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三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三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第三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3月)
金陵機器制造局廠房遺跡
  金陵機器制造局廠房遺跡位于秦淮區中華門外正學路1號晨光集團內。同治四年(1865)夏,署兩江總督李鴻章創辦金陵機器制造局,次年建成,并遷入蘇州炮局。這是南京第一座近代機械化工廠,后成為僅次于上海江南機器制造局的全國四大兵工廠之一。主要生產連珠炮、過山炮、開花-、各類洋槍等新式西洋軍火。宣統二年(1910)裁撤,1912年復工。至1928年歸并上海兵工廠,次年改稱金陵兵工廠。現存廠房遺址主要有7處。第一組為機器正廠、右廠、左廠,分別建于同治五年(1866)、十二年(1873)和光緒四年(1878),2層,均被改建,建筑面積分別為946平方米、919平方米、457平方米。第二組為光緒七年(1881…[詳細]
鎮江英國領事館舊址
  鎮江英國領事館舊址位于鎮江市西津渡古街五十三坡上,小碼頭街東端。此館1982年為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為鎮江市博物館館址。   1858年6月26日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中英天津條約》,開辟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小碼頭一帶淪為英租界。1864年英國開始在云臺山上建筑領事館,1888年初,鎮江洋捕毆斃華人,群眾憤怒焚毀了領事館及巡捕房等。清政府屈辱侵略者,1889年償重建,于1890年竣工。現存舊址就是當時重建的建筑。該館共占地17畝6分1厘2毫,有5幢房屋,均為磚木結構。最高的為辦公大樓,西北一幢(局部二層)是職員宿舍及3間馬房,靠山坡2幢 方形樓房…[詳細]
江南水師學堂遺跡
  江南水師學堂遺跡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三批1982年3月江南水師學堂遺跡1890年南京市中山北路江南水師學堂又稱南洋水師學堂、江寧水師學堂。光緒十六年(1890年)11月16日開設,校址在南京下關儀鳳門內,占地45畝。主要為南洋水師輸送人才。學堂設總辦一人;提調、監督、文案等職員十余人;中外籍教習十余人;附屬工廠工人及樂隊、雜役等60余人。學堂制度參照天津水師學堂,分駕駛、管輪兩科,每科又分頭、二、三班,每班派一教員專課。課程分堂課、船課。學生入學后進入三班,專門學習英語等基礎知識,升入頭班后方才教習專業知識,包括天文、海道、御風、布陣、修造、汽機、演放-等。學生還必須學習《左傳》、《戰國策…[詳細]
南京魯迅紀念館(礦路學堂遺跡)
  江南陸師學堂及礦路學堂舊址系清末教育建筑遺存,位于南京中山北路283號和察哈爾路37號。江南陸師學堂由張之洞奏準創設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南臨妙耳山,占地2公頃,有中式房屋230間、西式房屋15間,其中總辦辦公樓與德籍教員樓為洋樓,余皆為平房。辛亥革命領袖趙聲上將、吳旸谷上將、抗日將領方振武上將等人曾就學于江南陸師學堂。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3月23日,張之洞奏準設立江南陸師學堂,創辦于南京。在編練自強軍的過程中,張之洞發現“學堂出身之人,究視未學者領會易,長進甚速,是學堂有益,確有明征”。他認為“練兵必兼練將,而練將又全賴學堂”,決定創設江南陸師學堂,以培養將才。1898年(清朝…[詳細]
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位于風光秀美的江蘇省南通城東南濠河之濱,由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先驅、晚清狀元張謇于1905年創辦,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建成之初占地35畝,藏品分天產、歷史、美術、教育四部,主要陳列于南館、北館等展館內,而大型文物標本則展示于室外。苑中廣植花草樹木、養殖珍禽鳥獸,與室內展品呼應,另有各種園林設施點綴其間,由此營造成一種高雅精致而又輕松閑適的氛圍。這種館園結合的特色反映著創始者獨到的博物館理念。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國務院公布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通博物苑位于風光秀美的南通濠河之濱,由晚清狀元,近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張謇于1905年創辦,是中國第一座公共博…[詳細]
