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洞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洞篇

沂蒙云瀑洞天旅游區
  指動石位于蒙山天蒙景區塔山腳下,自然天成,長7米,寬5米,重達百噸,人站石下,以一指之力,可使之上下顫動,故名“指動石”。游客在此可體驗“四兩撥千斤”之玄妙。沂蒙云瀑洞天景區依山傍水,山間巨石林立,其間最著名的便是那塊一指可動的百噸奇石了,它長7米,寬5米,重達百噸,而如此龐然大物,卻可憑游人一指之力,上下顫動。面對如此奇觀,攝影家們也紛紛走上前去,感受百噸巨石在自己的手指下微微顫動的奇妙感覺。指動石還有另一奇特之處,那便是在它的底部有一幅中國地圖,大西北、東三省、寶島臺灣都歷歷在目,于是指動石便有了另一個豪邁的名字——“指點江山”。沂蒙云瀑洞天景區還有其他精美的景點,如巨石陣、一線天、仙人指…[詳細]
張公洞
  張公洞是一個古老的石灰巖溶洞,位于宜興城西南20公里的盂峰山中,該洞素以道教勝地而聞名于世。唐代以來,名賢勝士游歷者甚多,留有大量詩文石刻。洞內有氣勢雄偉的海屋大場和富麗堂皇的海王廳。海王廳是全洞精華所在,洞頂鐘乳累累,不計其數,廳內經常云霧繚繞,游人若置身于海底宮殿。海王廳周圍有水鼻洞、棋盤洞、洞中洞、七竅洞等許多小洞,洞中曲折盤旋,奧妙無窮。大廳小洞中,還有天橋、雄獅、藍天倒影、坐井觀天、鯉魚戲水、一線曙光等景觀。從洞內登云梯達山巔,既可俯瞰洞中景致,又可遠眺太湖煙波。據道書記載,春秋時,道家庚桑楚曾在洞內隱居,并著有《庚桑子》九篇,東漢的張道陵和唐代的張果老也曾在洞內修過道。唐代開元時,…[詳細]
安康雙龍生態旅游度假區
  安康雙龍生態旅游度假區,以解構龍之傳奇,體驗龍之神韻,追尋中華龍文化為主題的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該景區位于安康市漢濱區雙龍鎮,總規劃面積約12平方公里,景區距安康城區47公里。整個景區以5.6公里旅游環線,貫串了龍潭峽、祥龍谷、游龍瀑布、青龍寨、玉龍宮等主要景觀景點,各景觀景點可入宮探源、觀水探脈、登山過峽、穿叢越林、品茶沐湯;看龍之景觀,聽龍的故事,賞龍之演藝,著力彰顯度假區靈、幽、奇、險的四大自然景觀特色,是一處融合文化體驗、觀興旅游、生態養生、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復合型旅游度假風水福地。雙龍溶洞群,位于安康市西南雙龍鎮境內,由獅王溶洞、觀音溶洞和羅漢溶洞等組成。獅王溶洞距安康市區約40公…[詳細]
吉木薩爾千佛洞
  吉木薩爾千佛洞坐落在天山北麓距吉木薩爾縣城西南的黃土崗上,呈東西向的長方形,東面有山門,正殿坐西朝東,土木結構,南北兩則建有配房,磚木建筑,正殿為一有斗拱的硬山頂建筑,分前、中、后堂三部分,前堂塑有丈許高的釋加佛像一尊,中堂面闊三間,繪有佛說法圖,18羅漢等塑像;后堂塑有臥佛一尊;三部分緊密相連,構成一個整體,寺院的西南搭有戲臺,供廟會組織的戲班所用。…[詳細]
芙蓉洞
  芙蓉洞位于武隆縣江口鎮4千米處的芙蓉江畔。發現于1993年5月。經中國與澳大利亞有關溶洞科研機構兩次實地勘測,評價為:“世界奇觀,一級洞穴景點”,“一座地下藝術宮殿和洞穴科學博物館”。芙蓉洞主洞長2700米,總面積3.7萬平方米,其中“輝煌大廳”面積1.1萬平方米,最為壯觀。洞內鐘乳石類型幾乎包括世界各類洞穴近30余個種類的沉積特征。其中有寬15米、高21米的石瀑和石幕,光潔如玉的棕桐狀石筍,粲然如繁星的卷曲石和石花等,其數量之多、形態之美、質地之潔、分布之廣,為國內罕見。凈水盆池中的紅珊瑚和犬牙狀的方解石結晶更是珍貴無比。大量的次生化學沉積形態,構成目不暇接的各種景觀數十處。洞中主要景點有金…[詳細]
海南石花水洞地質公園
