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閣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閣篇

沉香閣
  又名慈云禪院,坐落在上海市沉香閣路29號。它和玉佛寺、龍華寺、靜安寺、圓明講堂等五所上海的佛教寺院于1983年4月同時被國務院列入全國142所漢族地區重點寺院。是座上海最大的,有特色的比丘尼寺院。沉香閣始建于明萬歷年間,重建于嘉慶二十年(1815年),改名為慈云寺,但民間仍稱它為沉香閣。在黃浦區(原南市區)沉香閣路,占地2378畝(159公頃),舊名慈云禪寺,上海唯一供奉沉香觀音的寺院.據清同治《上海縣志》載:“明萬歷二十八年,有沉香觀音像浮至淮口,時潘允端督漕淮上,奉歸建閣。”故名沉香閣,為潘允端的家庵。清康熙、嘉慶、道光年間,屢經修葺擴建,有山門石坊、彌勒殿、大雄寶殿、沉香佛殿及鶴軒、前殿…[詳細]
頤和園佛香閣
  是頤和園的主體建筑,建筑在萬壽山前山高21米的方形臺基上,南對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為中心的各建筑群嚴整而對稱地向兩翼展開,形成眾星捧月之勢,氣派相當宏偉。佛香閣高40米,8面3層4重檐,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相當復雜,為古典建筑精品。北京的佛香閣是一座宏偉的塔式宗教建筑,為頤和園建筑布局的中心。“佛香”二字來源于佛教對佛的歌頌。該閣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興建在20米的-石造臺基上,八面三層四重檐。內有八根鐵梨木大柱,直貫頂部。閣上層榜曰“式延風教”,中層榜曰“氣象昭回”,下層榜曰“云外天香”,閣名“佛香閣”。內供接引佛,每月望朔,慈禧在此燒香禮佛。在清朝乾隆時期(1736至1795…[詳細]
吊棟閣
  吊棟閣位于涇縣西南章渡鎮的“江南千條腿”是一處獨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瓦房木板結構,前店后宅。房屋一面臨江,用木柱懸空支架在青弋江上,河水從其下潺潺流過,極富江南水鄉情調,由于此建筑一戶接一戶,綿延一、二華里,所用木柱逾千根.故稱“千條腿”。隔河相望,青瓦木屋沿河攤成了長長的一片。恰似一張大木排順流而下;入夜燈明,燈光倒映河中,水上水下“萬家燈火”,相互輝映,十分壯觀。獨看一家一戶,又似一盞盞吊在燈桿上的燈籠,故又稱“吊燈閣”;由于宅房主要粱架是用木柱支撐在空中,故又有了第三個名稱“吊棟閣”。一處建筑,有如此豐富而又形象生動的名稱,足見建筑者的匠心獨運和人們對她的偏愛之情。章渡鎮始建于何時,無確…[詳細]
三清閣
    三清閣位于昆明著名的西山區景游覽區的最北端,是通向龍門風景點的門戶。這里山崖險峭,石峰高聳,蒼松翠柏之間一條人工開鑿的石道蹬的石道蹬梯沿石壁陡巖縫隙間蜿蜒。這里是觀望山下五百里浩瀚滇池風光的最佳處之一,也是尋古探幽之所在。以山道險奇而論,這里也算“之最”;  三清閣始建于元朝,原為梁王避暑行宮,古稱避暑臺,后元末兵戰不斷,烽火四起,此山逐漸走向荒廢殘破;  明朝正德、嘉靖年間,世襲黔國公沐氏富豪捐資,由滇池擺渡村人李應舉在此興建海涯寺;因寺上有石形似羅漢,因此海在寺又稱羅漢寺。到清朝道光年間,有關方面再次組織工匠沿著此段險峭懸崖重新修建樓閣,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以三清閣為主體的九層十一閣的建筑…[詳細]
衛輝白云閣
  白云閣,又名呂祖閣,位于衛輝市城郊鄉唐崗村,2016年1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傳是呂洞賓脫凡升仙之寶地。白云閣的建筑規模和建筑形式,堪稱中原奇世一杰作。走進廟院,高浮雕巨龍隨處可見,形態各異,前后殿拜臺(祭壇),下面須彌座上二龍戲珠、游龍戲珠、精雕細刻、神靈活現,瓦當上的走龍、山門上的蹲龍、團龍,各具特色,山門上的二龍戲珠.鳳凰.青龍白虎和楣稍上的石碣,高浮石刻的篆體大字“皇家道院”和一串串無法解讀的道家文字,石牌坊上面的龍形態各異,色彩濃厚,走進道院就是來到了龍(49條形態各異的巨龍)的世界。這座石牌坊體型之大,規格之高,實屬罕見。據乾隆版《汲縣志》記載的古代64座石牌坊,唯有這座石…[詳細]
體仁閣
  體仁閣,位于太和殿前廣場內東側,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初稱文樓,清初改稱體仁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六月毀于火,當年重建。康熙皇帝曾經在體仁閣舉行博學鴻詞科考試,招攬名士賢才。乾隆朝以后,這里就做了內務府的緞庫。體仁閣高25米,座落于崇基之上,上下兩層,黃色琉璃瓦廡殿頂。下層面闊9間,進深3間,明間為雙扇板門,左右各3間安裝一碼三箭式直欞窗,兩梢間、山墻及后檐用磚墻封護。檐下施以單昂三踩斗栱。一層屋檐上四周是平座,平座周圍廊裝有24根方形擎檐柱,用以支承頂層屋檐,柱間設尋杖欄桿連接,站在平座上可憑欄遠眺。上層樓7間,四面出廊,前檐裝修斜格欞花槅扇28扇,梢間與山墻及后檐墻用…[詳細]
