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6月8日,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公布。
三義觀
  三義觀建于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位于潢川縣南城的南海湖北岸。該觀坐北面南,觀內大殿供奉“桃園三結義”的劉備、關羽、張飛的塑像。現存的山門(3間,長10.8m×寬5m),大殿(5間,長18.6m×寬7.2m),二殿(5間,長18.6m×寬10.2m),三殿(5間,長18.6m×寬11.7m),及東西兩邊的配套邊房共計八十多間房屋,總占地面積4556.52m2,足能讓人窺見這處古建筑當年的宏大規模。觀內大殿前的一樹鐵旗桿,又為三義觀增添了一處氣勢恢宏的新景觀。現存一對完整的鐵旗桿鑄造于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為圓柱體,高21米,重35000斤,直徑28厘米,它鑄造精細,疏密有致,標…[詳細]
鹿邑文廟大成殿
  文廟大成殿即黌學堂,位于鹿邑縣城內紫氣大道北縣委院內。大殿座北朝南。據清代光緒版《鹿邑縣志》記載,鹿邑文廟始建于元至正年間(1341-1369),為歸德守觀志能創建,后毀于兵。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知縣韓 重建。崇禎末又為流寇所焚。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知縣閔三元復建。康、乾、嘉、咸各朝均有修葺。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縣人集資又予翻新。文廟原有兩廡、戟門泮池、太和之氣、萬古日月牌坊、欞靈門、大門、屏墻等建筑,是一處規模龐大的縣府學宮。大成殿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等皇帝所頒御書匾額。今僅存大成殿,為清代建筑。大殿面闊五間23.50米,進深三間14米,…[詳細]
周口弦歌臺
  弦歌臺在縣城西南隅湖中,臺高3米,整個建筑屹立于水中高臺上。原為東漢靈帝時陳王劉寵的苑臺,唐開元中(720年左右),為紀念孔子厄于陳,移孔子廟于上,故又稱“絕糧祠”“厄臺”。1962年4月被淮陽縣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漢書·孝明八王列傳》載:陳王寵(劉寵)善-射,中平(180年左右)中,黃巾賊起,郡縣皆棄城走。寵有強-數千張,出軍都亭,國人聞王善射,不敢反,故陳獨得完,百姓歸之者眾十余萬人。《太平寰宇記》載:“有陳王-臺,開元中移孔子廟于其上。”清順治《陳州志》載:“厄臺,在州城外西南隅,世傳為孔子絕糧處。明成化六年(…[詳細]
南姚關帝廟
  南姚關帝廟位于濟源市承留鎮南姚村。該村是古代的交通要道——古軹道,也叫軹關陘,太行八陘之一,是從山西到河南的唯一通道,而關帝廟就座落在此道上,曾為來往商旅行人駐住的場所。據清乾隆十年《歷代會首碑》載,關帝廟創建于清順治年間,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曾多次重修。關帝廟坐北朝南,依中軸線而建,左右對稱,占地約3000余平方米,現存山門、拜殿、關帝殿、鐘樓、東西配殿、東西道房以及隔河而建的戲樓等建筑。關帝殿為關帝廟的主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椽,建筑結構方法和做法承襲了明代建筑手法,是一座保留有明代遺風的清代單檐懸山式建筑。殿內梁架彩繪、壁畫以及拜殿、東西配殿墻壁上的彩繪壁畫,保存完整,色澤豐潤,對了解…[詳細]
清虛宮
  清虛宮位于王屋鎮清虛宮村,大店河畔,北依崗丘,南臨開闊的河谷平地,景色秀麗,環境幽雅,被稱為“蛟龍吐玉”之寶地。清虛宮創建于唐代,原名清虛觀,為王屋山道教三宮之一。因地處清虛小有之境而得名。始建于王母洞前。元元統二年(1334年)重建時移于現址。清代再次重建。清虛宮座北朝南,依中軸線而建,次第為山門、三清大殿、玉皇閣。東有關帝殿、東王公殿。西有玄壇殿、西王母殿。現存建筑有三清殿、西王母殿、關帝殿,均為清代建筑。三清大殿,面廣五間(15.98米),進深四間(11.98米),系清代大型單檐懸山式木構建筑。西王母殿,面廣三間(8.90米),進深兩間(5.48米),系清代單檐懸山式木構建筑。宮內原有碑…[詳細]
