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一、二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一、二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 1956年10月18日、第二批 1957年8月30日) 1982年3月25日合并調整為128處
寶帶橋
  寶帶橋建成于唐代元和年間(1829)。由當時的蘇州刺史王仲舒主持建造。為籌措建橋資金,王仲舒帶頭將自己身上的寶帶捐出來,寶帶橋之名由此而來。寶帶橋用堅硬素樸的金山石筑成,橋長316.8米,橋孔53孔,是我國現存的古代橋梁中,最長的一座多孔石橋。我們現在所見的寶帶橋是明代正統年間重新修建的。清咸豐年間和抗日戰爭時期,由于英帝國主義和日本侵略者的破壞,毀損已相當嚴重。解放后,人民0根據明代的規模和形制,修繕了這座古橋。寶帶橋不僅改善了大運河和澹臺湖之間的交通條件,而且因其制造精巧,加上周圍有青山綠水相襯,恰擬飄動在水鄉原野上的一條寶帶,更顯綺麗多姿;疖囌境俗103路到底,步行10分鐘可達注:因火…[詳細]
慈云寺塔
  慈云寺塔座落在吳江市震澤鎮。震澤,是太湖的古稱,鎮以湖名,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這個終年流淌著運河水的小鎮上,文物古跡遍布,其中,最為知名的是慈云寺塔。?慈云寺塔位于禪寺山門內庭院中,開門見塔,仰視塔頂,高聳入云,令人肅然起敬。??慈云寺塔,是一座磚身木檐的樓閣式塔,六面五級,總高38.44米,塔底層有?回廊,每邊長7米。?慈云寺內部建筑有其獨道之處。慈云寺塔的塔剎建造精美、比例適度,塔剎約塔高的四分之一,由鐵質的覆?盆、仰蓮、五重相輪、寶蓋、寶珠、受花和銅質的寶瓶組成。仰蓮上鑄刻著明萬歷五年(公元1577年)重修慈云寺塔時的銘文。寶瓶為葫蘆形,上有四條鐵鏈分?別系住四角,角上掛有銅鈴,若遇…[詳細]
隆昌寺無梁殿
  隆昌寺無粱殿在句容市寶華山上,建于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1990年曾進行維修.隆昌寺無粱殿全部用磚壘砌,不用寸本,殿的裝飾都用磚雕制成。在古銅股兩側,有左右兩無梁殿,都是樓閣式。殿頂重檐九脊,內部系磚壘成的拱券,外部是仿本結構殿堂形式的磚雕。屋檐出檐很短,屋角起翹亦不高,形式上與北京北海無梁殿近似,但藝術造型和雕刻更佳。 …[詳細]
蘇州開元寺無梁殿
  位于盤門內東大街11號,1956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現由吳縣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保護管理。開元寺初名通玄寺,三國東吳赤烏年間孫權為乳母陳氏所建。隋開皇九年(589年)吳縣令孫寬廢寺,唐貞觀二年(628年)僧慧重興。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詔令改名。大順二年(891年),孫儒占據蘇州,開元寺被付之一炬。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吳越錢氏遷建開元寺于盤門內現址。宋至明屢經廢興。清咸豐十年(1860年)又毀于兵火,同治十二年(1873年)稍事重修,未復舊觀。無梁殿是開元寺現在僅存的一座古建筑。無梁殿即藏經閣,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原先供奉無量壽佛,又名無量殿;因為都是磨磚嵌縫縱橫…[詳細]
太平興國教寺大殿
  在南通市啟秀路17號院內。在歷代《通州志》上 太平興國教寺稱為,俗稱東寺。寺內清道光九年(1829年)的碑刻稱其為太平興國教寺。該寺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間(1165一1173)。據記載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大殿曾毀于水,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重建,清道光時重修。據記載,寺廟原有金剛殿、地藏殿、朝宮殿等,現僅存大殿。大殿木結構,重檐以山頂,面闊和進深均為3間,平面近于方形,明問四金柱下置淺雕覆盆式柱礎,后兩金柱為瓜棱形。屋架坡度緩和,外檐斗宮栱,明間三朵,次間一朵,梁用月梁并做琴面,門窗槅扇較為古樸。? …[詳細]
朝天宮