沈陽蓬瀛閣
  蓬瀛宮坐落在遼寧沈陽南塔街,俗稱坤道院,是東北地區唯一一處坤元道場,總占地面積6700平方米,建筑面積5000余平方米。現為沈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蓬瀛宮前身為沈河區風雨壇街熱鬧路的關岳廟。根據關岳廟碑記記載,關岳廟是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創建,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人文歷史。 蓬瀛宮其前身為關岳廟,根據關岳廟碑記記載,關岳廟是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創建。1910年前后,張作霖、吳俊升撥出100坰軍馬牧地,供養關岳廟。關岳廟每年六月間依古禮祭祀,浩大隆重,官方、士紳、商賈代表人物屆時前來參加祭祀典禮,連年如此,熱鬧非凡,熱鬧路由此而來。“九一八”事變以后,才終止祭祀活動。新中國…[詳細]
南寨清涼閣
  清涼閣又名南寨閣,位于石家莊市井陘礦區賈莊鎮南寨村中。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閣建筑奇特,設計精巧,結構堅固,氣勢宏偉。據《井陘縣志》載為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創建,距今已有450余年歷史,相傳,清涼閣創建于唐朝,閣下原是個大水坑,坑內有個大鱉精,每年吃獨苗童男童女各一名,唐僧取經路過此地時,為民除掉大害,發動村民用石灰,黃土等雜物填平大水坑蓋了此廟。​ 清涼古樓閣坐落在井陘礦區南寨村的清涼閣系明代嘉靖十九年(1540年)所造。清涼閣占地800多平方米,房屋25間。清涼閣底層石拱券四通八達,券上樓閣玲瓏別致,乃石家莊唯一的古樓閣。它對研究明清兩代中原文化歷史…[詳細]
貴德文廟及玉皇閣
  貴德文廟及玉皇閣位于青海省貴德縣河陰鎮,占地4.0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901平方米。是集儒、釋、道三教于一體的古建筑群,包括文廟、大佛寺、玉皇閣、關岳廟、城隍廟、民眾教育館六個院落及貴德古城、古校場。貴德縣文廟和玉皇閣是貴德縣現存明清古建筑群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史料記載,明萬歷十七年(1589年),為鞏固統治,教化民風,保佑“皇圖永固,時歲享昌”,乃“恭擇城中場地,創修玉皇圣閣”,歷時四年竣工。文廟包括欞星門、泮池、鄉賢名宦祠、七十二賢祠、大成殿等十二個單體建筑。其中大成殿是供奉中華民族偉大先哲孔子之神位,歷來為文人祭祀孔子和-的場所。貴德玉皇閣是明清的古建筑遺存,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年(1592…[詳細]
云霄閣
  中國式的比薩斜塔——上杭中都云霄閣始建于1522—1566年間(明嘉靖年間),屬于外斜內正的建筑結構。-游客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觀察該樓,樓均向相反的方向傾斜,400多年來無人能解其中之奧秘。該樓位于福建中都鎮田背村口一河道邊,周邊巨樹相擁,碧水環繞,石橋虹臥,古宅比鄰,環境清幽,是上杭縣境內目前保存最好的、年代最久遠的古建筑之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即列為上杭縣文物保護單位。建筑特點云霄閣于1582年(明萬歷十年)重修,距今己有400多年歷史,系土木結構,呈迭式塔形,共七層,高20多米。底層分前后兩座:前堂為夫人宮,門前有聯云:“黃鶴歸來帶得松花香丈室,白云飛去放開明月照禪心”。后堂為仙師殿,供奉…[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五月天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四 |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日本 | 日本嫩草影院久久久精品 | 久久综合视频97 | 中文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