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四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四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第四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4月)
原國立中央博物院舊址
  現為南京博物院,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家興建的現代綜合性大型博物館。1933年4月,在國民黨元老、著名學者蔡元培的倡議下,國民政府教育部設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辦公地點設在北極閣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在人才和經費上對博物院支援良多。院舍工程進行一年多后,1937年7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敵機對南京頻繁轟炸,一日數驚,建筑工程不得不于8月底停下來。抗戰(zhàn)期間,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連同所屬的文物,遷往四川、云南等地,幾經遷徙,于抗戰(zhàn)勝利后,又回到南京。日寇占據南京期間,在博物院設有防空總機構,對已完成的部分大加改造,并破壞多處,損失嚴重。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3月,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被正式命名為“南京博物院”。50…[詳細]
新四軍東進泰州談判處舊址
  新四軍東進泰州談判處舊址位于江蘇省泰州市陵園路122號。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國民黨魯蘇皖區(qū)游擊副總指揮部設在這里。1939年至1940年,陳毅三赴泰州,在此與國民黨地方實力派李明揚、李長江談判,團結抗日取得成功。舊址原為西山寺(今泰州中學內),現存清構二殿。大雄寶殿,面闊五間21.5米,進深十一檁17.4米,硬山頂。前有月臺,梁架有一斗九升斗拱。天王殿,面闊五間21.5米,進深七檁12.7米,硬山頂。梁架抬梁式,斗拱一斗六升、一斗九升。1998年陵園路拓寬時將天王殿移至大殿西側,與之齊平。1995年4月,新四軍東進泰州談判處舊址被公布為第四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
  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相傳泰山廟為興化進士、吏部尚書李春芳所建。1941年1月25日,新四軍于皖南事變后在鹽城重建軍部,同年2月27日新四軍軍部遷駐廟內。正殿為新四軍司令部作戰(zhàn)室,軍參謀長賴傳珠在此辦公。后殿為藏經樓,-政委和王前夫婦分別住樓下東、西房內,當中為小會議室,-在這里主持召開過兩次華中局高級干部會議,陳毅也在這里接待過外國友人希伯和羅生特。同年7月,日偽軍發(fā)動對鹽阜區(qū)第一次大“掃蕩”,軍部撤出。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四批1995年4月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1941年鹽城市景點位置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qū)建軍東路159號門票:免費…[詳細]
華中魯迅藝術學院烈士墓
  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殉難烈士紀念碑所在地是建湖縣慶豐鎮(zhèn)北秦莊。該碑高13米,頂端嵌有金色的五角星,五角星下是一面紅旗,象征著在黨的指引下,革命文藝大旗千秋萬代永遠飄揚。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創(chuàng)建于1941年春,院址設在鹽城兜率寺和貧兒院,劉少奇兼任院長。全院分設文學、戲劇、音樂、美術四個系,一個普通班和一個少年班,共有師生400余人。正當這株文藝新苗茁壯成長之時,日、偽軍集中了一萬七千余人,由東臺、興化、射陽湖、陳家洋等地,分數路向新四軍軍部駐地鹽城合擊,企圖一口吃掉重建不久的新軍部。陳毅代軍長根據中共中央華中局的決定,進行反掃蕩戰(zhàn)斗動員,號召駐鹽城的部隊、機關、學校全部分散轉移。魯藝華中分院…[詳細]
淮安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
