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蘇氏節孝坊
  蘇氏節孝坊,建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位于上蔡縣城東北30公里的東岸鄉牌坊劉村,北臨小商河,東距東岸村委約5公里。整個牌坊由青石雕成構件,組成高大的牌坊結構。額坊上雕刻有丹鳳朝陽的浮雕,下方雕刻為楷書“旌表處士劉自然之妻蘇氏節孝”文字,下面花板雕刻“二龍戲珠”浮雕。東石柱上聯:“婦德代夫功孝逾金石”,西石柱下聯“母儀為父教節凜冰霜”。東西側對稱分別雕有麒麟、鹿、神獸等浮雕。兩外側邊柱上各為一陰刻人物,頭戴官帽,手持朝笏,身著蟒袍,為福祿二星。石柱上側構件為蓮花圖案。牌坊北側有楹聯,上聯為“廿二七三天地志”,下聯為“雙八孤六圣賢心”。橫聯題:“蘇氏節孝”。從對聯中反映出蘇氏二十二歲時,她的…[詳細]
雷義和·龍義和中藥鋪
  雷義和·龍義和中藥鋪位于西華縣逍遙鎮西街路北。雷義和·龍義和中藥鋪是目前豫東南地區發現的現存不多的老字號建筑。該建筑坐北朝南,為硬山式建筑,分上下兩層。據《西華縣志》記載,雷義和為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由陜西省朝邑縣人雷承祖創辦。龍義和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山西永濟縣人衛潤田創辦。…[詳細]
張氏莊園
  張氏莊園位于西華縣城箕城路中段路東。該莊園主人原為山西省洪洞縣人,明洪武年間遷至西華縣聶堆鎮思都崗行政村小張莊。清乾隆年間,張氏第五世祖張天極遷至西華縣城北,經商開磨房、漆房。張天極去世后,張儉和張讓子承父業。張儉和張讓善于經營,生意日漸興旺。到清咸豐年間,張氏已擁有田地400多頃,建張氏莊園500多間。張氏莊園的整體建筑布局采用了傳統的莊園建筑格式,主要建筑沿中軸線向縱深延續,現僅存樓閣3座和東配房3間。…[詳細]
無極玄穹門(南天門)
  天壇山總仙宮位于王屋山天壇極頂,古稱瓊林臺。相傳軒轅黃帝曾在此設壇祭天,道教稱其為“五岳、四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會之所”。唐代,天壇頂建有三清殿、東西廊廡、軒轅廟及四角亭、換衣亭等,以三清為主要尊神。歷代均有修葺或增建。元初改稱“總仙宮”,由丘處機的弟子李志常題寫宮名,字體端莊雄偉。明正德三年(1508年)增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萬歷二十年(1592年)增建無極玄穹門,俗呼南天門。延至清初,天壇頂有南天門、三清殿、玉皇閣、王母殿、靈官殿、真人祠及東西配殿共12座28間;東側下級建有無生殿、十大名醫殿;再下級為祖師殿、火神殿、東極宮、火極宮、八仙臺、白衣殿以及舍身崖后的老子祠等。這…[詳細]
西關湯帝廟
  湯帝廟、亦稱湯王廟,位于濟源市區宣化街中段,湯帝路最北端,坐北朝南。湯帝廟創建年代失考,據清《重修紫虛元君殿序》載,乾隆、光緒年間先后重修。現存建筑有山門、湯帝殿、關帝殿、元君殿、東西配殿等。主體建筑湯帝殿為明代單檐懸山式建筑,其梁架、斗拱、柱枋、裝修等構件集中反映了明代建筑的時代特征,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2008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塘石關帝廟
  塘石關帝廟位于濟源市西北10公里的克井鎮塘石村,始建年代失考,據清《濟源縣志》載,其為后晉高祖石敬塘家廟。太廟重修于明洪武年間,坐北朝南,原有山門、關帝殿、配殿等數座建筑,現存山門(復建)、關帝殿(明)、東西掖殿四座建筑。山門為三間四柱牌樓式木構建筑,兩側各有掖門一座。關帝殿,面闊三間(9.8米),進深四架椽,為明代單檐懸山式木構建筑。前檐柱有明顯側腳,平板枋為通枋,前檐下施五踩斗拱,外拽拱身斜殺,斗幽明顯,稍間45°出斜拱、要頭,內部為五架抬梁結構,草栿梁架,徹上明造。整體建筑體現多的早期建筑風格,對研究古代建筑風格演變,承襲關系及地方手法有重要的參考價值。2008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北勛石佛寺
  北勛石佛寺,位于濟源市西9公里的承留鎮北勛村,因寺內石佛而得名,該寺創建于唐代,重修于明代,清康熙、雍正、乾隆、光緒、宣統年間多次重修。整體建筑坐北朝南,占地1900余平方米,兩進院落,依中軸線而建,左右對稱。現存山門、中佛殿、后佛殿、東西廂房、方丈室、藏經樓、僧房等建筑。…[詳細]
胡家腦遺址
  胡家腦舊石器地點位于鄭州市二七區侯寨鄉上李河胡家腦村南約100米,地處鄭州西南部郊區的低山丘陵區,嵩山余脈延伸的東北部地帶。馬蘭黃土發育。在沖溝東西兩側斷崖剖面均發現有古人類活動面,遺址分布范圍南北長150米,東西寬120余米,面積約2萬平方米,是一處舊石器中晚期的古人類文化遺址,2006年發現。以沖溝東側斷崖剖面為主,頂部距沖溝底部高約10米,厚2—3米,文化層下為活動面,由北向南呈北高南低,局部有凹坑。人類活動面下部為馬蘭黃土堆積層。文化層內暴露出的有石制品和動物化石。地層內采集石制品標本27件,石制品巖性有硅質巖、石英、灰巖、砂巖、燧石;其中硅質巖9件,石器類型有石片、斷塊;石英8件,石…[詳細]
陳家溝遺址
  陳家溝遺址,位于鄭州市二七區馬寨鎮陳家溝村的北部。2006年發現,是一處仰韶文化時代的遺址。遺址地表發現有豐富的遺物,斷崖剖面暴露有文化層、灰坑、墓葬、房基、紅燒土堆積層等。文化層厚3~4米,局部厚達6米。遺物有陶片、獸骨和石器等。陶器有泥質陶和夾砂陶,以泥質陶為主;陶色有灰陶、紅陶、褐陶、彩陶等;紋飾有繩紋、籃紋、附加堆紋、素面等;可辨器形有罐、盆、甗、鼎、尖底瓶及陶環等遺物。陳家溝遺址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堆積比較厚,為單一的仰韶文化遺址,對于新石器時代時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第五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白寨遺址
  白寨遺址位于鄭州市中原區須水鎮白寨村南的須水北岸,遺址東西長700米,南北寬400米,面積28萬平方米。時代包含了仰韶文化、二里頭文化、商代和東周。遺址中部有一條南北向小沖溝,長450米,將遺址分成東西兩部分。溝東文化層較厚,厚1.5~2米,其東南部250×120米的范圍內經過取土,文化層遺留不多。溝西沒有普遍文化層,其東北部的斷崖上有一寬10米、深2米的大灰坑,內出花邊罐、缸等陶器殘片,另見一片二里崗上層陶鬲殘片;中部斷崖上見到一直徑1米、殘深0.15米的灰坑,內含較多的草木灰,另見一仰韶紅陶缽殘片、二里頭夾砂缸殘片;西北部發現一板瓦坑,直徑1.5米,深0.7米,板瓦內面為布紋,外面為繩紋。…[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大乳高潮专区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欧美特级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