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3月27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有關規定,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湖北省文化廳提出的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368處、與現有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6處(名單附后),現予公布。
閱馬場孫中山銅像
  閱馬場孫中山銅像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紅樓)大門前,矗立著一尊孫中山銅像。孫中山銅像身著中國傳統服裝長袍馬褂,左手持有禮帽,右手手握拐杖,背襯紅樓懸掛著的十八星旗,莊嚴肅立,持重安詳,目光炯炯,與黃興拜將臺遙遙相望。武昌孫中山銅像建于1931年8月,通高約6米,像高約2.4米,像座占地約20平方米。像底座為銅質,基座系麻石砌成,四周嵌有長方形的漢白玉石。正面原鐫“精神不死”四字,其它三面刻有“橡贊”銘文。五十年代后期,皆被磨平。六十年代初,在正面鐫“孫中山先生之像”七字。1981年和1986年曾兩次進行修葺。以孫中山銅像為中心,周圍環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黃興拜將臺、清新軍第八…[詳細]
田桐墓
  田桐墓位于武漢市武昌區洪山南麓。田桐(1879—1930),字梓琴,湖北蘄春人。曾任武昌起義戰時總司令部秘書長、中華革命軍湖北總司令、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江漢宣撫使。墓坐北朝南,墓冢用花崗石砌筑,圓形穹窿頂,高2.8米,直徑約3米,冢周圍有高1.2米的紅砂石砌筑圍墻。該墓是研究辛亥首義文化的重要實物。(第五批)…[詳細]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位于武漢市武昌區曇華林。1938年4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于此成立,郭沫若任廳長。舊址坐北朝南,兩層磚木結構的西式樓房,緊靠鳳凰山。抗戰初期,該樓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所在地。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是1938年初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在武漢成立的。除了廳長郭沫若,五處處長胡愈之;六處處長田漢,掌管藝術宣傳,下設三科:第一科科長洪深,主管戲劇音樂;第二科科長鄭用之,主管電影;第三科科長徐悲鴻,主管繪畫木刻。據稱,蔣介石考慮三廳需要有一個在思想界、文化界威望高的人主持,認為郭沫若是最佳人選。郭沫若了解蔣介石的為人,開始時拒絕。周恩來找郭沫若談…[詳細]
張難先舊居
  張難先舊居位于武漢市武昌區蛇山山麓。張難先(1874-1968),湖北沔陽(今仙桃市)人,1911年參加武昌起義。抗日戰爭末期,在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下,逐漸轉向支持民主活動。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舊居系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張難先在民國政府任職時所建,又名“靈山窩”,單層磚木結構,張難先在此一直生活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研究辛亥首義文化的重要實物。(第五批)…[詳細]
石瑛舊居
  石瑛舊居位于武漢市武昌區曇華林社區。石瑛(1878—1943),字蘅青,湖北陽新人。中國同盟會會員,曾任眾議院議員、北京大學教授、國民黨一大中央委員、南京市市長等。被譽為“民國第一清官”。舊居建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歐洲十九世紀別墅式建筑,坐北朝南,二層磚木結構,占地面積908平方米,建筑面積326平方米,是研究辛亥首義文化的重要實物。(第五批)…[詳細]
東湖賓館梅嶺毛澤東同志故居
  梅嶺,位于武漢東湖北岸的小山上,是一座單層庭式的別墅,古樸堅實,清靜敞亮,掩蓋在綠樹叢中。 毛主席,從1953年2月到1974年10月,毛主席到武漢一共30次。都住東湖賓館,1960年梅嶺別墅建成,他老人家就住梅嶺一號。其中的梅嶺一號,是毛澤東同志建國以后,除北京中南海外居住次數最多、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按老話講叫“行宮”。因為毛澤東主席生前的44次下榻,因為長期承擔著重要的政治接待任務,武漢東湖賓館——這個被稱之為“湖北中南海”的地方,在世人眼里充滿著神秘。東湖梅嶺位于風景秀麗的武昌東湖之濱,始建于1960年,由梅嶺一號、梅嶺二號和梅嶺三號建筑群落組成,并配備有多種服務項目。院內林路通幽、高…[詳細]
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紀念碑
  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紀念碑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蛇山南麓首義公園內,與辛亥革命武昌首義英雄烈士雕像、孫中山紀念碑水平依次排開。由湖北省暨武漢市辛亥革命武昌首義七十周年紀念大會于1981年主持修建。為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紀念碑采用中國傳統的碑頂建筑式樣,用麻石砌成,坐北朝南,高11米,底座12.96平方米,臺基平面300平方米。碑身正面鐫刻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題寫的金色大字“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紀念碑”。碑座分三層,碑座前面鑲漢白玉大理石,上刻著名史學家章開沅撰、著名書畫家張昕若書的碑文,記述了辛亥革命的歷史,贊揚了孫中山先生和革命黨人的功績。碑座背面,陰刻文為:“辛亥革命武昌首義七十周年紀念大會…[詳細]
黎元洪墓
  黎元洪墓位于武漢市洪山區桂子山東北麓。黎元洪被辛亥革命武昌首義推上風口浪尖,始任“鄂軍都督”,后與袁世凱、段祺瑞斗法周旋,先后兩任民國大總統、三任副總統。1928年6月3日病逝于天津。現在武昌華中師范大學東門里的土公山山坡上,埋葬著這位“民國元勛”。據史料記載,1935年,民國政府為死后7年的黎元洪舉行國葬,在武昌土公山修建墓基,整個墓園占地約百畝,章太炎撰寫了“大總統黎公碑”篆額及墓志銘,由當時的著名書法家李根源書寫。1966年“文革”時墓葬被毀,后在墓冢原址興建了一幢樓房。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黎元洪墓重建。1998年,黎元洪墓被列為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墓園占地約4200平方米…[詳細]
大冶中心縣委舊址
  大冶中心縣委舊址位于大冶市殷祖鎮南山村金公祠。大革命失敗后,大冶地區的革命力量受到極大的摧殘,革命組織遭到嚴重破壞,中共黨組織被迫轉入地下活動。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1928年5月,中共湖北省委派遣特派員吳致民來陽(新)大(冶)地區指導工作,要求迅速發展黨的組織,發動農民武裝斗爭。當時陽新縣各區都恢復了黨的基層組織,大冶縣的革命形勢也蓬勃發展,經請示湖北省委同意,撤銷中共陽大縣委,分別成立中共陽新縣委和中共大冶縣特別支部。中共大冶縣特別支部機關駐南山頭一帶,石勵金任書記。8月,湖北省委對陽新、大冶地區黨組織加強領導,撤銷大冶特支,成立中共大冶縣委。中共大冶縣委下轄4個區委,11個支部,有…[詳細]
均鄖房縣委縣政府舊址
  均鄖房縣委縣政府舊址位于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東溝村。1946年6月,均鄖房縣委、縣政府設此,朱正傳任縣委書記,胡恪恭任縣長。同時,鄂西北第三軍分區司令部亦設此。舊址原為周家老屋,建于清咸豐年間,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積400平方米,建筑面積2025平方米,磚木結構。該舊址是中原突圍的重要實物見證。(第五批)…[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综合伊人77777亚洲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91 | 亚洲色喷福利在线观看 | 正在播放国产对白孕妇作爱 | 自拍亚洲一区欧美另类 | 亚洲五月天婷婷狠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