楚灣遺址
  楚灣遺址位于滎陽市南11.5公里的崔廟鄉楚灣村東、西、北3座大土崗上。北有索河、東有七寸河,遺址處在兩河之間交匯地帶,總面積約33萬平方米。土崗的斷面暴露的文化層,厚約4米,最厚處達6米。可見房基、窖穴、灰坑等。窖穴中含大量燒土塊、陶片等。其中有不少白衣彩陶,器形有鼎、缽、盆等;石器有刀、鏟、斧、球等,其中石斧數量最多。楚灣遺址內涵豐富,是滎陽市南部索河流域發現的最大一處仰韶文化遺址。第四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娘娘寨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至周娘娘寨遺址位于鄭州市滎陽市豫龍鎮寨楊村西北約200米,是西周至戰國時期的古城址,2006年6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北索河環繞而過,隔河與前袁垌、寨河而望,傳說為北朝時候的一個村寨。現遺址中心尚保留有一高出周圍3米的土臺地,近代曾利用為寨,寨平面呈方形,南北長250米,東西寬239米,周長約980米。寨墻基本上保存較好,尤其是其東寨墻,絕大部分高出地面3—5米,其它三面墻體現存高度一般在1—2米之間,厚約2—3米之間。部分墻體經過夯打,夯層明顯。在夯層中見到有大量商周時期的陶片,斷面暴露有灰坑、墓葬。河南滎陽娘娘寨兩周城址,經過多年發掘,特別是2008年的工作,已基…[詳細]
秦王寨遺址
  時代:新石器秦王寨遺址位于河南省滎陽市西北20公里的北邙鄉秦王寨村西部,遺址西臨黃河,南依啞巴溝,北是寨溝村,東為平坦的農田。東西長300米,南北寬100米,面積約3萬平方米。1922年瑞典人安特生首先發現。是中國最早發現的4處仰韶文化遺址之一。秦王寨遺址因發現的時間較早而被學術界作為秦王寨類型的典型遺址。1987年3月4日,被公布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在遺址表面,陶器、石器殘片甚多,文化層最厚處達7米,斷崖上暴露出的灰坑之大,在滎陽同類遺址中所僅有。陶器以泥質紅陶為主,間有黑陶和夾砂陶器,陶胎厚薄均勻,其中紅陶中的白衣紅彩、紅衣黑彩圖案繁多,有菱形、月亮形等,均制作精美。秦王寨遺址因發現較早…[詳細]
金鐘寨遺址
  金鐘寨遺址位于新鄭市區北15公里的新村鎮金鐘寨村東。該遺址在1985年4月文物普查中發現。遺址南邊是溝,東臨黃水河,面積約10萬平方米,20世紀70年代平整土地時遺址上部被挖去1米多,現存文化層1—3米,內涵相當豐富。出土石器有斧、鏟等,陶片中可辨的器形有鼎、鬲、罐、盆等。紋飾主要有繩紋、方格紋,另外還出土有鹿角、蚌殼等。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2003年5月,在調查中又新發現新砦二期文化遺存,主要分布在東半部,文化堆積較厚約1—2.5米左右,還發現有灰坑等遺跡。采集有罐、甕、碗、澄濾器、三足盤、器蓋等陶器殘片。金鐘寨遺址面積約10萬平方米,包含有龍山文化、新砦二期文化遺存,遺物十分豐富而具有代…[詳細]
人和寨遺址
  人和寨遺址位于新鄭市區西部約7.5公里的辛店鎮人和寨村西。該遺址面積約20萬平方米,是一處包含龍山文化、新砦期文化、夏、商文化以及夏商城址在內的多時代遺址,其歷史至今已長達4千多年之久,這在中原地區的古聚落和古城址中都具有其獨特性。鄭州地區的龍山文化遺址并不少,但龍山中期文化遺存卻并不很多,這里的龍山中期文化可稱是較為豐富的一處。鄭州地區的古城址也已發現多處。新砦期文化和二里頭文化以及商文化共存的城址僅有新砦城址,該城址的發現為第二處,它為解決龍山文化與新砦期文化以及二里頭文化的承襲關系,特別是新砦期文化的分布狀況,及其不同地域特征,與文化性質等諸多學術問題,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重要意義。在…[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又爽又猛又粗国产免费 |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va丝袜 | 中文字幕HD天堂字幕乱码五月 | 日韩精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 中文方字幕亚洲本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