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三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三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第三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3月)
鐵鈴關
  蘇州鐵鈴關鐵鈴關,又稱楓橋敵樓,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巡撫御史尚維持為抵御倭寇而建。據方志記載,自公元1554年起,倭寇燒劫閶門、楓橋一帶,一年后,又從滸墅關竄犯楓橋。蘇州軍民英勇奮戰,終于全殲寇賊。為了保衛蘇州城,加強楓橋至閶門一帶的防衛,建起了楓橋敵樓--鐵鈴關。當年與楓橋敵樓同時建造的還有葑門和木瀆兩處,但至今都已不存。因此鐵鈴關成為蘇州唯一保存較為完好的抗倭關樓遺跡。1949年4月27日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29軍85、86師在楓橋打響了解放蘇州城的第一槍,在擊潰了楓橋、鐵鈴關一線的守敵后,進入蘇州城,宣告古城蘇州解放。因此,楓橋鐵鈴關也是蘇州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鐵鈴關現…[詳細]
昭關石塔
  昭關石塔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三批1982年3月昭關石塔元建,明萬歷十年(1582)重建鎮江市五十三坡•昭關石塔是我國惟一保存完好、年代最久的過街石塔。景點介紹因塔上刻有“昭關”兩字,故名“昭關石塔”。又因其外形像一只瓶子,故又稱“瓶塔”。相傳為三國時孫權與劉備聯姻時所建,當年稱之為“石瓶”。其實它建于元末明初。昭關石塔是喇嘛式的石塔,塔的下半部用塊石壘砌,成四根石柱,頂部鋪滿條石,筑成一個框架形的臺座,下面可以通行人馬。它橫臥在小街中間,給這個臨江小鎮增添不少古樸的雅趣。石塔即建于這個臺座上。塔高4.69米。塔座、塔身、塔頂三部分皆用青石雕刻建成。塔座用兩個相同的須彌座迭成,須…[詳細]
如皋文廟大成殿
  如皋文廟舊址位于江蘇省如皋市東南隅,目前僅存大成殿。大成殿面闊5間、進深3間,南立面有披檐,形成類似重檐效果,斷為明代古建,1982年公布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F狀大成殿總體構架保存完整,尤其梁架上的彩畫清晰可辨,僅題材就有家具,如桌、椅、瓶幾;織物,如包袱錦、錦緞;動物,如行龍、仙鶴等,圖案精美、姿態生動,屬南方清代蘇式彩畫之列,又有本地域特色。結合大成殿現狀,認為其為清初建筑,或采用部分明代構件而成。因之,具有明末清初古建特色。如皋文廟大成殿是不可多得的歷史建筑遺產,具有較大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詳細]
泰伯廟和墓
  無錫梅村泰伯廟無錫梅村泰伯廟坐落在無錫市東南15公里的無錫縣梅村鄉鎮伯瀆河邊,又名泰伯祠,至德祠,讓王廟。梅村古名梅里,乃商末周太王長子泰伯因讓王位從陜西岐山奔吳至此建勾吳國時的都城。東漢永興二年(154),桓帝下令在此立祠,歷代整修擴建,清初成為一組建筑群體,占地80余畝,極其精工華麗。咸豐十年(1860),清軍在無錫鎮壓太平軍時,燒毀了泰伯廟的愛芝堂、大樹堂、德治堂、大夏堂、慈儉堂等建筑。1937年,又遭日軍破壞,僅泰伯廟主殿、兩廡、戟門、頭山門及廟內古柏數十株留存。…[詳細]
西方寺大殿
  西方寺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駝嶺巷18號。唐永貞元年(805年)始建,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后屢有修葺。咸豐三年(1853年)除大殿外,余皆毀于兵火。同治、光緒間相繼復建,F存大殿,歇山重檐,楠木結構,通面闊三間,梁枋有彩繪。柱下有木木質,基本完好。另有兩廂廊房、方丈室等清代建筑。清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金農居此度過晚年。1992年起進行全面大修,重建了山門殿等建筑,辟為“揚州八怪紀念館”,對外開放。2019年10月7日,西方寺大殿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楠木廳及石雕藝術品
