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武城墻
  崇武城墻位于福建省惠安縣南70里瀕海的尖岬上。崇武城背靠大陸,其余三面臨海,古又稱“小兜寨”。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在此設置了軍事機構——“小兜巡司”。明初又在此設“守御崇武千戶所”,開始用“崇武”之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奉命經略海防,始建城池。崇武城是中國至今保存較完好的古代濱海石城之一。崇武城墻是用花崗巖石砌筑的,城周長2456.7米,城基寬5米,高7米,四面均設有城門,城門上建有門樓。東、北、西三面有月城,東、南、北三道城墻上各設有烽火臺一座。永樂十五年(1417年),又將城墻增高了1米多。崇武城建筑后的百余年中,倭寇未能入侵,海防平安。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詳細]
興城城墻
  興城城墻位于遼寧省西南部的興城。興城古城是明代的寧遠衛城,清代的寧遠州城,是中國現存古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城始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重修。古城依山傍海,雄偉壯觀,平面呈正方形,每面長約880米,四面均辟有城門,四角設臺,面積約60萬平方米。城墻通高10.1米,女墻高1.7米,底寬6.3米,上寬4.5米,外面以青磚砌筑,內面則以毛石。城門上原均有城樓,現僅存南門和西門上兩座。四個城門都建有甕城,現在都已經拆除或部分拆除了。興城古城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明代名將袁崇煥曾駐守于此,數次擊退清兵。明天啟六年(1626年)一月,清太祖努爾哈赤率兵十三萬圍攻寧遠城,傳…[詳細]
正陽門
  介紹正陽門始建于明永樂十七年,原名麗正門。因其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又有“前門”之稱。正陽門是老北京“京師九門”之一,它集正陽門城樓、正陽門箭樓與正陽門甕城為一體,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體系。據地方志上記載:當時的城樓、箭樓規模宏麗,形制高大;甕城氣勢雄渾,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五百年來,正陽門飽經滄桑,幾毀幾修,現僅存城樓和箭樓,是目前北京城內唯一保存較完整的城門。城樓上有北京民俗民覽館。前門是正陽門的俗稱,包括箭樓和城樓,原由甕城墻連為一體,后因修路分割成了兩個部分。但一般人們也把大柵欄那個地方叫做前門,所以說嚴格意義上來說,前門的概念是一個區域,范圍是正陽門和它前面的珠寶市、大柵…[詳細]
清遠樓
  清遠樓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古城宣化正中,又名鐘樓,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明朱元璋第十九子曾在清遠樓西側建上谷王府,屯兵以御外夷。1744年,乾隆皇帝北巡路過宣化府,投白銀10萬兩重修清遠樓。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宣化,義和團首領大阿吾曾在清遠樓鳴鐘聚義,率眾設伏于城北煙筒山處,痛擊聯軍,殺死德軍指揮官約克上校。“文革”期間清遠樓遭受嚴重破壞。1986年,文化部主持對清遠樓進了全面修復。1988年,清遠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清遠樓正上方向下看,由7.5米高的青瓦堆積的底座上,高17米的樓身很像十字形的建筑物。樓臺底座開有東西南北四個左右對稱的拱形城門。南與昌平、北與廣靈…[詳細]
光岳樓
  光岳樓,亦稱“余木樓”、“鼓樓”、“東昌樓”,位于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古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在《中國名樓》站臺票紀念冊中,光岳樓與鸛雀樓、黃鶴樓、岳陽樓、太白樓、滕王閣、蓬萊閣、鎮江樓、甲秀樓、大觀樓共同組成中國十大名樓。光岳樓為中國既古老又雄偉的木構樓閣,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過渡的代表作,在中國古代建筑史上有著重要地位。1988年光岳樓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有“雖黃鶴、岳陽亦當望拜”之譽。建造背景明王朝建立初期,北方的局勢很不穩定。為了防御蒙古族統治集團復辟,平山衛指揮僉事陳鏞,從明洪武二年到五年,將筑土城改筑為磚城。為“嚴更漏而窺敵望遠”,報時報警,又用修城…[詳細]
岳陽樓
