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內黃縣農民革命起義舊址
  內黃縣農民革命起義舊址年代為1928年,位于內黃縣。杞縣農民革命起義舊址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溫氏祠堂,位于內黃縣六村鄉溫邢固村,是內黃農民革命紀念地,現存祠堂3間,大門為舊式起脊式門樓,上懸“溫氏祠堂”匾額。1928年冬,在中共濮陽縣委的領導下,農民協會清算了當地民團團總蔡鴻賓的-罪行,取得了斗爭的勝利。次年2月15日,在溫氏祠堂召開慶祝大會,硝河兩岸村莊的農民3000余人前來參加,不料被叛徒蔡兆麟(蔡鴻賓之子)告密,民團突然包圍了會場。沖突中,共產黨員和農協會員趙鎖成等4人被打死,多人受傷,縣委領導成員劉漢生、趙紀彬、王卓如、李大山被捕。1930年溫邢固事件一周年時,共產黨又組織群眾…[詳細]
虎丘寺(杞縣農民起義舊址)
  虎丘寺農民起義舊址位于杞縣城南12公里邢口鎮邢口村東北隅。虎丘寺創建年代不詳,清康熙七年重建。1927年馮玉祥在河南執政時,拆廟打神,破除迷信,毀滅殿房,后經海昌和尚募捐化緣重建中殿,現僅存山門、中殿和圍墻。山門和中殿為青磚灰瓦硬山頂,中殿出前廈有明柱兩根,寺院面積463平方米。1927年,為響應北伐戰爭,0河南省委決定在睢(縣)杞(縣)地區發動農民武裝起義。4月24日,在省農協主席蕭仁鵠、杞縣縣委書記吳芝圃的領導下,近萬名武裝農民在虎丘寺前-,高喊“打倒軍閥”、“打倒-污吏”、“勞工神圣”和“北伐勝利萬歲”等口號,舉行起義。農民起義武裝25日一舉占領縣城,成立了第一個人民政權,吳芝圃被推選為…[詳細]
白沙關農民革命起義舊址
  白沙關農民革命起義舊址,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舊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新縣城南34公里的陡山河鄉白沙關村。原是一座山寨,相傳南宋抗金英雄孟珙將軍曾在關上抵御過南侵中原的金兵。有南北兩個寨門,兩寨門之間貫穿一條長約100余米的小街。石徹寨墻和南寨門已坍塌毀壞,只剩部分殘跡。北寨門是三間磚木結構的城樓,樓上為三間通屋,向南開有三個方形花窗,下層中間是一拱券寨門,兩側間各有房門向南開,設有樓梯可登樓。占地面積67平方米。舊址于1963年6月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將北城樓三間進行了修復,現保存完好。白沙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河南通往湖北的交通要隘,向為兵家必爭之地。1928年,開辟柴…[詳細]
扁擔會革命舊址
  扁擔會革命舊址 1935年 信陽縣 鄂豫邊省紅軍游擊隊誕生舊址,又稱扁擔會革命起義舊址。在信陽市西北45公里處的邢集鄉高堰村小石嶺莊,有一處座西朝東的院落,這里就是鄂豫邊省紅軍游擊隊誕生地舊址。 1935年,河南省委和鄂豫邊工委遭到破壞后,合并成鄂豫邊省委,書記張星江。不久,省委確定在屬桐柏山區的信陽、確山、桐柏、泌陽四縣邊界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建立革命根據地。這年九月,派周俊鳴同志(原河南省委軍委書記)來到這一帶,聯系當地大革命時期的老黨員吳仁輔及汪心泰、吳恒秀等建立起中共尖山支部,書記汪心泰。月末,省委書記張星江、委員王國華等來這里指導工作,認為此地偏僻,群眾…[詳細]
鄂豫皖軍委兵工廠舊址
  位于新縣陳店鄉高灣村佛爾寺。1930年1月1日,鄂豫邊區特委將早在1929年建立在郭家河鄉麻布、陡山河鄉陳沖等幾個修械所集中起來,遷往柴山保佛爾寺,命名為“鄂豫邊區軍事委員會兵工廠”。前排為機修車間,后排為造槍車間,兩側為工人住房。4月,改名為“鄂豫皖邊區軍事委員會兵工廠”。全廠共有職工60多人,阮德成任兵工廠黨委書記,1931年5月中央調朱淑平任黨委書記,熊明灼任廠長。1931年4月,廠址由佛爾寺遷到檀樹崗附近的熊家咀,并在紅安、光山、麻城、陂孝北縣境設立了四個分廠。1932年4月,總廠又由熊家咀遷到柴山保王灣。兵工廠修配0、制造撇把槍、子彈。在當時只有一般的烘爐、風箱、錘子等簡單手工工具。…[詳細]
蘇維埃列寧高等學校舊址
