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聶耳墓
  在太華寺與三清閣之間,有一片緩坡,松柏森森,綠樹叢中,長眠著人民音樂家聶耳。聶耳墓呈琴狀,主體為琴盤,墓穴琴頸,道上七個花臺,呈琴品狀,象征著七個音階;道上的24級石階,示意著他僅活了24歲。琴盤頂部,七塊晶瑩的墨石上,分兩行橫書“人民音樂家聶耳墓”。墓地設計新穎,構思精巧,既富于特點,又顯得莊嚴大方;聶耳原葬在高至華亭寺之間公路西側上方,墓系青石鑲砌,簡單樸素,有徐嘉瑞撰寫的碑文。1954年,人民政府進行培修時,由郭沫若重撰碑文。1980年,根據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重建新墓,同年5月13日,遷葬于此;聶耳生在昆明,死于日本。日本人民為紀念聶耳,表達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情誼,1954年11月1日…[詳細]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江蘇省連云港市南2公里的孔望山南麓西端。相傳孔子曾登臨此山以望東海,故名孔望山。依山巖的自然形勢,共雕刻出1貼軀各種形態的造像。分成13個組體,刻在東西長17米、高8米的峭崖上。最大的圖像高1.54米,最小的頭像僅10厘米。歷史沿革造像群的題材,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古圣賢遺像”,清《嘉慶海州直隸州志》認為是“諸賢摩崖像”,《漢代畫像全集》認為是“人事起居”,還有人認為是“士大夫階層的人物和武士”,或“供人作樂的被剝削者”。1980年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史樹青首次指出有佛教內容。概括起來約有三方面內容:一曰佛教造像。像群中有高肉髻、頂光、蓮花、施無…[詳細]
慶陽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位于西峰區董志鄉境內,距市區25公里。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歷經數十個朝代增修擴建,形成了一處規模宏大的石窟群。北石窟寺俗稱大佛寺,是甘肅四大石窟之一。北石窟寺背靠青山,面對碧流,在長12米,高20米的赭紅色石崖之上,開鑿著自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窟龕295個,有大小雕像2125尊,窟龕密集,形如峰房,高二十米,長一百二十米,是隴東地區內容最為豐富的石窟。石窟分上中下三層,其中以奚康生創建的一百六十五號窟為最大,它是以七佛為內容的大型窟。七佛造像宏偉精湛,莊嚴肅穆,不失北魏造像的光彩和魅力。伴之七佛而雕造的彌勒菩薩、騎像菩薩、手持日月的阿修羅都是富有藝術感染…[詳細]
南石窟寺
  南石窟寺位于甘肅省涇川縣城東涇河北岸的溫泉開發區蔣家村,距涇川縣城9公里。據南石窟寺碑記載,北魏永平3年(公元510年),為涇州刺史奚康生所造。保存在洞內的南石窟寺碑,有“大魏永平三年”題記,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南石窟寺又俗稱為東方洞。窟龕開鑿在涇河北岸紅砂巖上,現存5窟,1號東大窟和2號西小窟保存較為完整。東大窟為南石窟寺的主窟,高達13米,寬約17米,深14米,結構獨特,造型宏偉。入窟后迎面三壁圍立高達2米多的7尊佛像,兩旁有13座脅侍菩薩,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為北魏風格。窟頂布滿浮雕,諸如舍身飼虎、宮中游戲之類的佛經故事。雕刻簡練概括,線條生動流暢,充分反映了古代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和對未…[詳細]
萬佛堂石窟
  萬佛堂石窟位于遼寧省義縣西北9公里萬佛堂村南大凌河北岸的懸崖上。石窟開鑿于北魏年間,是東北地區最早、最大的石窟群?煞譃闁|、西二區,西區有9窟,東區有7窟。西區的9窟分為上下兩層,上層3窟、下層6窟。其中第五窟內刻有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平東將軍、營州刺史元景的造窟題記,題記寬約1米,上方雕有小千佛,千佛上有屋形龕楣,題記文字書法精美,清末著名學者、維新運動志士康有為稱贊它為“元魏諸碑之極品”。在西區的各窟中,以第1窟為最大,其時代也較早,但是窟中的造像都已經風化,又經過后世的改動,其原貌已不可窺見。第6窟規模也較大,窟的前部已經塌毀,尚保存有后壁的交腳彌勒坐像,雕像低眉微笑,頭發呈水波…[詳細]
