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鐘山石窟博物館
  子長縣原名安定。邊區政府成立前,其縣治一直在安定鎮。鐘山石窟就位于距安定故城10里的鐘山南麓,秀延河畔。距縣城15公里。鐘山石窟,又名石富寺、萬佛巖、普濟寺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代安定八景之一,被國內外專家譽為“第二敦煌”。石窟保護區包括鐘山石窟、蕭寺宮、石宮寺磚塔、惠善大和尚浮圖塔、松巖大禪師浮圖塔5部分。始建于東晉太和年間。過秀延河石橋,迎面為石窟牌坊。牌坊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北面刻聯“開方便門,登歡喜地”,橫額“鷲嶺飛來”。南面刻聯“自漢自唐數千載相傳勝境,為神為佛億萬年永固皇圖”,橫額“三教圣人”。上有佛、道、儒先祖釋迦牟尼、老子、孔子的造像。牌坊后寺院山門為巨型塊石修砌的拱形門…[詳細]
贛州通天巖石窟
  通天巖石窟位于贛州市西北約10公里處。通天巖石窟是贛州市郊的著名風景區,也是中國南方石窟造像比較集中的一處。通天巖風景區主要由忘歸巖、同心巖、通天巖、翠微巖組成,巖洞深邃,山徑蜿蜒,溪水潺潺,景色秀麗,讓人流連忘返。忘歸巖,因為巖石橫空而出,形狀好似一頭巨獅,故而又稱為“獅巖”。山巖間有一個天然的石洞,每當盛夏酷暑,清風徐來,沁人心脾,令人留連忘返,故而稱“忘歸巖”。在巖壁之間有石龕造像和摩巖石刻。同心巖在忘歸巖的東邊,巖壁間有明朝劉昭文書刻的“同心巖”三個字,還刻有龍虎造型。此處地勢平坦開闊,摩巖石刻和石龕造像依次刻于游路一側的巖壁間,恰如露天的博物館一般,游人可以便走邊賞。同心巖向前,就是…[詳細]
安豐塘
  安豐塘,又稱期思陂,為2500多年前春秋時代楚國相國孫叔敖主持修筑的大型水利工程,曾被譽為“世界塘中之冠”,與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安豐塘鎮境內名勝古跡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豐塘,縣級文保護單位古安豐縣城遺址。安豐塘古稱芍陂,為春秋中葉楚令尹“楚相”孫叔敖主持興建,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孫叔敖輔佐楚莊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與他重視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的富民強國政策是分不開的。,是我國四大古水利工程之一,比都江堰還早300年,素有“天下第一塘”之譽,面積34平方公里,蓄水量1億立方米,塘內盛產銀魚、河蟹、鯽魚、鯉魚、鳊魚、青魚、鱖魚、河蜆等,塘北岸有孫公祠、碑…[詳細]
靈渠
  興安靈渠,與都江堰齊名的秦代水利工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河之一。靈渠的偉大之處在于它溝通了漓江和湘江,使長江與珠江得以通航。自秦代至民國兩千余年來,成了嶺南和中原唯一交通孔道。靈渠全長34公里,分為南渠和北渠,其中南渠全長33.15公里,分四段,大部分為喀斯特地貌,利用的是天然河道,人工只開挖了5公里;北渠的長度雖然只有4公里,但它卻是連通湘江和漓江的航道。如今靈渠景區有俗稱分水臺,可謂是中流砥柱的鏵嘴;用來攔蓄和提高水位,以便將水通過渠道引向漓江的靈渠的樞紐工程-大小天平;三將軍墓、秦堤、飛來石、四賢祠等景致。整個景區古樸典雅,能充分體會“行盡靈渠路,興安別有天”的意境。秦堤在興安靈…[詳細]
它山堰
  它山堰是中國古代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樞紐工程。位于浙江寧波市鄞州鄞江鎮它山旁,樟溪出口處。位于浙江省寧波市西南,唐代大和七年由縣令王元瑋創建。它與國內的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筑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章溪,由于海水倒灌使耕田鹵化,城市用水困難。在鄞江上游出山處的四明山與它山之間,用條石砌筑一座上下各36級的攔河溢流壩。壩頂長42丈,用80塊條石板砌筑而成,壩體中空,用大木梁為支架。位于鄞州區鄞江鎮它山旁,它與國內的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山堰始建于唐太和七年,全長134.4米…[詳細]
莆田木蘭陂
