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6月8日,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公布。
林州昊天觀
  昊天觀位于安陽林州任村鎮任村,當地人俗稱“北廟”。院落呈平面長方形,占地面積1350平米,是一處供奉祭祀玉皇大帝的道教活動場所。昊天是中國神話中玉皇大帝的名字,是中國民間信仰的最高神靈。玉皇大帝又名玉皇、玉帝、昊天金朔闕玉皇大帝,原為道教的四大天帝之一,后來成了受全民崇拜的最高神靈。玉皇大帝起源于上古時期人們對天帝的崇拜,當時的古人認為風雷雨電、雹雪霜凍等自然現象,全是由天上的神仙操縱。這些神仙的最高統帥就是天帝(中國民間俗稱老天爺)。于是,便產生了玉皇大帝的形象。在古人的心目中,要想過上安居樂業、風調雨順的日子,就必須敬奉好天帝。昊天觀之類的祭神場所便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任村昊天觀始建于明…[詳細]
彰善橋
  在安陽市西南數十公里的龍安區馬投澗鄉大屯村,有一座迄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的石拱橋——彰善橋。今年6月,彰善橋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藏身于鄉下沉寂了千年的石拱橋,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精美的石刻藝術,再次引起了世人的關注。彰善橋呈南北走向,橋體通長48米,寬6.7米,高7米,橋上兩側各有望柱12根,裝欄板18塊,石欄桿至今保存完好,兩側望柱頂端各有10個形態各異的石獅,左側北起第二根望柱頂端的石獅就是現存僅有的宋代石獅。兩塊抱鼓石矗立在橋的兩端,以增加橋梁的穩固。關于彰善橋上被損毀的石獅還有一個傳說:離彰善橋數里地有個油坊,夜里經常出現油被偷的情況,卻找不出偷油的人。油坊的伙計…[詳細]
玄武帝廟
  玄武帝廟位于河南省內黃縣西南25公里高堤鄉嘴頭村,玄武帝廟始建于元代,歷經元、明、清多次修葺。穹窿頂,門頭掛檐,屬豫北少見。廟宇的檐部磚雕和門窗處石雕豐富多彩。身建廟以來,歷經數十次地震、水患。對研究建筑物的防震、抗洪都有極其重要的價值。2006年6月8日,玄武帝廟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慈源寺
  慈源寺位于河南省安陽市林州橫水鎮馬店村內,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據《重修林縣志》記載:“慈源寺,縣東南馬店村南,唐貞觀時(公元627—649)建。”宋、元、明、清時期曾數次修葺,現存有三進院落,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三教堂、文昌閣、祖師殿等,是目前林州規模最大的古建筑群,1999年被公布為林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慈源寺內天王殿、大雄寶殿為佛教建筑,祖師殿、關公殿為道教建筑,文昌閣為儒教建筑,中軸線上最后一座建筑明確起名為“三教堂”,這種情況在我國現存寺、觀中非常罕見,是儒、道、佛三教在我國歷史上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最珍貴的證據,為研究我國的宗教發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例證。寺院建筑結構形式眾…[詳細]
滑縣大王廟
  滑縣大王廟,明代古建筑,是大運河滑縣段的重要遺存古跡,據記載,大王廟是明萬歷十八年由做鹽業、綢緞業等八大商家集資建造,原名“十方院”。在十方院內,建有大小廟宇三十余座。建國后遭漸次拆除,僅剩明代大王廟正殿。該殿座屬“一殿一卷”勾連搭式建筑,大殿坐東朝西,俯瞰衛河,這里供奉的全是與水有關的“神”:大王廟正殿供奉的謝、黃、張、李、朱五位大王是我國歷史上與治水有關的五位先賢,即:南宋謝緒,明代黃守才、張居正,戰國李冰,清代朱之錫。寄托著當年古鎮商戶為祈求衛河安瀾、水運通暢的美好愿望。…[詳細]
孫氏民居