  岳陽樓坐落于湖南省洞庭湖畔、岳陽市西門的城墻上。岳陽樓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騰王閣齊名,并稱為中國長江流域的“三大名樓”。登樓俯瞰洞庭湖,水面煙波浩淼,蒼蒼茫茫,水天一色,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美譽。岳陽樓傳說是三國時吳國著名將領魯肅訓練水師的閱兵臺。至唐開元四年(716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在此修建樓閣,正式定名為“岳陽樓”。同時代的詩人杜甫有詩《登岳陽樓》曰:“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圻,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宋慶歷五年(1045年),騰子京守巴陵郡時重修岳陽樓,并請范仲淹作千古名作《岳陽樓記》。范氏在文中不僅將四周的景物、早…[詳細]
廬山觀音橋
  觀音橋,座落于廬山東南麓的星子縣境內,由白鹿洞循九星公路南行,經五里公社再折向西北行數公里,即可見一座石橋橫跨高崖,這就是著名的千年古橋——觀音橋。觀音橋又名棲賢橋或三峽橋,建于北宋初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它是一座石造單孔橋,長24.4米,寬4米,橋面鋪以大石,兩側砌有石欄,橋孔內圈由七行長方形石首尾相銜,凹凸榫結,漸彎呈弓形。在橋孔正中石塊上刻有當日造橋的能工巧匠的名字:“……江洲匠陳智福、弟智汪、智洪”。觀音橋,被譽為“南國橋梁建筑上的一顆明珠”,千百年來任憑橋下“銀河傾瀉,起蟄千雷”的三峽澗水狂奔撞擊,橋身卻安然無恙,至今經受汽車重壓仍巋然不動。難怪游人觀賞古橋,遙想當年陳氏兄弟憑著…[詳細]
惠安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位于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洛陽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也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只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北宋泉州太守莆田人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據史料記載,初建時橋長三百六十丈,寬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模巨大,結構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寰宇。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詳細]
潮州廣濟橋
  廣濟橋,即潮州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又稱潮州湘子橋。在潮州城東門外,全長518米,橫臥在滾滾的韓江之上,東臨筆架山,西接東門鬧市,南眺鳳凰洲,北仰金山,景色壯麗迷人。湘子橋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啟閉式橋梁,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該橋始建于宋乾道七年(1171),初筑石墩1座,置大船86只,架舟為梁,拴以大繩,成為一座浮橋。至明正德八年(1513)始建橋墩24座,其中,東段13座,西段11座。橋墩、橋梁均以巨石砌成,石梁長13米至15米,寬近1米,橋中間以18只梭船連成浮橋。正德八年(1513)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該橋…[詳細]
紹興古纖道
  古纖道位于浙江省紹興市。古纖道原名為“纖塘”、“遠道塘”、“纖道橋”。始筑于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它沿瀟、紹、虞運河而建,從東向西貫穿紹興全境,綿延40多公里,與今天的杭甬鐵路、公路并行,是古代行舟背纖的通道和避風的屏障。古纖道從唐代修筑完成起,曾經多次毀棄和重修。今存古纖道的中心部位在柯橋至南錢清一段,長達7公里,寬1.5~2米。纖道時而兩面臨水,時而一面靠岸,地勢時而險峻,時而平坦。處于水中的纖道,大約每隔二米砌一橋墩,用以調濟水源。橋墩上以三直一橫的條石平鋪,猶如水中的飄帶蜿蜒不絕,獨具水鄉風貌。靠岸的纖道全部使用條石從水底實砌,面鋪長方形的青石。古纖道上有平橋、拱橋、梁式橋數百座…[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观看911国产精品 | 日韩亚洲欧洲美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视频区一区二区三 | 亚洲AV日韩AV高清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