  中共中央華中分局成立65周年來臨之際,華中分局舊址紀念館在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qū)建成開館,再現了老一輩革命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歷史瞬間,吸引了游客千余名群眾和游客駐足觀看。1945年10月25日,根據黨中央的指示,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華中軍區(qū)在淮安成立,鄧子恢、譚震林分別擔任華中分局正、副書記;張鼎丞任華中軍區(qū)司令員,粟裕和張愛萍任副司令員。華中分局統(tǒng)一領導華中面積約2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2300余萬的73個縣市黨政軍工作,在爭取和平民主、準備自衛(wèi)戰(zhàn)爭、鞏固政權建設、推行經濟發(fā)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蘇中“七戰(zhàn)七捷”、鵝錢鄉(xiāng)土地改革等諸多的輝煌成就。1947年9月華中工委成立,華中分局至此完成…[詳細]
高鳳英烈士墓
  高鳳英烈士墓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四批1995年4月高鳳英烈士墓1947年海安縣沙崗鄉(xiāng) …[詳細]
駐外使節(jié)九烈士墓
  駐外使節(jié)九烈士墓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四批1995年4月駐外使節(jié)九烈士墓1947年南京菊花臺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很快陷入日軍的包圍之中。中國駐菲律賓馬尼拉外交使節(jié)楊光泩、朱少屏、莫介恩、姚竹修、蕭東明、楊慶壽、盧秉樞、王恭瑋等8人駐守異邦,他們拒絕承認汪精衛(wèi)偽政權,同僑界一道從事抗日救亡運動,為保護國家、民族和僑胞的利益與日本侵略者進行頑強抗爭。1942年1月,楊光泩等人被日軍關押。日軍不顧國際公約于4月17日將8人秘密槍決。1945年,日軍殘忍殺害了同樣頑強抗爭、誓死不降的駐山打根領事卓還來。民國政府駐外使節(jié)九烈士墓位于南京菊花臺公園內。抗戰(zhàn)勝利后的第二年,九烈士的…[詳細]
總前委、三野司令部舊址
  總前委舊址位于丹陽城河路寶塔弄5號。在丹陽城河路寶塔弄5號的戴家花園(戴則鈞寓所)。解放之初,中共黨鎮(zhèn)、政、軍、文精英三萬余人,集中丹陽。鄧小平、陳毅等在此指揮解放上海和做接管上海的準備工作。陳毅在此簽署了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第一號令。為解放上海,鄧小平與陳毅在此多次召開會議,制定了“既要保護城市,又要消滅敵人”的戰(zhàn)略,并策劃了接管上海的一系列方法,步驟,5月25日下達總攻令后,第二天早上陳毅率領華東局和司令部赴滬,僅用三日解放了上海。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司令部舊址位于丹陽東門大街46號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鎮(zhèn)江,丹陽相繼解放。陳毅司令員率領的三野司令部于第二天進駐丹陽,設在原…[詳細]
蘇中七戰(zhàn)七捷紀念碑
  蘇中七戰(zhàn)七捷紀念碑位于海安縣海安鎮(zhèn)。1946年夏,在粟裕、譚震林的指揮下,以3萬兵力迎擊國民黨12萬正規(guī)軍的大舉進犯,在一個半月時間內,連打七戰(zhàn),每仗皆捷,殲敵53000余人,繳獲--支14000余支,取得了馳名中外的“蘇中七戰(zhàn)七捷”。1988年,南京軍區(qū)、中共江蘇省委、省人民政府在海安建立了蘇中七戰(zhàn)七捷紀念碑,主體為一座高27米古銅式“刺刀”。“蘇中七戰(zhàn)七捷紀念碑”九個大字由姬鵬飛題寫,其造型別具一格堪稱一絕。1995年被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覺寺橋
  大覺寺橋位于原吳縣車坊大姚村大覺寺遺址前。橋始建于北宋慶歷七年(1047),元至正十一年(1351)重建。梁式石橋,面為武康石,基礎為青石,其金剛墻以塊石錯縫累迭而成。寬2.70米,長5.15米。橋面由五塊略帶拱勢的長石條組成,中間三塊較寬,兩側各有一塊略高,組成沿口。沿口石側面雕飾精美圖案,東側為二龍戲珠,西側為寶珠、蝙蝠、仙人、天馬等。梁頭雕捧缽金剛力士,形象十分古樸。大覺寺橋是研究宋元財運雕刻藝術和建橋技術的寶貴實例。1995年4月19日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V观看 | 色多多99在线热播视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免费va在线播放 | 综合福利久久一级免费 | 亚洲免费AV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