  在江蘇南京市水西門內。相傳該處原為吳王夫差所筑之冶城,晉建冶城寺,唐改太清宮,五代吳王楊溥于其地建紫極宮。宋大中祥符(1008~1016)間,改名祥符宮,續改天慶觀,元朝元貞(1295~1296)年間,改額玄妙觀,尋升大元興永壽宮。南京朝天宮是江南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一組古建筑群。位于南京市中心的西南面。古代稱治山,因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在此冶鐵鑄劍,后歷代帝王多在此建寺廟宮殿。明洪武年間(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詔賜名為“朝天宮”,取“朝拜上天”,“朝見天子”之意。清末,朝天宮改為江寧府學和文廟,朝天宮現為南京市博物館所在地。朝天宮景區(含江寧府學和冶山)行政位置:南京市白下區朝天宮6…[詳細]
東林書院
  導游楊時,號龜山,曾受學于理學家程頤,在無錫講學達18年之久。他當年講學的場所,稱為“東林書院”,又稱“龜山書院”。楊時離錫后,書院因年久失修而荒廢。直到明萬歷年間,無錫人顧憲成、顧允成、高攀龍等捐資,在舊址上重建東林書院。此后,東林書院名聲極大,一度成為左右全國輿論的中心。當時無錫的顧憲城、高攀龍、顧允成、安希范、劉元珍、葉茂才和武進的錢一本、薛敷教,人稱“東林八君子”。抗日戰爭勝利后,無錫著名人士因東林書院歲入失修,集議恢復舊觀,發起重修。院內現存石碑坊、儀門、麗澤堂、碑亭、道南祠等建筑。書院里有一幅著名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北磉_了顧憲成為學治世的…[詳細]
蓮花橋和白塔
  蓮花橋和白塔位于江蘇省揚州市。蓮花橋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兩淮巡鹽御史高恒為迎奉高宗弘歷二次南巡而建。因建于蓮花埂上,故名,又俗稱“五亭橋”。咸豐間橋亭毀于兵火,光緒間重修,1933年邑人募資又重修。1949年后,數度整修。橋南北跨瘦西湖上,上置五亭,用28根大紅圓柱支撐,下列四翼,正側共15個券洞,南北總長5799米,青石砌成。五亭皆綠琉璃瓦頂,亭與亭之間有石梁相連,婉轉若游龍,另龍澤、滋香、浮翠三亭有單孔石橋與石岸相接,珠欄畫棟,照耀漣漪。橋基平蓮花橋,結構獨特,造型優美。橋身為拱卷形,由三種不同的卷洞聯系,橋孔共有十五個,中心橋孔最大,跨度為7.13米,呈大的半圓形,直貫東西,旁邊…[詳細]
李園船廳
  李園位于興化市區武安街西側。始建于清咸豐(1851-1860)年間,原為清代揚州富商李小波的私家花園,是一座具有設計風格獨特,建筑技藝精湛,獨具地域特色的水鄉園林。因地形狹長,有“余園半畝”之稱。李園北部為船廳,船廳為園中最富特色的古典建筑。整體呈船狀,船頭朝西,呈“L”字形,共七間,卷棚歇山頂。船頭掛落上方,懸“自在流行”匾額,艙屋中間以大型雙面雕花落地罩分隔。東端與后艙有隔棧,上懸常州書法家汪洵所題“滄浪畫舫”額。后艙南北為三間,南二間與北一間中有圓形落地罩分隔,花罩上方懸清代著名書法家楊峴所題“諒齋”小匾。船廳外部南側正中有一斜面坡道,狀似跳板。船廳西去隔一堵高大的圍墻,原為明代所筑“0…[詳細]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江蘇省連云港市南2公里的孔望山南麓西端。相傳孔子曾登臨此山以望東海,故名孔望山。依山巖的自然形勢,共雕刻出1貼軀各種形態的造像。分成13個組體,刻在東西長17米、高8米的峭崖上。最大的圖像高1.54米,最小的頭像僅10厘米。歷史沿革造像群的題材,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古圣賢遺像”,清《嘉慶海州直隸州志》認為是“諸賢摩崖像”,《漢代畫像全集》認為是“人事起居”,還有人認為是“士大夫階層的人物和武士”,或“供人作樂的被剝削者”。1980年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史樹青首次指出有佛教內容。概括起來約有三方面內容:一曰佛教造像。像群中有高肉髻、頂光、蓮花、施無…[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永久电影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2021 | 亚洲AV激情码国产一区 | 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 亚洲三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