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甘肅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漢子遺址
  漢子遺址位于正寧縣永和鄉羅兒溝圈漢子村西南1公里。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面積約18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3米,暴露有灰坑、窖穴和窯址。采集有弧線三角紋彩陶斂口缽、盆;泥質紅陶缽、盆、尖底瓶及夾砂紅陶繩紋罐等殘片,并有石斧、石彈丸和石網墜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甘肅東部地區仰韶文化有重要價值。…[詳細]
店子溝遺址
  店子溝遺址位于寧縣新華鄉店子溝村南。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面積約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3米,暴露有房址、灶坑、窯址和灰坑等。采集有細泥紅陶和夾砂紅褐陶片,紋飾主要為細繩紋、黑彩鳥紋、花瓣紋,器形有斂口缽、曲腹盆、重唇口尖底瓶及罐。石器有石斧、石刀、石彈丸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甘肅東部地區仰韶文化的發展變化有重要價值。…[詳細]
九站遺址
  九站遺址位于合水縣蒿嘴鋪鄉九站(后九站)村。屬寺洼文化。面積約10萬平方米,分遺址區和墓葬區。遺址區破壞較嚴重,文化層厚0.5--1.6米,斷崖上暴露有灰坑和居址,地表散布大量夾砂和泥質紅、灰陶片。1984年發掘遺址75平方米,并發掘80多座豎穴土坑墓,出土陶器、銅器、石器、骨器等700余件。陶器主要有鬲、豆、缽、壺、簋、馬鞍口雙耳罐及深腹罐等,多為夾粗砂素面陶,質地松散。器表多呈土黃色或褐色,火候偏低且不均勻。另出有戈、釧、刀、劍等青銅器。斧、錛、刀、紡輪等石器。骨器有錐等。該遺址對研究寺洼文化的內涵有重要價值。…[詳細]
修筑新子州州墻及署衙記碑(牛公碑)
  修筑新子州州墻及署衙記碑(牛公碑)位于寧縣新寧鎮廟嘴村東。五代(梁)龍德二年(922)二月立。碑高2.20、寬1.10米。圓首方座,碑額篆“刺史牛公創修衙之記”。碑文楷書,通行豎寫。記載刺史牛知業版筑新子州州墻,創修諸公署及新衙功績。李明啟撰文,夢莊書丹,上官武鐫字。 1983年由廟嘴坪遷至縣博物館內。石碑完好,文字清晰。對研究五代城建史有重要價值。…[詳細]
承天觀之碑
  承天觀之碑原位于正寧縣正街。原觀已毀,石碑尚存。 圓首方座,通高2.72、寬0.85、厚0.22米。宋大中祥符二(1009)年立。篆額“大宋寧州鎮寧縣承天觀之碑”。碑文楷書,記載道教理論及修建承天觀之緣由等。尹熙古書并篆額,李維撰銘并序,趙謙、沈慶刻石。現存縣文化館。保存較好,對研究道教史有重要價值。…[詳細]
李將軍碑
  李將軍碑位于卓尼縣卡東鄉安布族村西邊的臺地上。現立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博物館的碑亭內。碑用紅色細紗巖雕成。碑身高4.95米,寬1.32米,厚0.5米。靈龜座(頭殘)高0.7米,寬1.32米,殘長2.1米。碑額以三層迭裝(共12條龍)的二龍戲珠和騰云噴水高浮雕為飾,正中刻“唐故大將軍李公之碑”九個隸書大字,字體奔放勁健。碑兩側飾淺浮雕朱雀紋和陰刻線紋的纏枝草葉紋。碑體高大偉岸,外觀雄渾。碑文通排30行,每行70余字,字體中鋒正楷,下部漫漶不可辯識,上部保存可辯,然亦不能句讀。立碑時間,“大抵仍在天寶中葉”。此碑是甘肅境內現存不多的唐代碑刻之一。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詳細]
寺兒灣石窟
  寺兒灣石窟位于靖遠縣北灣鎮天字村東北2公里。又名紅羅寺,窟鑿于紅砂巖崖面上。創建于唐,清康熙、嘉慶年間重修,原有6窟,現存1窟,為平頂式,坐東向西,窟內有石雕一佛一菩薩和唐代造像釋迦、伽葉、阿難、觀音、力士、天王、十八羅漢等泥塑像66尊,高0.03--0.2米。窟門為磚券拱結構,上方有木結構小閣一座,出檐處為斗拱木雕,為清康熙十二(1674)年增建樓基。北崖面上有北魏佛龕一處,距地表高2米,內有浮雕殘跡,配殿和山門毀于清同治年間。窟前留有殘碑半塊,高1.1米、寬0.81米,殘存133字,記載石窟建立經過,又有清乾隆二十七(1762)年碑兩通,陰刻于南面石窟前半壁紅砂崖上。保存較完整,對研究唐代…[詳細]
白馬塔
  現存白馬塔建筑雄偉,塔身9層,高12米,直徑7米,以土坯砌成,中有立柱,外涂以草泥、石灰。基層呈八角形,以磚包砌,每象面寬3米,第2~4層呈折角重迭形,第5層下有突出的乳釘,環繞一周,上為仰蓮花瓣,第6層為覆缽形塔身,第7層為法相輪形,第8層為六角形的坡剎盤,每角掛風鐸一只,第9層為連珠式塔尖,整體塔呈明代-塔風格。交通白馬塔距離敦煌市區僅有2公里,可乘坐出租車前往,也可租輛自行車代步。地址:甘肅酒泉市敦煌市沙州古城東南部,黨河鄉紅星村內類型:古跡古塔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電話:0937-8868766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門票信息:門市價:15.0元…[詳細]
興隆山臥橋
  興隆山臥橋位于榆中縣興隆山。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知縣唐鳴鐘創建,故稱“唐公橋”。屢毀屢修。嘉慶八年(1803)知縣李醇和建為木結構拱橋,名“迎善橋”。光緒二十六(1900)年重建,稱“云龍橋”。橋全長23.6米,跨度9米,橋面寬3米,為13踏步斜坡式。橋上建廊9間,橋頭各建南、北橋亭一座,為歇山頂四角飛檐結構,東、西兩側帶耳房,頂部均布疏璃瓦。保存較好,對研究建橋史和建橋技術有重要價值。…[詳細]
蘭州府文廟大成殿
  蘭州府文廟又稱蘭州孔廟、圣廟。清乾隆三年設立蘭州府,為此,蘭州孔廟又稱“府文廟”。府文廟坐落于蘭州城的南門內,西臨酒泉路,南臨城墻根文廟巷,東臨曹家巷,北臨武都路,也就是現在蘭州二中的校園內,占地達30畝。于蘭州府文廟,在《甘肅新通志》中記錄了它的建立年代——文廟在府治東南,元順帝至正五年(1345)知州姚諒建,為州學。明洪武二年(1369)改為縣學,明洪武八年(1375)知縣黃鎮重修;正統十三年(1448)復為州學;指揮李進重修;嘉靖三十八年(1559)兵部副使彭燦、萬歷二十九年兵部副使荊州俊屢修。從歷史記載當看出,蘭州府文廟在1345年時就已經存在,迄今有近700年的歷史。蘭州府文廟經過歷…[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片在线观看天堂 | 亚洲七久久之色九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二区一区 | 中文字幕一区跳转 | 免费国产真实迷jian系列网址 | 熟女偷拍中文字幕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