  鄂豫皖省蘇維埃列寧高等學校舊址位于新縣郭家河村,距縣城30公里。舊址原為王姓地主莊園,共有房屋54間。1931年,鄂豫皖根據地迅速發展,急需各方面人才,因此,邊區政府在此建立了列寧高等學校。校長杜孝生,選任教員、教官十余人,開設有政治、語文、數學、軍事等課程。運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教學,1932年春學校遷往新集。先后共為根據地培養了800多名軍政干部,有的同志后來成為我黨我軍的高級將領。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中間兩排和北首耳房27間。1992年對舊址進行了重點維修,并在前排大門側墻上鑲嵌有一塊大理石保護標志。…[詳細]
鄂豫皖邊特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鄂豫皖特區蘇維埃舊址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舊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新縣箭廠河鄉楊畈村。原是石姓商人的生意用房,座北向南,有磚木結構的房屋共12間,占地面積260平方米,分南北兩排,每排5間,與東西橫屋構成長方形院落,院內地平用河卵石鋪砌,大門開在西側橫屋,門外有一塊空場地。鄂豫皖特蘇成立后,機關即設在楊畈村。特蘇政府下轄財經、文化、裁判、農民、婦女、總工會、擴大紅軍委員和政治保衛局,石印局等單位。特區政府在此約一年時間,領導了邊區的政權、軍事、經濟、文化建設,為鄂豫皖根據地后來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詳細]
鄂豫皖軍委航空局舊址
  鄂豫皖軍委航空局舊址,位于新縣城關第一中學校園內,原為“普濟寺”,有前后兩排房屋,每排三間,與東西各兩間耳房,構成一座四合院。后棟正殿內舉辦有“列寧號”飛機陳列展覽。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0年2月,國民黨一架“容克”式高級教練飛機,從武漢飛往開封執行通訊任務。返航途中,因汽油燃盡,迫降在大別山南部赤白交界的宣化店附近陳家河河灘上。紅軍赤衛隊同當地反動民團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爭奪戰,繳獲了飛機,轉運到新縣卡房林家灣。鄂豫皖軍委領導人徐向前接見了駕駛員龍文光,鼓勵他棄暗投明為紅軍服務,隨后組織兵工廠工人,克服物質和技術上的重重困難,將飛機裝配修復。1931年夏,飛抵鄂豫皖…[詳細]
吉鴻昌烈士墓
  吉鴻昌烈士墓,位于河南省扶溝縣,建造于1934年,2006年11月14日,吉鴻昌烈士墓入選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名錄。…[詳細]
八路軍澠池兵站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澠池兵站位于澠池縣城關鎮東關小寨村一所四合院院內,座北面南,東、西、北三側均為民居,東側貼墻有一便道,南側為臨仰韶大街一層平房商店。保存完整,為豫西特色四合院,房屋為磚木結構抬梁式單檐硬山建筑,屋頂為小青瓦。復原再現了朱德住室、接待室、警衛排室和會議室,現已免費對外開放。1938年春,豫東大片土地相繼淪陷,河南形勢日益嚴峻,國民黨黨政機構遷到豫西南地區,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亦由鄭州遷至洛陽。洛陽便成為河南軍事、政治的中心。中共中央為便于和一戰區司令長官部建立直接的上層-關系,決定在洛陽設立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辦事處。中央軍委-部負責人劉向三承擔這項工作。1938年1…[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香港三级三级久久妇 | 日本一特黄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不卡高清网站视频 | 久久重口味免费视频 |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 | 中文字幕免费不卡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