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蔚州玉皇閣
  玉皇閣又“稱靖邊樓”,位于蔚縣城北城垣上。玉皇閣建造至今已數百年,歷經風雨剝蝕,戰亂兵災,雖幾經修建重建,依然完整地矗立于高高的城垣之上,現存仍為明代建筑風格,表現出了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和智慧,是研究明初建筑藝術的重要實例。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皇閣造型獨特,規模宏偉,結構嚴謹,對稱平衡,亭臺樓閣,工藝精細,高樓氣勢宏大,小閣玲瓏剔透,主體突出,陪襯有致,互為競相媲美,樓閣出檐深遠,檐角翹首指蒼穹,似雄鷹展翅欲飛,風鈴清脆悅耳,所有樓閣盡為雕梁畫棟,刀筆冼練,功底深厚。邁進大殿使人肅然起敬,登臨高閣可憑欄遠眺,上扶白云,下履輕風,大有-之感,巍巍賀蘭山,滔滔黃河水…[詳細]
紫荊關長城
  紫荊關,位于易縣城西北45公里處的紫荊嶺上。紫荊關地理位置顯要,關城建在依山傍水,兩峰對峙的廣闊盆地內,四周形成天然屏障,是京西內長城荊關漢朝時為土石夯筑,后歷經各代擴建,修葺,到明洪武初年,則改用石條作基礎,以磚砌面封頂,并用石灰碎石灌注。自明成祖遷都北平(北京)更大興土木,修城建關。在正統、景泰、弘治、嘉靖、萬歷、崇禎年間,都曾改筑、擴建關城,增設城堡、隘口,開鑿盤山道等,使紫荊關形成了一個較完備的防御體系。《畿輔通志》稱:“控扼西山之險,為燕京上游路,通宣府、大同。它是一處重要關隘,位于居庸關、倒馬關之間,與居庸、倒馬合稱“內三關”。紫荊關它是進入太行的要口之一,是“太行八徑”的第七徑,…[詳細]
石家莊毗盧寺
  毗盧寺創建于唐朝天寶年間,宋、元、明各朝均曾重修。原來規模較大,建筑較多,現僅存釋迦殿(前殿)和毗盧殿(后殿)。毗盧殿中央佛臺上供奉的是佛教的本尊主佛毗盧遮那(印度語,意為光明普照),故該寺稱為毗盧寺。毗盧殿的壁畫畫風,承襲了我國古代壁畫的傳統畫法,技法嫻熟,線條瀟灑自如,色彩艷麗,人物形象生動逼真,主次分明,層次井然。壁畫賦色以石綠、朱紅為基調,從強烈的對比中取得調和,色彩豐富而和諧。使用的顏料以礦物質為主。這些顏料穩定性好,保存時間長,雖已經歷了幾百個春夏秋冬,但色彩至今還很鮮艷。壁畫還大量使用瀝粉貼金,整個壁畫看起來艷而不俗,富麗堂皇,光彩奪目。毗盧寺壁畫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技藝精湛,具…[詳細]
千佛庵
  千佛庵千佛庵(第四批國保)時代:明地址:隰縣城西里許鳳凰山巔又名小西天。庵始建于明崇禎七年(1634年),由東明禪師主持興建,清代各朝多次修補。現存建筑多為明末所建。千佛庵坐西朝東,有山門二重,布局分為上、下兩院。上院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左右為文殊、普賢二配殿,兩側有北極殿、馬王祠;下院主要建筑有無量殿、韋陀殿、摩云閣、八卦亭及韋陀殿之上的鐘、鼓二樓。無量殿為下院主殿,面寬五間,前檐插廊,殿內供無量壽佛。大雄寶殿是庵內的精華所在,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前檐插廊,單檐懸山頂,殿頂筒板布瓦覆蓋,琉璃剪邊,中設琉璃方心。殿內梁架徹上露明造,六椽七檁前后單步梁用四柱,梁栿彩畫瀝粉貼金,近似龍鳳和璽畫法。…[詳細]
美岱召
  美岱召四角筑有外伸約11米的墩臺,上有角樓。進入泰和門,迎面就是“大雄寶殿”,佛殿的墻壁上,有色彩斑斕的壁畫,生動逼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南墻正中開設城門,并建有城樓,城門上嵌有明代擴建寺廟時刻的石匾額,上題“泰和門”。城內有順義王家族世代居住的樓院,還有供奉傳為儲藏三娘子骨灰的太后殿,骨灰儲藏在殿內的檀香木塔中。殿內有明代繪制的壁畫,畫面上蒙古服飾的人物像中,有傳為阿勒坦汗及夫人三娘子的畫像,為內蒙古召廟壁畫中獨有的一處。“玻璃殿”為3層樓房,是阿拉坦汗和三娘子接受朝拜的地方。在東北方,有座重歇山頂式建筑,這就是“太后廟”,亦稱“三娘子廟”。美岱召位于包頭市以東80公里,始建于明朝慶隆年間,…[詳細]
九門口長城
