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佛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佛篇

佛景
  看點香爐峰、蠟燭峰、大鵬聽經石、金雞啼鳴石、金龜朝北斗、木魚石、仙人擊鼓石、觀音奇石、金地藏足印等。導游相傳金喬覺帶金龜居于溪邊,誦經書于拜經臺,感化害民的惡鵬,使其扒壁聽經;閔公父子為其精神所感,攜帶靈雞前來拜師;后來,連佛祖也被感動,助他完成開辟道場的宏愿。一日,天將黎明時分,佛祖駕祥云來此傳授真經。圣僧在西邊放好木魚,尊者在南面架好佛鼓,金喬覺在香爐兩邊各執香燭點燃,虔誠聆聽;南海觀音也披斗篷飄然趕來。霎時天臺祥云飄,佛光射。半個時辰過去,佛祖攜金喬覺、弟子駕云而去,只留下一雙足印。抬頭看是大鵬聽經奇石,巨崖上聳立著香爐峰、蠟燭峰,山口處是欲啼的金雞石,小溪旁是翹首北望的金龜,西邊山上多…[詳細]
老撾玉佛寺
  玉佛寺(Wat Haw Pha Kaew)是瀾滄王國的賽塔提臘國王于1565年下詔而建的,位于萬象市塞塔提拉(Setthathirath)大街,主要用來供奉從龍坡邦帶來的碧玉佛像。玉佛是稀世珍寶,原存放在清邁王國,1547年瑯勃拉邦國王賽塔提臘統治了清邁,由于當時清邁戰火連綿,賽塔提臘國王為保存好玉佛,將其帶回瑯勃拉邦;1560年賽塔提臘國王遷都萬象,下令建造存放玉佛的寺廟;1778年暹羅軍隊入侵老撾,將玉佛掠奪到曼谷至今。玉佛在老撾保存了218年,1829年玉佛寺被戰火燒毀;1936年老撾王國政府對玉佛寺進行了重建,基本上保持了其原貌,1987年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政府將玉佛寺定為國家文物博物…[詳細]
泰佛殿
  潮州這座仿泰國云石寺的建筑物,極富泰國特色,重檐多面式屋頂裝魚鱗瓦、封檐板裝向上的黃色圖形,柱頭翹角是龍鳳呈祥之意。泰佛殿位于東山路慧如公園對面山麓,泰佛殿門額書“開元寺泰佛殿”。泰國的寺廟有泰國藝術博物館的美譽,在名城潮州建成的這座仿泰國云石寺的建筑物,極富泰國特色,重檐多面式屋頂裝魚鱗瓦、封檐板裝向上的黃色圖形,柱頭翹角是龍鳳呈祥之意,山墻的裝飾、門窗的頂尖形集中了泰國古代的造型藝術,充分體現了雄奇、精巧的異國情調。對于潮州人,足不出國就能領略異國風采;對于僑居泰國的潮人更有一番情趣。大殿正中供奉泰式釋迦牟尼佛,稱清拉佛像,尖頂毛發的裝束與開元寺漢傳釋迦佛大為不同,為螺旋火焰裝。這尊高3米…[詳細]
毗佛殿
  毗佛殿位于正定市,根據我國著名神話小說《封神演義》而建,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由11個大廳組成。整個建筑錯落有序,氣勢恢宏。主體正面為五層樓閣式建筑,并設有地下展廳。宮內按照《封神榜》中的故事情節設置了40多個變幻莫測的場景,包括紂王女媧廟降香、軒轅墳三妖現身、九曲黃河連環陣、姜子牙開榜封神等,5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神態各異。再加上現代化的聲光電效果,置身其中,有身臨其境之感。…[詳細]
曼谷臥佛寺
  位于大皇宮隔壁的臥佛寺又稱菩提寺,有一系列佛寺之“最”——是曼谷歷史最久遠和最大的寺廟;有泰國最大的臥佛、最多的佛像和佛塔。臥佛寺內的臥佛全長46米,足掌長度5米,寬1.5米,兩腳掌相疊,各裝飾有珍珠母貝殼鑲嵌而成的108個吉祥圖案。在臥佛寺內共有99座大小佛塔,高7米的佛塔就有71座,有“塔林”之稱;還有高41米的大型摩訶佛塔4座。在臥佛寺大殿走廊的柱子上、墻壁上及各佛殿、排亭中都刻有很多碑文;碑文在三世王時刻成,其內容有建筑、歷史、佛史、醫藥、格言、文學、地理、風俗習慣等,被稱為“泰國的第一所大學”,這里至今仍有一所泰國古典按摩學校,招收國內外學員來培訓古式按摩術。在大雄殿外面欄桿的柱子和…[詳細]
千佛院