青州駝山摩崖石窟造像群
  駝山石窟位于山東省益都縣城西南6公里的駝山上。駝山是山東半島的名山之一,寺觀云集,塔剎如林,文化氣息十分濃厚。石窟造像主要分布在主峰東南的崖壁上,自北至南排列有五座洞窟,一個壁龕,共計有大小佛像638尊。其中第三窟是駝山石窟的主體建筑,開鑿時代最早,規模最大,造像也最多。洞深2.5米,正中端坐的阿彌陀佛造像高達5米,底座高1米,上有“大像主青州總管柱國平桑公”的12字題記,為北周時期所雕刻。兩旁侍立有菩薩像,高3.94米,頭戴花冠,飄帶下垂,長裙曳地,儀態端莊,亭亭玉立,具有隋代石刻造像的風格。第一窟開鑿于盛唐時期,窟內的菩薩像,美發高髦,面容圓潤豐腴,上身袒露,胸前瓔珞玲攏,下垂腰間,下身出…[詳細]
南龕摩崖造像
  南龕摩崖造像巴中南龕古窟造像位于巴城南一公里的南龕坡山,南龕古窟巖石壁立,高十余丈,長數百尺,方正如削,列層分龕,鑲佛累累,南龕造像精巧玲瓏,姿態各異,氣質渾厚,端莊豐滿,神情瀟灑,典雅大方。巴中曾榮獲石窟之鄉美名,它有東龕、南龕、北龕、西龕,尤以南龕最勝,規模宏大,雕嵌玲瓏,櫛比相連,巴中南龕古窟是古代勞動人民巧奪天工的藝術精品,是古代石窟藝術的優秀代表,是巴州古文化的歷史見證。南龕古窟造像,始創于南北朝,隨廟不斷增鐫,形成了規模宏大的石窟群,F有造像一百三十七龕,二千余尊,有經幢十四座,造像碑十則,新建碑四則,嚴武(唐巴州牧)“奏表”碑一幅,題記五十條,詩文五十二首,造像精巧玲瓏,姿態各異…[詳細]
歷城千佛崖造像
  千佛崖造像位于山東省歷城縣柳埠村白虎山下。千佛崖造像是山東地區唐代石窟藝術的主要遺存,共有大小造像210多尊,分布在南北長63米的崖壁上,此外還有題記43則,其中有明確紀年的題記10則。石窟大部分開鑿于唐武德至文明(618~684年)年間,以后的宋、元、明各代也有零星的增刻。較大的石窟有五個,佛像均高2.6米左右。造像者多為皇親、貴戚、官宦、名僧,最著名的有唐南平長公主及駙馬劉玄意造像、唐趙王福造像和僧人明德造像等。與千佛崖造像毗連的龍虎塔,是與四門塔齊名的著名古塔,因為塔門上雕刻有龍虎圖案而得名。塔的建造年代沒有確切的記載,根據建筑風格考證,應始建于唐代,補建于宋代。塔呈方形,高10.8米,…[詳細]
彬縣大佛寺石窟
  大佛寺石窟位于陜西省彬縣城西約10公里的涇河南岸。大佛寺舊稱“慶壽寺”,始建于唐貞觀三年(629年)。這一帶山川交錯,風光綺麗,巖洞深壑,古剎因山就勢而建,望之巍然。大佛寺石窟主要由大佛窟、羅漢洞、千佛洞等組成。大佛窟是全寺的中心,窟內平面呈半圓形,半徑約21米,高達30米。正中有三尊石雕佛像,大佛高24米,依巖趺坐,佛肩寬厚,披衣袒胸,腰系佩帶,造型自然豐滿,面容端莊典雅。頭部的周圍有19個飛天和7尊坐佛浮雕環繞,背光花紋裝飾精美,體現了初唐的藝術風格。四壁遍鑿佛龕,雕刻有大小佛像、菩薩像400余尊?咔坝袠侨龑,可以登臨眺望。羅漢洞在大佛窟的西側,共有四個石窟,規模較小。第三窟的內壁浮雕有…[詳細]
臥佛院摩崖造像
  臥佛院位于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八廟鄉臥佛溝。距安岳縣縣城北40公里,八廟鄉場鎮5公里,地處安岳、安居交界處。臥佛院摩崖造像和刻經年代始于唐開元十一年(723)以前,大規模造像刻經在唐開元年間,從宋代起逐漸衰退。由盛唐高僧玄應及以后的僧俗共同營造。是集石刻文化與自然生態景觀為一體的休閑度假旅游區。臥佛院在長約一公里的臥佛溝兩側高約20米的崖壁上,存留著大批刻造于唐代、五代、北宋的摩崖石刻造像和石刻佛經,其造像區長達865米,龕窟142個。有石刻造像1613尊,石刻佛經15窟,碑刻、題記、經幢、異獸圖像等數十處。摩崖造像以佛教禪宗為主,間有密宗造像,題材多達57種。造像中的人物、器物、動物等形象逼真…[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天堂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 | 亚洲一级免费在线免费视频 | 日本区一视频.区二视频 |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欧美在线 | 五月天中文字幕色逼网 |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蜜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