  孫氏民居位于安陽市西南龍安區馬投澗鄉上毛儀澗村。站在村東南石崗上俯瞰孫氏宅院,青磚藍瓦,瓦樓連片,閱臺樓閣相互輝映,成為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早有“小北京”之稱遠近聞名于世。2006年6月被列入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東漢章帝年間,曾有一修士,姓毛名儀,隱居東閣間內,故名曰:上毛儀澗,到明朝未年,孫氏先祖孫代遠來到上毛儀澗落戶。從清朝順治14年到民國六年,孫氏先租先后興建了五處三院九門拱照宅院。共建樓房23座68間,瓦房64座266間,占地7500多平方米。孫氏舊宅坐落在東河北岸三面環山,南面環水門前河北岸有白龍廟院后有白龍石洞,何邊有白龍潭,常年流水不斷,河道形如長龍繞門而過向東北延伸,百姓…[詳細]
大伾山古建筑群
  大伾山不僅自然景觀優美,而且文物古跡薈萃。唐宋以來,歷代寺廟亭閣星羅棋布。現存古建筑群9處,王陽明、王鐸歷代名人摩崖題刻460余處,古柏426株,新建景點4處。山門在伾浮路東端大伾山西麓,為仿漢闕式,面闊16米,高9米,山門座東向西對稱分布,兩端為仿漢石闕,兩層單檐平頂,中以敞廊頂相連。坊額懸掛書法家羅工柳書“伾山仙境”橫匾。山門前為三級月臺,月臺南北均有馬道。大伾山山門建筑氣勢宏偉,游人對其嘆為觀止。百猴路百猴路是大伾山景區內從山門通往山上的必經之路,因路兩旁青石欄板和望柱頭均雕有形態各異的猴子,故名。浚縣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民間藝術之鄉,為弘揚民間藝術,于1986年創建了百猴路。自山門至大伾…[詳細]
廣唐寺塔
  廣唐寺塔白馬塔坐落在河南省延津縣西北塔鋪村廣唐寺內,始建年月無考。現存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修廣唐寺塔記碑》載有:“廣唐寺創于古酸邑,……及黽遷通郭,居人列寺之東向,及以塔名鋪。”明代詩人越應揚題《廣唐古塔》詩一首。“靈鷲連峰出化城,法云空寂念無生。茲航肯度諸方便,一拯民窮即大乘。”廣唐古塔這里曾是佛教勝地,進入這自由無礙的境地,一切煩惱皆無。據其建筑結構與風格判斷,不早于宋代。據當地群眾傳說,該塔修至八層,因水患停工,塔頂至今未封。白馬塔亦為六角形0式磚塔,其外部輪廓,因三層以上逐層明顯收縮,故稍呈拋物線型。各層飛檐均用青磚雕花疊澀砌成,上面為花檐,下面磚雕斗拱及仿椽頭,各層高度不…[詳細]
凌云寺塔
  凌云寺塔位于輝縣市高莊鄉六臺山村南側六臺山凌云寺舊址之上。其周圍群山環抱,南有金掌山,北有佛領山,東有蘇門等山,西為太行山,堪稱勝境。因其屬蘇門山系,歷史上又稱“蘇門凌云寺”。寺院創建年代不詳,該塔現存為元代風格。塔體為樓閣式磚塔,六級,八角。通高11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構成。塔體砌筑為磚縫不岔分,磚雕斗拱、假窗、檐部等構件均有明顯元代之特征,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2006年,河南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合河石橋
  合河石橋 位于新鄉市西12公里。因丹河、百泉河、石門河、黃水河等在村北匯流入衛河而得名。明嘉靖元年(1522年)村北衛河上游修三孔石橋一座,萬歷元年(1573年)又把原石橋下移210米重修,今尚存。1949年春,人民解放軍南下部隊一部,曾經此橋。…[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天天噜啦在线播放 | 日韩AV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 日本免费高清aⅴ乱码专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在线观看 | 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码 | 婷婷网亚洲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