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秦樓遺址
  秦樓遺址 新石器時代 息縣 秦樓遺址位于息縣城西北15公里,孫廟鄉周圍孜村秦樓莊西南200米處的一高臺地上,秦樓遺址高出地面3米左右,西南部緊靠清水河道,因受水流的不斷沖刷,部分崩塌,現存遺址東西長200米,南北寬80米,總面積1.6萬平方米。遺址表面有很多陶片,分泥質紅陶、夾砂紅陶和蛋殼黑陶三種。從遺址采集的標本有陶片和石器。陶片的器形有:鼎、罐、碗、壺、紡輪等,主要紋飾有刻劃紋、繩紋和附加堆紋;石器有石斧和石棒。從河邊的斷面上可以看出有灰坑、窯址等。文化層厚0.8-2米。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后期省博物館曾派人到此做過考察,經考察分析屬河南龍山文化,認為該遺址…[詳細]
馬嶺遺址
  馬嶺遺址位于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盛灣鄉賈灣村馬嶺自然村,地處丹江與淅水交匯處西南的臨江臺地上,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2°55′49″,東經111°28′30″,海拔160~166.3米。該遺址于1957年被河南省文物工作隊調查發現,1958年和1974年進行了兩次發掘.遺址范圍廣大,總面積達6萬平方米,為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其中包括仰韶、龍山、屈家嶺等不同時期的文化,遺物有陶器、石器等。1963年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茶庵遺址
  茶庵遺址為新石器時代,位于內鄉縣城北湍東鎮茶庵村。東距湍河400米,西依螺獅河。整個遺址呈長方形,呈東南、西北走向,長500米,寬300米,總面積15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度約1米~10米,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未經發掘,但在遺址四周的斷面上發現有大量的房址、灰坑、石器、陶器片及動物骨骼等。在西側的斷面上曾發現有甕棺葬。從地表采集的標本有石器、陶片,自然遺物有鹿角等。石器主要以磨制石器為主,有石鏟、石斧、石鑿、石網墜等。陶器主要有鼎、罐、鏟、盆、紡輪、尖底瓶等。質地以泥質紅陶為主,夾砂灰陶。器形有三足器、平底器等。紋飾有劃紋、蠅紋、附加堆紋、彩繪…[詳細]
冢上寺遺址
  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南陽市鎮平縣盧醫廟鎮南1.5公里寺南村北400米處。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文化遺存。遺址西鄰嚴陵河,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50米,面積7.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5米。剖面可見到房基、灰坑遺跡。地表暴露大量石器和陶器殘片。石器有斧、鏟、鑿等;陶器以紅褐陶為主,器形有釜形鼎、斂口缽、尖底瓶等。紋飾有籃紋、弦紋、指窩紋、彩繪等。1954~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隊對此遺址進行了試掘。…[詳細]
譚崗遺址
  【譚崗遺址】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南陽市社旗縣城郊鄉譚營村南300米處。仰韶中晚期文化遺存。沙河從其南部流過。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00米。遺址內涵豐富,地表可見紅燒土及多種陶器、石塊。石器有斧、鑿、鏃。陶器以泥質和砂質紅陶為主,其次是灰陶、黑陶,多手制。器形有圓錐形及鴨嘴形足鼎、高領罐、斂口缽、寬沿盆、尖底瓶等。紋飾除有弦紋、籃紋、指窩紋、附加堆紋外,部分陶片飾彩繪。另外,在遺址上還發現有房基、灰坑、窖穴、墓葬等。…[詳細]
黃山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位于南陽市臥龍區蒲山鎮黃山村。東西長600米,南北寬500米,一般高出地面約30米,文化層厚1~3米。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者發掘時,發現房基礎3處,不同時期的房屋10間,有的獨成一室,有的兩間相通,以隔墻分開,室中間有燒灶。另發現墓葬57座,大多數為仰身直肢葬。隨葬陶器有鼎、缽、壺、盆、罐、豆、碗、盤、杯、器座、環、紡輪,骨器有針、錐、簪、鏃、匕及豬、牛、鹿骨等。陶器以泥質紅陶、灰陶為主,黑陶次之,器表多素面,有少量彩衣,還出土一件罕見的獨玉鏟。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太子崗遺址
  太子崗遺址是1963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總編號168號,分類號19號.此遺址位于鄧州市穰東鎮南600米的太子崗上.遺址北臨郝莊村,南靠鄭莊,西瀕官莊及雙廟村村部,西面古有淇河流經(很早已干,1958年將河溝填平)此河就是古人賴以生活用水的河流,現尚沿高出地面10米.呈緩坡隆起,遺址以崗的高點為中心,每邊約呈500米的正方形,其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度2-4米,出土器物有:鴨嘴形鼎腿、指紋鼎腿、鼎口沿、灰色高領罐口沿、紅色和灰色的陶缽、陶杯底、陶器座、條紋灰色陶罐口沿、紅色陶罐口沿,黑色陶壺、陶紡輪、石斧、鹿角和人骨架等物。根據器物斷定,此遺址的文化性質應屬于新石…[詳細]
竹園遺址
  竹園遺址位于小店鄉凌小莊村竹園自然村西側。古遺址面積約12萬平方米,中部橫貫一條小路,東部可見2米多深的斷崖。從斷崖剖面看,0.15米以上為耕土,0.15-1.5米為黃灰土,1.5-2米處為深灰土,灰層中可見燒過的炭屑,2米以下為黃色生土。斷崖上可見大量甕棺葬,地表散落大批陶器碎片。省、市、縣文物工作者于1962、1976、1981年三次調查和復查中,挖掘陶器器型有鼎、罐、缽、盆、甑、尖底器、紡輪、糙型磨具等,均手制。泥質黑陶極少,彩陶占一定比例,紋飾有紅寬帶紋、色葉圓點紋等,其它紋飾還有弦紋、指窩紋、附加堆紋等。是一處仰韶文化遺址,曾發現有裴李崗文化遺存。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詳細]
皂角樹遺址
  皂角樹遺址位于關林鎮皂角樹村北,坐落在伊河、洛河之間的一塊高地上。20世紀50年代初,洛陽市進行第一次文物普查時被發現;1993年8月,市文物工作隊與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90級學生共同對遺址進行了發掘。同時,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周昆叔教授以此作為開展“伊洛河流域古文化與古環境研究”課題的起點,他還作為考古發掘隊的環境考古指導參加了發掘工作。這次發掘共發現二里頭類型文化的窖穴117座、房基5座、水井1眼,另有1段古河道。此次發掘中發現的大型帶斜坡上下道的倉窖、帶有壁龕的長方形半地穴式房屋,屬二里頭類型文化的考古新收獲,出土的種類繁多的陶、石、蚌器中,有不少種類也是二里頭類型文化的新發現。尤其值…[詳細]
平高臺遺址
  平高臺遺址位于河南省方城縣趙河鎮平高臺村北,遺址恰好位于南水北調中線干渠上,被國家列為南水北調中線干渠文物保護控制性項目之一。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面積91萬平方米,分布于平高臺村及其以北的井吳村之間的區域內,文化層堆積厚1 ~ 4米不等,時代主要為新石器、商代、東周、漢代。南水北調中線干渠里程140 - 141公里段穿越遺址的北部,占壓遺址面積12萬平方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 一本丁香综合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a视频 | 日本欧美动漫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综合区 | 亚洲2021AV天堂国内精品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