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一、二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一、二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 1956年10月18日、第二批 1957年8月30日) 1982年3月25日合并調整為128處
中山陵
  中山陵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北依青山,南臨平川,依山就勢,氣勢雄偉,使人有仰止崇高之感。孫中山先生1925年逝世于北京,臨終時他希望將遺體葬于南京鐘山,故死后其靈柩暫厝于北京香山碧云寺內,為了尊重他的遺愿,于翌年3月12日在他逝世一周年之日,在鐘山開始建墓,至1929年春落成,同年6月1日就將其靈柩從北京移葬于此。中山陵的設計頗具匠心,整個陵園像一座震民覺醒的大鐘,門前廣場南面石臺上的銅鼎,似鐘頂的掛鉤,半月形的廣場,如鐘頂圓弧,兩側圍墻似鐘形的兩邊,漫長的墓道如系錘的繩子,墓室的圓頂似鐘錘。這是象征著孫中山先生畢生致力于民主革命,喚起民眾-壓…[詳細]
鄧演達墓
  南京鄧演達墓墓園宏偉,總面積達5000余平方米。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南京市鐘山南麓靈谷寺東。鄧演達(1895~1931)字擇生,廣東惠陽人,早年加入同盟會,并參加辛亥革命,曾任黃埔軍校教育長、北伐戰爭時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八一南昌起義時是革命委員會委員。1931年8月在南京被捕,11月被害于南京麒麟門外,當地群眾冒著風險掩埋了遺體,1957年遷葬于中山陵西側。鄧演達是-左派領袖之一,中國民主革命的勇敢戰士,著名的革命家、卓越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中國農工黨的創始人,中國0的親密戰友。他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和革命事業的繼承者,是-的捍衛者,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英勇斗士,…[詳細]
新四軍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
  新四軍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座落在阜寧縣蘆蒲鄉蘆蒲村。紀念塔建造于硝煙彌漫的抗戰年代。新四軍第三師在師長兼政委黃克誠將軍的率領下,擊破了數萬日偽軍的層層包圍,粉碎了敵人的兩次大“掃蕩”,鹽阜大地上灑滿了烈士的鮮血。為昭彰先烈,激勵后人,鹽阜區行政公署決定建造紀念塔,以資永久祭祀。隨后組成建塔委員會,在阜寧縣五區陸莊召開第一次會議,三師副師長張愛萍主持會議,行署主任曹獲秋、八旅政委李雪山和阜寧縣抗日民主政府的領導及地方知名士紳出席,會上研究制定了建塔計劃,并經實地勘察,決定以蘆蒲壽安寺舊址為塔址。1943年6月15日,紀念塔開工。參加建塔的義務勞動群眾近萬人,最多的時候,一天就有近兩千人,連…[詳細]
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辦事處原址
  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位于江蘇省南京市城東長江路東端的梅園新村街道兩側,由中共代表團辦事處舊址、國共南京談判史料陳列館、周恩來銅像、周恩來圖書館等組成,屬于近現代歷史遺跡及革命紀念建筑物。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在這里同國民黨政府進行了10個月零4天的談判。中國共產黨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是中國革命紀念博物館。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長江路東端的梅園新村。1954年籌建,1960年起內部開放。文革-期間,原址封閉。1977年11月,重新對外開放。梅園新村17號、30號、35號是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在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間與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的機關駐地…[詳細]
淮海戰役碾莊戰斗革命烈士紀念碑
