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閣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閣篇

掌起文昌閣
  掌起鎮碧波澄澈的快船江與陳家河在陳家村形成了一個十字交叉口,在這十字河的西南角,有一座臨水而筑的三層尖頂樓閣,翹檐欲飛,造型優美,這就是遠近聞名的掌起文昌閣。文昌,又名文曲星,其原型是創造文字的倉頡,后被人尊為主宰功名之神,舊時多為求功名的讀書人所崇祀。文昌閣原名水閣亭,為晚清鄉人陳邦瑞所建。說起陳邦瑞,掌起人無人不曉。他是掌起橋陳家村人,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勤奮好學。18歲中秀才,第二年鄉試中舉人,3年后,光緒庚辰年(1880年)進士及第。經殿試取為二等,授內閣中書職。陳一生經歷洋務“新政”、甲午戰爭、戊戌維新、義和團運動及辛亥革命,身居高位卻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深受鄉人愛戴。相傳,陳年輕時欲…[詳細]
文瀾閣
  文瀾閣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文瀾閣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是年,《四庫全書》告成,當時先抄四部,分藏紫禁城文淵閣、圓明園文源閣、奉天文溯閣、熱河文津閣“內廷四閣”。后乾隆皇帝因“江浙人文淵數,允宜廣布,以光文昭”,又命續抄三部,分藏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是為“江南三閣”。現江南三閣惟文瀾閣及所藏《四庫全書》存世,成為“東南瑰寶”。文瀾閣是將杭州圣因寺后的玉蘭堂改建而成的,改建的各項工費均由浙江商人捐辦。據時人記載:“閣在孤山之陽(南麓),左為白堤,右為西泠橋,地勢高敞,攬西湖全勝。外為垂花門,門內為大廳,廳后為大池,池中一峰獨聳,名‘仙人峰’。東為御碑亭,西為游廊,中為…[詳細]
水城文昌閣
  俗稱觀音閣。位于老城北端一小石山上,坐北朝南,略偏西。始建確切年代待考,至遲在清嘉慶初年。文昌閣為一處古寺廟建筑群總稱,包括山門、魁星樓、文昌宮、韋馱亭、文昌閣、東西配殿等。東西寬48米,南北長60米,占地面積2900平方米。  其中,文昌閣系水城尚保存較完好之一處寺廟余部,尚存文昌閣及東西配殿,而山門、魁星樓、主持房、韋馱亭等已不存。文呂閣自50年代以來,曾用作單位宿舍而折修改裝。繼而毀于1958年。  據老人回憶,文昌閣坐落之小山上,長滿松柏、皂角、冬青、竹子及花草,文昌閣掩蔭于高大樹木之下,清凈幽雅。每當夜幕降臨,干百只白鶴、鷺鷥棲息于樹上,倍添生機。今樹木絕大部分已伐。  尚存之文昌閣…[詳細]
蓬萊閣普照樓(燈樓)
  普照樓又名燈樓,位于蓬萊閣東北角的丹崖絕壁之上,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當時作為夜間行船導航用的標燈。1958年重修,為三層磚木結構,占地25平方米,樓體六棱,樓頂斗拱,內設扶梯盤旋而上。頂層木構,六柱支撐如亭狀,周匝木扶欄。50年代田橫山航標燈塔啟用后,此燈樓導航功能漸失,現為蓬萊閣古建筑群重要建筑之一,它與賓日樓、呂祖殿等共同組成仙境蓬萊的特征性標志。景點位置煙臺市蓬萊市迎賓路7號蓬萊閣景區內門票包含在蓬萊閣通票140元內…[詳細]
益陽文昌閣
  中共益陽縣地方執行委員會機關舊址(文昌閣)位于益陽市資陽區汽車路街道辦事處文昌閣社區。文昌閣的前身稱為學宮,始建于宋。大革命時期,為第一屆中共益陽縣委機關所在地。1924年8月,熊亨瀚受“五四”民主思想影響,和進步青年夏時等,決心與封建勢力決裂,投入人民革命洪流,組織益陽縣公民自治會,并在縣城文昌閣創辦益陽最早的革命刊物——《資江雜志》,宣傳新文化、新思想,開展對益陽縣封建頑固派頭目王建龍的斗爭,影響波及湘中數縣。1926年5月,益陽農民運動風起云涌,如火如荼,革命的烈火勢如燎原,革命的洪流蕩滌著一切污泥濁水。文昌閣又成為了革命人民經常聚會之地。7月,臨時中共益陽地區執行委員袁鑄仁,先后與高文…[詳細]
