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德宮最初坐落于廈門鼓浪嶼西部雞母山向北延伸支脈西麓坡地瀕臨小河處,背山面海,信眾稱為大道公庵。以后庵未知何故停止祀奉大道公活動,故稱其庵為舊庵;稱庵前之河為舊庵河。據傳說大道公神像被請進種德宮祀奉的年代,大約是在明成化(1455年-1487年)年間。在上述種德宮停止活動后,聚居在現今內厝沃路(內厝澳路)與雞山路的居民,又募資在鼓浪嶼西北部俗稱灣仔尾山東南麓坡地(現編為內厝澳路門牌373號)新建一座種德宮。 其始建年代,志書未載。種德宮是一座三門二進殿宇,建筑面積約78平方米。宮后及宮右另筑護厝,整座宮宇掩映于古榕樹下,環境幽靜,總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正中大門頂石梁橫刻:“保生大帝”四字。…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