國茅臺鎮醬酒文化紀念館”的歷史文化。“中國茅臺鎮醬酒文化紀念館”館名由著名作家賀敬之(白毛女作者)提名。該館設計面積1350平方,…[詳細]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
  中共二大舊址位于成都北路7弄30號(原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是一幢一樓一底的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建筑。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后,中共中央局負責宣傳工作的李達及其夫人王會悟寓居于此,并主持人民出版社的工作。樓下為會客室,樓上是臥室兼書房。民國11年(1922年)7月16日~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南成都路625號為大會主要會場之一。“二大”出席者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鄧中夏、蔡和森、向警予、張太雷、高君宇、施存統、項英、王盡美、鄧恩明共12人,代表全國黨員195人。黨的“二大”共召開三次全體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就在這里舉行。李達和蔡和森、張國燾同在一個小組,小組的活…[詳細]
鄧世昌紀念館(鄧氏宗祠)
  鄧世昌紀念館落址于廣州市海珠區鄧氏宗祠內。軒昂氣派的嶺南祠堂建筑,占地4700平方米,碧墻灰瓦,掩映在尋常巷陌的榕蔭中。庭院呈船臺狀,三路兩進三院的格局風情典雅,通敞透亮,移步換景。有石額楹聯、通花木雕點綴,更兼重門納畫、木石風神,端莊肅穆,古樸洗練。花園存有鄧世昌手植蘋婆樹一株,枯木逢春的靈芝兩枚,古樹婆娑數棵。“云臺功首、甲午名留”,睹物思人,英雄精神養育著中華民族無數風流人物之人格襟懷,激濁揚清,重塑民族大義。鄧氏宗祠始建于1834年,鄧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戰中英勇殉國后,其族人用清廷撫銀擴建為現今規模。19民族英雄鄧世昌94年建館,經全面修葺,舊貌新顏,昔日風采重現。鄧氏宗祠已被列為廣州市…[詳細]
龍州起義紀念館
  龍州起義紀念館,原名中國紅軍第八軍革命紀念館,成立于1985年2月1日。2001年,在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紀念館遷建于縣城東區“鐘毓”坡,總占地面積7.69公頃,建筑面積5436平方米,座落在紀念廣場的南端,2004年8月19日落成,并更名為龍州起義紀念館。館內收藏著龍州起義時期和中國紅軍第八軍許許多多珍貴的革命文物和歷史資料。《赤色龍州》專題陳列共分21個部分,展線長680多米,陳列立體文物400多件,平面文物圖片、圖表800多張,內容豐富翔實,全面反映了龍州起義、紅八軍反帝、反封建的光輝戰斗歷程和左江各族人民為奪取民主革命勝利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偉大業績。在陳列形…[詳細]
長椿寺宣南文化博物館
  長椿寺宣南文化博物館位于長椿街9號,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明(神宗)萬歷二十年,公元1592年,萬歷皇帝朱翊鈞生母李太后為來到京城的高僧水齋禪師修建了這座規模宏大,當時號稱“京師首剎”的廟宇,萬歷皇帝賜名“長椿”,取健康長壽之意,由于受到皇家庇護,曾盛極一時,毀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城地震,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重建,以后續有修繕。該建筑坐西朝東,現存南北兩組建筑,主軸線于南院,三進院落,北院有數組小式建筑。李大釗1927年4月28日被軍閥殺害后曾停靈于寺內。2002年,宣武區政府出資搬遷寺內145戶居民,整治了古寺周邊環境,2004年修繕完畢后將其開辟為宣南文化博物館。博物館以宣南…[詳細]
儀征博物館
  儀征博物館于2006年元月正式建成對外開放,為地方性綜合博物館。坐落于風景秀麗的揚子公園北畔,與市圖書館毗鄰而居。外觀吸收了“鼎”的形式,主體三層,占地5.5畝,建筑面積5520平方米,自然和人文景觀相互交融,成為儀征一道亮麗的風景。 博物館藏有自商周以來各類文物、標本5000余件,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本地區各個歷史時期文化概貌,藏品品種豐富,地方特色顯著,尤以漢代文物為館藏重點,顯示了儀征獨特的漢文化內涵。展廳面積2000平方米,基本陳列包括“揚子江畔的明珠——儀征歷史陳列”、“泱泱-——漢代文物精華陳列”及雨花石展三個展廳,展陳文物 400多件,雨花石近200枚。書畫廳舉辦各類書畫作品臨時展…[詳細]
北海貝雕博物館
  北海貝雕博物館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位于廣西北海市云藏路6號,是全國首家以貝雕為主題的博物館,貝雕館以“傳承北海貝雕技藝、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宗旨,以觀光旅游為中心,貝的歷史和貝雕技藝文化為主軸線,特設貝雕歷史文化起源區、生產體驗區、實物產品區、鎮館之寶區等區域,呼吁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到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保護中來。館內珍藏上千件珍貴貝類文物,精美螺鈿藏品及百余幅大師精品貝雕作品。為游客們更好的體驗北海貝雕的歷史發展,貝雕博物館為參觀團隊配有講解員全程講解,并特設貝雕制作體驗臺,感受貝雕制作過程。地址:北海市云南北路西九巷6號類型:博物館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9:00-18:00;17:30停止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国产制服丝袜美腿 |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 亚洲色另类图片综合小说 | 日本香蕉尹人在线视频 | 亚洲色黄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