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一、二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一、二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 1956年10月18日、第二批 1957年8月30日) 1982年3月25日合并調整為128處
陵口陵墓石刻
  陵口陵墓石刻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陵口陵墓石刻南朝丹陽縣陵口1988年作為“丹陽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陵口石刻  丹陽陵口鎮東有一對高大的石麒麟,此處就是南朝齊,梁兩代陵區的總門戶,稱為齊梁陵口。陵口現在僅存一對殘損的石麒麟,東為雙角天祿,西為獨角麒麟。兩只石獸相距約百米,中間隔著一條小河。陵口石刻為現存體積最大的南朝陵墓石獸,長、高度均達到4米,寬約2米,總重量約為30噸。兩座石獸腿部均已殘損,現在用石塊支撐著。頭部也有不同程度殘損,天祿的頭部曾經用石料補修過。從陵口石刻的雕刻風格來看,與齊明帝蕭鸞興安陵石刻的風格很象,高大飽滿,頸…[詳細]
水經村陵墓石刻
  水經村陵墓石刻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水經村陵墓石刻南朝丹陽縣埤城水經山村1988年作為“丹陽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丹陽埤城鎮水經山村東南數十米處,墓今已平。墓前存2尊石辟邪,南北向對列,南為母獸,北為公獸,均是獅子。造型體長而頸短,作蹀躞狀,兩獸動勢對稱,形象健壯飽滿,充滿活力。南辟邪身長1.85米,高1.45米,頸高0.65米,體圍1.62米;北辟邪身長2米,高1.51米,頸高0.73米,體圍1.65米。1978年5月提升入座。此陵有齊前廢帝林王蕭昭業墓之說。…[詳細]
焦山摩崖題記及石刻
  焦山摩崖題記及石刻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焦山摩崖題記及石刻六朝至唐宋鎮江市焦山1988年,“焦山碑林”被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又名寶墨軒,位于鎮江焦山定慧寺東,由摩崖石刻與碑林石刻組成。  摩崖石刻環集于焦山西側峭壁,綿延200余米,氣勢磅礴,存有六朝以來石刻一百余方,真草篆隸,各具風采。歷代書家尊稱“大字之祖”的《瘞鶴銘》原址,即位于此。摩崖上現存唐刻《金剛經偈句》、宋刻《壯觀亭址瘞鶴銘》、《米芾題名題刻》、《陸游踏雪觀瘞鶴銘》等,均屬上品,彌足珍貴。  碑林陳列始于北宋慶歷八年(1048)所建寶墨亭,明代擴建為寶墨軒。鎮江市于1991年在此設焦…[詳細]
南京明征君碑
  南京明征君碑是南京地區保存最好、最大的唐碑,作為化石標本也是全國罕見。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在棲霞寺山門右側,此碑建于唐上元三年(676年),為紀念明征君而立。唐朝明增紹曾幾次被皇帝征為記室參軍、國子博士等,他都“稱疾不就”,隱居深山,故稱“征君”,又稱“隱君”。據說這塊碑得以豎立,是明增紹的第五世孫明崇儼在唐高宗面前爭取到的。明僧紹,字承烈,山東人。劉宋時歷任征直郎、參軍、正員外郎等,人皆稱其為征君。南齊時隱居,后舍宅為寺,稱棲霞寺。碑為唐上元三年(676)所立,全名攝山棲霞寺明征君之碑。文是高宗李治所撰,唐代著名書法家高正臣書,王知敬篆額。碑背面刻有高宗親筆棲霞2字,筆勢雄健,神采奕奕。碑文…[詳細]
惠山寺經幢
  惠山寺經幢,在無錫惠山寺古華山門內兩側,南側為唐陀羅尼經幢,北側為宋大白傘蓋神咒幢,兩幢中間相距10米。唐陀羅尼經幢,建于唐乾符三年(876)。高6.26米,底部直徑1.48米。由幢基、幢身、幢頂三部分組成。幢基為三組八角形束腰式基座,底部為束腰形須彌山;中間一組底座上滿刻海水紋,八角形束腰上浮雕獅子四個,姿態各異,上乘覆蓮瓣托座;上面一組八角形束腰上面刻壺門式龕八個,內雕佛像,結跏趺坐,其上為仰蓮瓣,仰蓮之上為八角形座,每面刻欄桿,轉角處為蓮瓣首望柱。幢身立于欄桿石座之上,作八棱形石柱,遍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系白鹿山人李端符書。幢身上部為八角形寶蓋裝飾,角隅處均飾獅首,口銜連珠狀瓔絡帶。寶蓋…[詳細]
丹陽唐中和銅鐘