  木蘭陂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南5公里的陂頭村木蘭山下。木蘭陂是中國古代大型的水利工程之一,陂首是堰閘式的滾水壩,長219.3米,高7.5米,分32孔閘門,建有33座陂墩。陂首的南北兩端有兩條共長500米的護陂石堤。陂內的溪水分別經過陂首南北端的“回瀾橋閘”和“萬金陡門”注入總長約120公里的大小溝渠,灌溉莆田的南、北洋平原,最后由沿線300多處泄澇,陡門和涵洞匯入興化灣。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長樂人錢四娘攜金來到莆田,在樟林村旁邊的將軍巖前壘石筑陂,后來因為山洪暴發沖毀了陂首工程,筑陂失敗,錢四娘憤而投水自盡。不久,錢四娘的同鄉林從世進士又捐資十萬緡,在溫泉口筑陂,也因水湍流急,選址不當而告…[詳細]
燊海井
  最令鹽都人引以自豪的,是這口被稱作世界上第一口最早由人工鉆鑿的超千米深井。它在鉆井技術之上,堪稱世界之最。這口井座落在大安區阮家壩山下,占地面積3畝,井位海撥341.4米,處在一口叫做長堰塘的堰塘旁邊。該井開鉆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歷時3年,方始鑿成。井深1001.42米,既產鹵,又產氣。當時,鹵水自噴量每日約14立方米,并且能日產4800-8000立方米天然氣,可供14噸鹽的燃燒。據有關資料記載,當海井鉆成11年后,俄國的謝苗諾夫都于1846年鉆成了口淺井,采出少量井油。再過13年之后,美國的狄拉克才于1859年8月,鉆成一口21.69米深的井,而且只從井里采出1.8噸多的井油…[詳細]
金山嶺長城
  金山嶺長城盤桓在河北省灤平縣巴克什營花樓溝一帶的大小金山嶺上。大小金山嶺位于燕山第一峰霧靈山與古北口臥虎嶺之間,這里的山勢十分險峻,峰巒疊嶂,叢林若海,景色蒼茫。西面的古北口是進關的唯一關隘,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因其地勢險要、軍事位置重要,故被譽為“第二八達嶺”。1980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隊在對長城的保護現狀進行調查時發現了這段長城。金山嶺長城分布在龍峪口、五里蛇口、磚垛口、沙嶺口一帶,長達50多公里,明代初年名將徐達督修長城,隆慶元年(1567年)戚繼光鎮守北疆,繼續興建眾多雄偉森嚴的敵樓和堅實雄渾的敵臺,這里遂成為萬里長城上構筑最復雜、樓臺最密集的一段。這段長城共有敵樓、戰臺158座,建筑…[詳細]
南京城墻
  南京城墻位于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原稱“應天府”,是明初的都城,以高大堅實、雄偉壯觀的明代城垣建筑聞名于世,是舉世公認的第一大城。南京城墻原有內、外兩重,外城為土筑的,已經毀棄,只有麒麟門、仙鶴門等地尚有城基可尋。內城是磚石結構,東盡鐘山南崗,西據石頭,南臨秦淮,北依獅子山、九華山而控后湖。城墻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至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歷時21年。建筑平面呈南北狹長、東西略窄的不規則形,完全是根據地形地勢和軍事防御的需要而修建的。城垣內側周長33.676公里,高14~21米,有垛口13616個,窩鋪(堡壘)200個。其周長不僅在全國的古城中最長,而且也是世界第一的。城垣用巨大…[詳細]
平遙古城墻
  城墻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軍事防御工事,平遙城墻歷史悠久、保存完整。相傳始建于西周宣王姬靜時期,據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當時是特別低矮的城垣,為了軍事防御的需要,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改筑為今日所見到的磚石城墻,而在明清兩代500余年間,先后有26次修繕補建,所以至今保持著明清兩代的城墻風貌,F存的平遙城墻,是我國現存完整的三座縣城城墻之一,而其規模之宏大,建筑之完整又雄踞三城之冠,全長12.8華里。墻高10米左右,環城六道城門,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并且六座城門外均筑有甕城,城墻外每隔40-60米建有一座突出于墻外的馬面,也叫敵臺窩鋪,從建筑的角度講,馬面既加固了墻體,使整座古城堅固墩…[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先锋天堂AV在线网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久久 | 日本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国内综合网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