  千佛院的前身是元化寺,為高僧于法蘭、于法開師徒所建立,是與江南第一大佛同時代修筑的又一處石窟。元化寺到齊永明三年(公元485年)開始開石窟,造千佛。比僧護到石城還早一年。石窟成后改寺為千佛院,會昌年間毀。后晉開運三年(公元946年)重建。宋大中祥符改七寶院,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復名千佛院。千佛院處于半山茂林修竹之中,南向臨崖,內有相通的大小兩窟。大窟石壁東四西六分為10區,每區10×11格,每格一佛,中間九格合為一大格,雕一較大佛像。每區104尊佛像,10區共1040尊。兩旁有護衛菩薩兩尊,立于覆蓮座上,雖曾作外敷改形,但今已剝落,原形重現。寶繒垂肩,披帛交于胸復之際,也有褒衣博帶的…[詳細]
桑吉佛教古跡
  桑吉佛教古跡距離博帕爾約40公里,坐落在小山上,俯瞰著平原。古跡由一組佛教建筑群構成,包括巨石石柱、宮殿、廟宇和寺院,這些建筑的歷史大多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它們都不同程度地保存了下來。在12世紀前這里一直是印度佛教的教理中心,目前它是現存最古老的佛教圣地。1989年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將桑吉佛教古跡列入了《世界遺產目錄》。相傳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共建有8.4萬座佛塔,其中8座建在桑奇,現存三座,其中最著名的是桑吉佛塔一號遺址(又稱桑吉大塔)。該塔為半球形建筑,直徑約36.6米,高16.5米,原為埋藏佛骨而修建的王墩,后來又加砌了磚石,頂上增修了一方形平臺和3層華蓋,并在底部…[詳細]
新鄉千佛碑
  千佛碑,位于河南省延津縣小店村(2006年8月劃歸新鄉市紅旗區)南閣門外路西的唐廟,始建于明代,2006年11月14日,千佛碑入選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名錄。…[詳細]
圣燈朝佛
  三學山位于縣城東6公里處的棲賢鄉圣燈村。相傳為“蜀中八仙”之一的李八百3次學道之地。山路通往川北之古代“陰引道”上,山下“三學隘”道險而長,扼成都東北門戶。唐景福元年(892),西川王建攻楊晟于彭州,興元帥楊守亮派符昭救援,符昭進軍成都,在三學山扎營,被王建部將華洪驅走。民國5年(1916),“四川討袁軍”又曾于此設伏,圍殲了一營驍悍的北洋軍。隋唐時山上建有延祥、廣濟、鴻都三寺,后改名為法海、普濟、廣濟,總稱三學寺。寺前有古開照寺,俗名前庵。諸寺前后竹樹掩映,泉壑交錯,原有飛來石、佛跡石、盤陀石、皇姑墳、黃犢塔、鸚鵡舍利塔、支提石塔、七佛巖以及棲賢洞(又名琴泉)、仙人洞、仙人井、洗馬池和被列為…[詳細]
閔孝萬佛寺
  萬佛寺,位于閔孝鎮老街中心,座北朝南,面積二千平方米。始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九年。迄今已有三百年歷史。歷經幾朝幾代,先后遭受兵災、火災以及文革-運動,現已破爛不堪,當時的原貌己蕩然無存。但從從殘跡中,當時的雄貌還依稀可辯。根據查找有關資料,聽取了解放前是該寺理事之一的80歲的老人朱志學先生的介紹,該寺是在1749年由首土揭元龍等人發起修建的,道光十年(1837年〉至光緒27年〈1901年〉又由邱廈泰等捐資和募化、進行維修和管理,始有此完整的寺院。萬佛寺是用石條砌成牌坊式的大門,門頭是豎匾一塊,用石雕琢雙龍搶寶的花紋中書有“萬壽宮”字樣,周圍是用青磚砌成六米高的圍墻。整個寺院是一樓一底青瓦木房,從結…[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区少妇熟女专区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 免费一区二区日韩精品视频 |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 制服丝袜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日韩第八页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