  丹陽唐中和銅鐘中和銅鐘原系丹陽城內南大街普寧寺法物。中和銅鐘高2.14米,厚0.11米,口徑1.41米。口沿鑄以寬廓,唇六曲,鐘體黑幼綠,分三段澆鑄,痕跡清晰;凸鑄旋紋和豎向線條將鐘體分成八個部分,腰箍上下各四,內鑄矩形和梯形幾何紋樣,布圖簡樸大方,鐘鈕造型為連體雙龍,頭上長有雙角,長舌下垂于鐘頂又微微上卷,身披鱗甲,四足撐立,生動逼真。大鐘銘文稱:“銅鐘重五千五百斤,信女王十四娘捐款鑄造”。據銘文可知,大鐘鑄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中和銅鐘根據現代技術實稱結果為重6025斤,這為研究唐代與現代衡器比率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數據。現存于丹陽人民公園。…[詳細]
保圣寺羅漢塑像
  保圣寺羅漢塑像保圣寺在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離蘇州市以東19公里処的一個有2500年歷史的小鎮甪直(拼音:Lù Zhí)。保圣寺是建于梁朝天監二年(公元503年)的千年古剎。極盛在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當時叫《保圣禪院》,有五千間殿堂,一千和尚,和杭州的靈隱寺齊名。保圣寺博物館藏有國寶——唐代楊惠之手塑的九尊古羅漢像。顧頡剛救了保圣寺羅漢塑像唐楊惠之塑古羅漢像原來有十八尊,但從清乾隆時代(1736年-1795年)到二十世記初都不曾維修過。1918年顧頡剛到甪直鎮訪友,第一次見到保圣寺羅漢塑像群。保圣寺大殿上一幅對聯寫道:“梵宮敕建梁朝,推甫里禪林第一;羅漢塑源惠子,為江南佛像無雙”。…[詳細]
第一山題刻
  第一山題刻,盱眙縣城第一山公園內因在淮水之南,古稱南山。后來北宋書畫家米芾從開封南來,舟行千里,一路平原,直至汴河中才隔淮望見南山,于是賦詩:“京路風塵千里還,船頭出汴翠屏間,莫論衡霍撞天斗,且是東南第一山。”并題“第一山”三字。之后歷代都有文人來游,在“第一山”賦詩抒懷,刻石留記。第一山所屬范圍內的敬一書院、試院、文廟、瑞巖觀、縣署等處,原有題刻172塊,現尚存139塊。按類型分,有摩崖99塊,碑刻40塊;從朝代看,最早北宋,最遲民國。上述題刻,有朝廷官府要員留記。如南宋吏部尚書余瑞禮、龍圖閣學士曾考蘊、開封知府呂嘉間等。有文人學士的手跡。如米芾在第一山秀巖留下題名石刻二塊。賀鑄題有《上已晚…[詳細]
蘇州文廟(蘇州碑刻博物館)
  蘇州文廟位于江蘇省蘇州市人民路南隅。蘇州文廟是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范仲淹任蘇州郡守時創建的,經歷代增修擴建,占地極廣,屋宇甚眾。根據《吳縣志》記載,南宋淳祐年間即有屋宇二百十三間,現存建筑除大成殿外,大部分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建的。大成殿西闊七間,進深四間,重檐廡殿頂,殿前有寬敞的月臺,宏偉壯觀。蘇州文廟現辟為碑刻博物館,內有四大宋代碑刻:地理圖碑、天文圖碑、帝王紹運圖碑和平江圖碑,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價值。“地理圖碑”的大小與天文圖碑相近,碑端正中榜題陽刻隸書“地理圖”三個字。碑刻繪了中國宋代的地形圖,分上圖、下文兩部分,分別為1.24米和0.49米。上部的地形圖,采用了線條和…[詳細]
紫金庵羅漢塑像
  紫金庵羅漢塑像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在洞庭東山西卯塢內。始創于唐代,清代重修。主要建筑雖僅為一殿一堂,但它因有南宋民間雕塑名-潮夫婦塑的“精神超忽,呼之欲活”的羅漢像而聲名遠揚。紫金庵大殿正面巍坐在覆蓮座上的是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迦葉和阿難侍立兩旁;海島觀音壁立“三世佛”后;而各現妙相的十六羅漢分列于大殿兩側的佛龕內。紫金庵羅漢塑像造型十分準確,形體比例適度,姿態生動,容貌各異。有的在凝想,有的在假寐,有的在訕笑,有的在愁思,各種姿態雕塑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長眉”羅漢慈顏善目,滿臉福相;“評酒”羅漢遍嘗杜康,一副醉態;“伏虎”羅漢雖老態龍鐘,然而卻法力無邊,只用手向老虎一招,那斑爛猛虎…[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 | 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看视频 | 日本天堂免费mv小视频 | 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按摩高潮s级中文片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