  楠木廳位于東山鎮中心,廳名念勤堂,原屬宋姓所有,全宅以廳歷史最早,惜無文獻記載,不知確建年代。從其形制可稱明代建筑。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廳均用楠木為材,故又稱“楠木廳”。面闊三間12米,進深七檁8.12米,前軒后廊,平面呈矩形。外觀為二坡硬山頂,山面墻頂飾以博風裝飾。屋面坡度平緩,立于臺庭之上,施石踏級二步,整個建筑穩重又壯麗。檐柱做抹角方形,下置青石仿木柱礎,稱“提燈形”,其他均做園形直柱,鼓形石礎柱下用木櫍,柱頭做卷殺復盆形。梁多做月梁,梁架、柱、檁間的搭接處多置大斗或加斗拱,或大梁下置木雕荷葉墩及駝峰。六架梁下兩端用墊木和斗拱承托,拱首左右橫出木雕透空花板,脊檁兩端加有三…[詳細]
東山紹德堂
  蘇州東山新義村紹德堂,是葉姓購置的宅第。宅主軸上尚有院門,大廳,住樓三進建筑物。原還有門屋、茶廳、花園等建筑。各進都用院墻封圍,中置院門貫通。院內兩側置有廂房(耳房),邊側另有備弄,為日常進出的交通道,惜今已廢圮,僅留存殘址。但僅從現存三座建筑也足以說明其規模。第宅布局嚴整,屋面坡度緩和,結構古樸,為明構無疑。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院門(即二門)位于大廳正南,磚木門坊,闊4.27米,進深3米,柱間下置高門臼。柱前有門枕石,刻花版抱鼓形,中雕兩獅,刀法剛勁,造型生動。柱頂擱木枋承重拱,柱前后用縷雕木斜撐,支托兩坡屋頂成牌坊形式。中楹為一幅雙獅嬉球,雕得鏤空剔透,反面施連楹,并列四幅…[詳細]
明善堂
  明善堂在江蘇吳縣東山楊灣上灣村,是一座建筑藝術極高而又富麗堂皇的民間住宅。建于明末清初。主體建筑在東部,有花廳,大廳,主樓及左右備弄,廂房等。偏西有墻門,耳房,客堂,佛樓及花園等。各棟房屋之間有天井,庫門,塞口墻相隔。 廳面三間,寬12.05米,進深八柱十架十三楗,有12.32米基本呈正方形。建筑高大方磚斜角鋪地,地基高出地面石階三級,階沿石均為青石。磚雕門樓為石頭仿木雕,工藝復雜,布局精巧,意境傳神,不愧是明代民間雕刻藝術的珍品。 整個建筑逢木彩繪,逢磚雕刻,是古建筑家或雕刻家不可多得的藝術學習之地。1962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江蘇蘇州…[詳細]
熙慶堂
  熙慶堂熙慶堂位于東山楊灣鎮。原有門廳、大廳、門樓、前樓、后樓及附房等建筑組成,F還剩建筑年代較晚的前樓,磚雕門樓和具有較高文物價值的后樓等建筑,樓內居住著18戶居民。門樓:比較高宏,磚木結構,哺雞脊。做法精細,定盤枋和斗盤方上貼做細方磚,雕刻變體如意頭紋,轉折都成直角,線條都用直線。枋下的“垂云”,也為直線如意云紋。中間原有帶記年的門額(現字已被鏟平,不可辯認)。兜方中飾“八寶”圖案。后樓是該堂現存建筑的重點。平面:通面闊17.40米,五間。通進深8.50米,樓下前廊深1.80米,明間前施踏步一級。后廊深1.20米,明間后廊設樓梯,樓上前廊深1.10米。樓下各間之間均立墻隔斷,樓上明,次間一統…[詳細]
懷蔭堂
  懷蔭堂位于蘇州東山楊灣鎮。該堂的創建年代及其當時房主的姓氏均不可考,但整個建筑風格與“秋官第”瑞云樓相近,體現了明代中期的建筑風格,F還剩一進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建筑。其中包括:門樓、三間住宅樓和左右對稱的廂屋等等。整個建筑布局極為緊湊。門樓:為結構簡潔的皮條脊門樓,磚刻樸素無華,規制小而低矮。門樓上邊有小巧的照壁。除框柱邊飾外,已改為混水做法。照壁下有類似“圭腳”形式的磚雕一條,花紋分為三組,中間一組較長,兩端較短,為折枝靈芝花形,磚刻線條深而流暢。樓屋是該建筑精華的所在。該樓面闊三間,進深七檁。通進深7米;梁架為抬梁式。明間與暗間之間一縫,施金柱兩根。金柱下有扁鼓形木礎,用材較粗壯,上端有收分…[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人性爱在线看不卡 |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 | 在线看h片的网站免费 | 色色影院官网综合久久 | 亚洲另类中文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