  淮海戰役碾莊戰斗革命烈士紀念碑   紀念碑座落在市區西16公里處,碾莊鎮南側,系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碾莊是淮海戰役的著名戰場,碾莊戰斗所取得全殲黃百韜一個兵團、五個軍部,十個整師共計十余萬人的勝利,結束了淮海戰役的第一階段,為整個戰役的全勝奠定了基礎,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紀念此戰英勇犧牲的烈士,1958年6月,邳縣縣委,縣人委決定并奠基興建紀念碑,1960年2月竣工。碑體高18.5米,正面及左右側分別鐫刻著-,陳毅、-題詞,背面為縣委,縣人委撰寫的碑文。碑的下方刻有沖鋒,支前、支援、勝利四幅浮雕。整個陵園占地96畝,其中烈士墓地36畝,此處長眠著3700多名英勇獻身的烈士。…[詳細]
石頭城遺跡
  石頭城遺跡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石頭城遺跡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南京市清涼山1988年作為“南京城墻”部分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南京城西清涼山西麓的石頭城,因巖石陡峭,勢如猛虎,故有“石城虎踞”之稱。公元211年,三國吳大帝孫權把政治中心遷來南京。次年,在石頭山楚國金陵邑的基礎上修建了著名的石頭城,作為吳國最主要的水軍基地。石頭城周長七里一百步(約合3公里),南開二門,東辟一門,西北面以江為池。城為土墻,東晉改用磚砌;城基則利用清涼山的天然巖石,因為清涼山古稱石頭山,所以此城就稱為石頭城。公元230年,東吳將軍衛溫和諸葛直就是從石頭城出發,率領萬…[詳細]
文通塔
  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第一、二批 1982年3月調整公布 文通塔 唐景龍二年(708) 淮安市楚州區 原淮安市內   文通塔舊稱尊勝塔,又稱文峰塔。在淮安市內勺湖公園內,城西北角的運河之畔。始建于東晉大興二年(319年),多次重修。文通塔是一座具有佛教傳統的古建筑,全部是磚結構,無梁柱,現為七層八角形,六七兩層無塔門。內部空腔。五層以上是穹窿式的磚頂,頂上為八角形藻井。塔高約23米,塔身呈拋物線形狀,較優美。1958年、1966年、1979年曾三次修葺,恢復了登塔轉梯和下面三層樓板。東、南增建古式花墻與外界隔開,院門題額“文通塔苑”。苑內花木叢生,塔北勺湖如鏡,塔影倒懸,別有風趣。 關于…[詳細]
海春軒塔
  海春軒塔,東臺市西溪泰山護國禪寺之西海溝河畔此塔全部磚瓦結構,七級八面,高約21米,底層直徑7.2米,每層每面,有神龕供奉神像。中空無梯,無地基,建筑在泥地上,屢遭地震和水災,仍巍然屹立如初。塔的寶頂為銅葫蘆,用“鋒火銅”鑄成,隨著日照光線不同,能變幻成七種色彩。據清嘉慶年間篆修的《東臺縣志》記載:“海春軒塔,在西溪南,廣福寺東側。傳為唐尉遲敬德監造,塔頂有題名。”當時建筑的目的是為了鎮海和導航,故又稱“鎮海塔”。海春軒塔初名為“孝母塔”。相傳唐代開國元勛尉遲敬德幼時隨母逃難曾經過西溪。那時,西溪為海邊漁村,漁民出海捕撈,每遇濃霧或風浪,便有海難發生。每當此時,海灘上老弱婦孺,哭聲一片,十分凄…[詳細]
棲霞寺舍利塔
  舍利塔位于棲霞寺藏經樓南側。相傳隋文帝曾遇神尼,得舍利數百顆。登基后有意重興佛法,乃兩次下詔,要天下八十三州各選一有山水之寺或清靜寺院建舍利塔。并派高僧等分道將舍利子送往各地置于塔。特詔令首先送往蔣州(隋時南京為蔣州)棲霞寺,舍利塔由此而建。隋時,原塔系一座木塔(隋文帝仁壽元年公元601年建成),因歲月剝蝕而毀。至南唐時,佛教又興,南唐杰出文化名人高越和林仁肇主持重修棲霞寺時興工重建,成為今日仿木結構的石塔。高越為之寫了《舍利塔記》一卷。死后亦埋葬在寺院山外的坡地上。舍利塔系石塔,規模雖不大,但造工十分精致,由各種不同形狀的石灰巖與大理石相結合壘砌而成。其結構采取先制就所需石料配件,然后接…[詳細]
云巖寺塔
  云巖寺塔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云巖寺塔五代周顯德六年(959)蘇州市1961年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州云巖寺塔中國古代佛教建筑。俗稱虎丘塔。在江蘇省蘇州市閶門外的虎丘山上。始建于五代吳越錢弘□十三年(959),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自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至清咸豐十年(1860),曾7次被焚,塔剎和塔身頂部及各層塔檐、平座欄桿均毀壞。元至正四年(1344)、明永樂元年至十七年(1403~1419)、正統三年(1436)、崇禎年間(1628~1644)進行過修繕,現塔的第7層就是明崇禎十一年(1638)前后改建的。1961年中華人民…[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看黄a∨无毒网站免费 永久A电影三级在线观看 | 日本码亚洲成a人片 |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v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2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