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洞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洞篇

達馬洞——長寧縣第一個黨組織成立地
  達馬洞——長寧縣第一個黨組織成立地達馬洞位于長寧縣長寧鎮先鋒村公路旁小山坡上的一片竹林里,距長寧縣城4公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是長寧通向云南的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驛站。1927年7月,中共地下黨員袁敦厚、王澤嘉、黃岷三人在此驛站召開會議,秘密組建長寧第一個中共黨組織——中共長寧縣達馬洞支部,書記袁敦厚,委員王澤嘉、黃岷。中共達馬洞支部成立后,在井江鄉、安寧橋(現長寧鎮)一帶建立農會,發展會員1000余人,農民武裝30余人。1928年4月,支部奉命率領長寧梅白鄉、新村鄉農會部分農民武裝28人參加南溪農暴。南溪農暴失敗后,1928年8月,袁敦厚與王澤嘉等在長寧縣太平鄉大塝上組建了工農革命軍獨立團(1…[詳細]
美女山觀音洞
  觀音洞遠近聞名的觀音洞位于葫蘆寨旁美女山山腰,從寨腳到觀音洞唯有一條崎嶇山路可走,沿途古木遮天蔽日,藤蔓垂懸搖曳,鳥語花香,曲徑通幽。游人上山游覽。十分鐘即可達。觀音洞位于懸崖絕壁下,洞口狹窄,彎腰低頭方可進出。洞內寬敞,有水,洞很長,無數鐘乳石鬼斧神工,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洞口前平地綠樹掩映,平地上有石桌凳供游人歇憩。洞口前立一觀音塑像,慈眉善目,和藹可親。觀音座前常年供有糖果,四季青煙繚繞。表面看來,觀音洞并不起眼,與他鄉宏大肅穆的廟宇、寺院、千奇百怪的溶洞相比,的確算不了什么,但它卻聞名遐邇,其因何在?答曰:皆因在此長住的觀音很“靈”。相傳美女山對面原是一片荒坡,荒坡旁的板庚河大旋渦里不…[詳細]
龍洞巖泥塑
  龍洞巖泥塑 龍洞巖位于侯家鄉龍洞村高壁寨,清朝初年修建一座廟宇,殿堂高大雄偉,雕梁畫棟,中殿供奉有如來、觀音等神像,如來端坐中間,坐像高達4米,觀音手持凈瓶立于左,財神懷抱金銀立于右,膚色紅潤,衣衫顏色鮮艷,個個栩栩如生。左殿供奉桃園結義,劉備拔尖二目平視立于中,關羽右手持青龍宴月刀,左手捋美須,面色紅潤體態端莊立于左。張飛手持丈八長矛,圓眼虎須立于右,頗有即將出征沙場之勢。右殿供奉千佛,后壁泥塑以懸崖峭壁為背景,一千個佛均為十五厘米高,整齊的排列在懸崖上,稱之為千佛巖,佛像表情動作千姿百態,衣服顏色五彩繽紛,真乃泥塑一絕。大殿前階巖上塑一彌勒佛,袒胸-,面帶笑意,迎接四方香客。具有很高的觀賞…[詳細]
臥云洞
  臥云洞位于馬山縣縣城北郊,時代為清代,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1989年,臥云洞被公布為馬山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華安紅軍洞
  紅軍洞位于華安縣高安鎮平東村大片頭和坪斗仔坂底坑。鄒天保,1901年8月出生,鄒天水1907年9月出生,均為華安縣平東村人。在土地革命時期,分別于1929年、1930年在龍巖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鄒天保、鄒天水先后任胡少海的警衛員,參加過攻打永福、漳州等戰斗。鄒天水在紅軍學校畢業后任汀漳龍聯合赤衛隊大隊部負責人,帶領紅--戰于福建、江西等地。中央紅軍長征后,留在閩西堅持斗爭。1936年6月,為配合閩西游擊戰爭,鄒天水受命返回華安組織漳龍赤衛團,并擔任團長,開展革命活動,赤衛團對外稱“打獵隊”。鄒天保、鄒天水從閩西回華安時,帶回“紅軍第四軍汀漳龍聯合赤衛隊大隊部”軍旗1面,“紅軍第四軍汀漳龍聯合赤衛…[詳細]
穿上洞
  穿上洞從大穿洞外沿陡峭小道或從通天洞壁攀巖而上可達穿上洞。此洞高50米,寬70米,長137米,洞若天橋,洞內頂壁景觀奇特,洞外的坡谷上長滿了亞熱帶植物,其中有一片野芭蕉和方竹林。在穿洞的側面又是一個巨大巖洞,由此出口上至山頂。…[詳細]
紫云響水洞
  響水洞位于大穿洞與小穿洞之間,是格凸河伏流系統的樞紐,又叫“落水洞”。洞口位于格凸河頂部溶洼中央,呈橢圓形,是豎井天坑,直徑約200米,深達216米,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深的豎井洞。洞上可聽到地下暗河露頭的迭水聲響徹如雷。沿東邊頂端的巖壁往下可到達暗河邊。河流在豎井底部的巖塊中開出一條水道后,咆哮旋轉于甄穴中,形成地下巨大的環流景觀,消失在水倉之中。…[詳細]
天水洞
  天水洞: 位于南河村一社,因山崖泉水滴落自然形成假山,形似菩薩附近百姓驚為神跡,自發添置諸神像一起進行供奉,信民常年到此祈福,香火旺盛,神像多達50余尊。文革時期遭到破壞,經恢復、新置現存神像20余尊。…[詳細]
洞微觀碑記
  洞微觀碑記位于招賢鄉中辛村,年代為明。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洞微觀碑記被公布為溫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五里川玉仙洞
  五里川玉仙洞玉仙洞的來歷緣于一位姓王的道長。據說,千佛窯里曾住過一位王姓道長,乃本縣朱陽關人氏,自幼在千佛窯--,終得正果,坐化成仙,后人將道長遺體以端坐姿勢殮藏洞內,若干年后成了世所罕見的木乃伊。千佛窯因此又被稱作玉仙洞。文革時期,千佛窯遭人破壞,佛像被毀,王道長遺骨不翼而飛。據《盧氏縣志》記載:玉仙洞俗稱千佛窯,位于五里川鎮河南村。相傳,唐代在此鑿洞造像,明、清以來增塑許多彩像,文革期間被毀。千佛窯之名來自崖壁上那個天然石龕,龕中有佛,據說,最早時期石龕里有佛千余尊,在當地,龕和窯有著幾近相同的內涵,故龕就成了窯,故而得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级a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 亚洲日韩五码一区二区 |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有码Av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