文淵閣
  文淵閣,清宮藏書樓,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皇帝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編纂《四庫全書》。三十九年下詔興建藏書樓,命于文華殿后規度適宜方位,創建文淵閣,用于專貯《四庫全書》。文淵閣座北面南,閣制仿浙江寧波范氏天一閣構置。山墻青磚砌筑直至屋頂,簡潔素雅,黑色琉璃瓦頂,綠色琉璃瓦剪邊,喻意黑色主水,以水壓火,以保藏書樓的安全。閣的前廊設回紋欄桿,檐下倒掛楣子,加之綠色檐柱,清新悅目的蘇式彩畫,更具園林建筑風格。閣前鑿一方池,引水流入,池上架一石橋,石橋和池子四周欄板都雕有水生動物圖案,靈秀精美。閣后湖石堆砌成山,勢如屏障,其間植以松柏,歷時二百余年,蒼勁挺拔,郁郁…[詳細]
大靖財神閣
  大靖財神閣財神閣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七(1718)年,1987年依式進行了重建,依東南西北,閣上有我省著名書法家重寫的節榮金管、恩施澤沛、永錫純嘏、峻極天市四塊匾額。字體遒勁有力,風格各領千秋,現將匾文寓意淺釋如下,以饗讀者。匾文寓意節榮金管節:氣節,節操。榮:榮耀。金管:金制的筆管,是指金管筆。《太平廣記》卷二百引孫光憲《壯夢瑣言》:梁元帝為湘東王時……筆有三品,或以金銀雕飾,或用斑竹為管。忠孝全者用金管書之;德行清粹者,以銀管書之;文章贍麗者,以斑竹管書之。此匾寓意是:大靖民風淳樸,人民敦厚,人才輩出,德行高遠,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有氣節或節操的 人物,這些人物的事跡值得用金管之筆大書而特書。永錫…[詳細]
陳公祠閣
  陳公祠閣位于尚稽鎮中街,舊志稱“陳公祠”,由0-、左右廂房、風雨廊、碑廊組成,占地面積約650平方米。大門為民國年間增修的四柱三門磚牌樓,邊住連接兩側花墻。門內風雨長廊直通閣底。廊左右為一樓一底的廂房,主0-和兩側的小0-均修在一棟五開間的廳堂頂上,底層為同一棟房子,二樓以上才分別建閣,在正立面上構成“山”字形,五開間廳堂與左右廂樓及風雨廊聯為一氣,在平面布局上,又是倒“山”字形。這種巧妙的建筑布局,在貴州境內實不多見。三座0-的底層,通面闊24.65米,通進深11.4米,明間作為過道,其前半段另立四柱;前二柱及明間的金柱直通二層,成為主0-二層的金柱。三座0-底層稍間的前檐柱,又是廂樓的一側…[詳細]
訪盧閣
  據說在很早以前,有一個叫盧同的人,夫妻倆開一爿茶館,勉強糊口度日。一天盧同聽人說,太湖邊山崗上有茶葉樹,可以任人采摘,于是對妻子說:“我們是小本經營,沒錢買進很多茶葉,我想抽身到太湖邊山上采點茶葉回來,省點開銷。”盧同不太懂采茶,他來到太湖邊的山崗上,順著崎嶇的山路走去,想找人請教請教。走著走著,突然在山間小路旁邊,發現一個白發銀須的老人暈倒在地,身上還背一只簍子。他急忙走上前去,伸手一試鼻息,還微微有氣。他趕忙扶起老人,手掐人中,大聲喊道:“大伯,大伯,快醒醒!”過了一會兒,老人才能微睜雙眼,有氣無力地將手伸向那只竹簍,做了一個抓的手勢,又向嘴里指指。盧同領會他的意思,連忙從竹簍里抓起了一把…[詳細]
姚安觀音閣
  觀音閣是元明時期所建供奉觀音的廟宇。因其位于姚安最早水利工程大石朋(建于元朝至元年間,即公元1335年-1340年,又稱為“大壩海子”,今已廢)西岸,古代廟前是煙波浩渺的寬闊水面,故亦稱“望海樓”,后廢棄。上世紀90年代后又逐步恢復。現已有大小房屋百余間,為姚安香客最多的佛教寺宇之一。旁有原水利工程留下的雙孔輸水涵,今尚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久精品在线观看 |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耥 | 综合在线精品专区 | 亚洲精品成a人片在线观看 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 |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