  石花水洞位于海南省儋州市國營八一總場的英島山下,距儋州市30公里,它由洞內景區、石林景區、熱帶百果園觀光景區組成。三大景區各具特色,又相輔相成,構成一個集科學考察、旅游觀光、科普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園林景觀。1998年,八一農場進行石灰石采掘時,意外發現了一個石花溶洞。次年,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專家考察后認為,這是中國乃至世界上都十分罕見的石花溶洞,形成于140萬年以前,并當即建議將其命名為“石花水洞”。該溶洞由旱洞和水洞組成,旱洞長約2000米,水洞約有3000米長,水深多在5?7米,最深處有17米。洞內造型奇特、形態各異的鐘乳石或懸掛洞頂,或拔地而起,美不勝收。尤其是洞內發育生長的“一石二花…[詳細]
融水老君洞
  老君洞 又名“真仙巖”、“靈巖”。位于融水苗族自治縣城南 1.5 公里處,整個景區占地 10 多公頃.有溶洞 2 個,洞口高約20米,寬約30米,縱深50米。洞內原有由鐘石自然凝成高達7米多的老君像,白發銀須,栩栩如生,老君洞因此得名。宋代,洞中建有真仙閣,此閣早已廢毀,只留存宋,元、明、清、民國碑刻136方。這些石刻有題記、詩文、詩賦、卜辭、書榜、圖像等,字體則篆、棣、真、草均含。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為歷代學者所重視。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弘祖(徐霞客)到融水,在真仙巖住了長達13天之久,其主要活動就拓制收集洞中的石刻作品。清代著名金學家王昶撰輯《金石萃編》、陸增祥撰輯《八瓊室金石補正》及…[詳細]
堆云洞
  道教名觀堆云洞(河東特委革命舊址)位于夏縣城西二十五公里的水頭鎮上牛村洞溝,始建于元代初年,居于稷王山麓,隱匿于黃土溝壑之間,因建筑群遠觀如云朵疊加,進穴崖而入,洞階相連故名“堆云洞”,歷經明清時期不斷地增筑擴建,形成了房上建房,院中尋院,洞里藏洞,道法自然,層疊構筑的建筑奇觀,素有“小布拉達”之稱,被譽為“放大的盆景、濃縮的仙境”。1922年,革命先烈嘉康杰在此道觀創辦了“平民中學”,把這里做為傳布新思想新文化的講壇,招收北方九省學習達1200余人,其大部成為革命活動的中堅力量;1928年6月山西省委書記汪銘在堆云洞主持召開了河東地區黨組織會議,正式成立了河東特委;1929年4月,省委書記汪…[詳細]
房縣野人洞
  野人洞,在房縣老人稱古洞。后來發現洞內有蝙蝠,又叫蝙蝠洞。1998年11月21日,北京旅游專家王興斌和市旅游局副局長李發平等人來房縣視察,認為房縣是野人的故鄉,發現野人的次數最多,流傳最廣,流傳的歷史最久,直到現在仍是世界之謎,取名“野人洞”好。至此,定名為“野人洞”。房縣野人洞地理位置及總括在中國,提及起野人,人們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神農架。房縣野人洞與神農架緊鄰,位于房縣橋上鄉209國道旁,距縣城45公里,這里山雄水美、谷幽峽險、古老的原始森林,成為自然博物館。峽谷內有換彩峽、野浴灘、躲軍洞、龍膽崖、瀑布群、野人睽谷、天繩攀崖、龍門頓開、絕壁城堡多處景點。洞外有壽桃峰、五行山、龍頭巖、玉帶山…[詳細]
太行溶洞風景區
  地處武鄉東部山區的石泉村,距縣城50千米。該洞形成于5.7億年前的造山運動時期。這里峰巒疊嶂,林草茂盛。雖然地處北方,但卻具備典型的南方溶洞特征的多層溶洞之一。就單層溶洞景色齊全,觀賞價值和考察價值當屬華北之首。目前發現四層,已考察過三層,總長314米。一層、二層有三個大廳,洞長約90米,高約30米;三層洞長224米,分兩廳兩洞,廳高25——30米,洞高3——4.5米。溶洞內大廳宏廣,氣溫宜人,空氣清新,各種造型奇特的鈣華景觀攀沿四壁,流光溢彩。一層洞粗大的碳酸鈣晶體石柱直徑約2.5米,全國罕見。綠色的石花坡景色奇特,2號廳的“公主觀瀑”造型絕倫;二層洞尤如水晶宮,令游人流連忘返。洞頂處處是由…[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色国语对白在线 | 亚洲福利欧美午夜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色多多 | 在线观看少妇福利 | 污污污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制服丝袜另类日韩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