  在綏中縣西南境內有一段長44公里,保存基本完好的明長城。綏中境內長城原為兩段,一段位于李家、永安、加碑巖三鄉的西南界,全長31公里,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為徐達所建,屬明萬里長城的主干線薊遼長成。另一段是明萬里長城的支線遼東長城,從錐子山向東南到金牛洞,全長13公里,建于明萬歷五年(1577年)。長城以條石為基礎,外包磚墻,寬5米,高10米,頂外側有垛口,里側有女墻,每250米至500米建有敵臺,每500米至1,000米筑有敵樓,每遇山口、峽谷設關口。九門口一帶軍事防御設施密集、完備。兩敵樓之間相距僅七八十米,在2公里范圍內,有敵樓12座,哨樓4座,戰臺1座,烽火臺1座,城堡1座,布…[詳細]
彩衣堂
  彩衣堂位于常熟城內翁家巷2號。彩衣堂(翁氏故居),為常熟地區規模最大的明清官僚宅邸。此宅在明成化,弘治年間系本邑大族桑氏所有,堂名森桂,隆慶,萬歷年間屬邵武知府,古琴家嚴澍居宅。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大學士翁心存從仲姓處購得,更名為彩衣堂。其子-同治、光緒朝帝翁同酥曾在此度過童年時代。翁氏故居中軸線共七進,其中第三進大廳即為主體建筑“彩衣堂”。廳三開間,硬山五脊頂,五架梁并軒前后廊九架櫞屋。整座建筑高大軒敞,用材壯碩,內部結構和彩繪雕塑極為精美,具有鮮明的明代建筑風貌,廳內彩畫制作精良,內容豐富,圖案古樸,色彩素雅,是我國江南包袱彩畫的優秀代表。…[詳細]
諸葛、長樂村民居
  諸葛、長樂村民居位于浙江省蘭溪市。諸葛鎮是三國名臣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南宋末年,諸葛亮第二十五世孫遷徙于此,至明清兩代興建了三十余座廳堂及大批居住建筑,形成了所謂“九宮八卦陣”的村落布局。現村內仍保存丞相祠堂、大公堂等廳堂及眾多的明清民居建筑。長樂村是宋元之際浙東學派中堅金履祥后裔的聚居地。自明以降,長樂科甲不斷,陸續建起了許多祠堂和雕飾精美的住宅。村中現仍保存了幾十座明清民居建筑,其中包括大宗祠、象賢廳等祠堂,望云樓、金海土等住宅,以及牌坊、過街亭、騎樓等各類建筑。…[詳細]
蒲壯所城
  介紹:位于浙閩交界處的蒼南縣蒲城鄉,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建筑。唐宋以來素為戍守要地,明洪武十七年(1384)為防倭寇而建。蒲壯所城,原蒲州所城,后壯士所因孤立難守歸并于蒲州所,改蒲州所為蒲壯所,現稱蒲城。1996年,國務院公布 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繼而成立文物保護管理所。 其城依山面海,南方正,北弧圓,平面呈“天圓地方”形。城墻周長2400米,高3-7米,底寬6-8米,頂寬4-7米,均用條 石和塊石分內外各三層包砌,中間填夯土。東、南、西三座甕城都呈方形,城樓除西城樓已毀外,另二處尚存。城外留有敵方、 護城河、寨堡和煙墩等;城內街巷至今全無變動,有城隍廟、媽祖廟等三十多處寺廟,還有許多…[詳細]
鎮海口海防遺址
  鎮海地處東海之濱的甬江口,素有“兩浙門戶”,“海天雄鎮”之稱,是我國東南沿海人民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的主戰場之一,具有豐富的海防歷史遺址。鎮海口海防歷史遺址集中分布在甬江入海口,不到二平方公里南、北兩岸的范圍內。鎮海口的海防歷史遺址內容齊全,自成體系,是我國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海防遺址。鎮海口海防遺址,包括甬江北岸鎮海區招寶山的威遠城、明清碑刻、月城、安遠炮臺,梓蔭山的吳公紀功碑亭、俞大猷生祠碑記、泮池(裕謙殉難處)、吳杰故居等八處;甬江南岸北侖區的戚家山營壘、金雞山瞭臺、靖遠炮臺、平遠炮臺、宏遠炮臺、鎮遠炮臺等六處。南北兩岸合計共十四處。這些海防遺址,是中國人民熱愛祖國,不畏-,抗御外侮,自…[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福利视频欧美日韩一区 | 日韩一级毛欧美一级国产一级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的电影手机版 | 又爽又猛又粗国产免费 | 中文字幕在线你懂得 | 久热中文字幕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