南京石鼓路天主堂
  南京石鼓路天主堂南京石鼓路天主堂是由最早來中國傳教的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所創辦。16世紀末利馬竇曾先後三次來南京,於1599年在城西羅寺灣購買私宅,略加改造,作為個人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1618年,由于南京教案的原因,教堂被拆除。石鼓路天主堂位于南京市白下區石鼓路112號。建成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北伐戰爭中該堂遭到嚴重破壞;1928年,國民政府撥款重修;1930年代以后,這里一直是天主教南京教區的主教座堂。1978年後,江蘇省及南京市天主教愛國會在此合署辦公。為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入選中國著名教堂。1864年,法國傳教士雷居迪隨法國的炮艦來南京復堂,在原佛教古剎寺的廢墟上建堂,18…[詳細]
柳亞子故居
  柳亞子紀念館坐落在歷史文化名鎮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汾湖鎮黎里古鎮上,東鄰上海,北接蘇州,南連浙江,太浦河穿過古鎮,東西兩頭連接著巨浸分湖與京杭大運河,“318”國道及“蘇同黎”公路縱橫交錯,“蘇嘉杭”、“-滬”高速在黎里均設有出入口,交通非常便利。柳亞子紀念館,是一座清代乾隆年間的優秀建筑,又是一處近現代的重要史跡,原為清乾隆直隸總督、工部尚書周元理私邸,落成于1780年之前,宅名“賜福堂”,前后六進,備弄深達92.9米,占地面積2603平方米,建筑面積2862平方米,101個自然間。現存的三座磚刻門樓,高大氣派、栩栩如生,有極高的藝術價值。1922年,著名愛國詩人柳亞子向周氏后裔典租了這座深宅…[詳細]
周恩來故居
  -故居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曲巷與紅光西巷相會和處。-(1898~1976年),字翔宇,原籍浙江紹興。-是新中國重要的締造人之一,他為中國革命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無私貢獻了一生,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中國0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等重要職務。故居為-祖父與二伯父從浙江祖籍遷居淮安后,共同買下的東西兩個宅院。兩院中間有一塊很狹長的空地,有隔墻和腰門相連。原來有房屋31間,其中東院共三進12間,西院三進19間。1898年3月5日,-在西院北屋靠西的第三間誕生,并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少年時代,西院…[詳細]
粵軍陣亡將士墓
  粵軍陣亡將士墓該墓在南京水西門外莫愁湖公園內西側湖畔。1912年1月,張勛在袁世凱授意下,從徐州南下,妄圖推翻孫中山先生的臨時政府。孫中山派出姚雨平、柏文蔚指揮粵軍北伐,首捷固鎮,再攻宿城,攻占徐州。粵軍北伐告勝,不僅保衛了辛亥革命政權,而且促使了宣統皇帝的退位,結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3月,為紀念粵軍北伐陣亡將士,姚雨平將烈士遺骸運回南京安葬。抗日戰爭中墓毀,1948年重修時,將分散安葬的6l位烈士墓冢,連同同在北伐戰爭前制造-而犧牲的前-營營長合葬成一個大墓。1966年夏墓又遭破壞,1979年再行重修。墓冢為花崗石砌成,上呈半球形,底邊仿須彌座式,直徑4米,高約2.6米。墓后建…[詳細]
張太雷故居
  張太雷紀念館座落在江蘇省常州市清涼路子和里3號的張太雷紀念館,由張太雷故居、張太雷生平事跡陳列室和輔助用房(書畫陳列室)三部分組成,全館建筑面積900平方米,陳展面積500平方米。張太雷紀念館中軸為一座兩進三開間木結構的典型的江南老式民居建筑,前進門樓上方鑲嵌著由敬愛的鄧小平同志親筆書寫的“張太雷故居”匾額。天井矗立著張太雷同志的半身漢白玉雕像,栩栩如生地刻畫出張太雷同志是中國0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建人,卓越的政治活動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的光輝形象。后進,張太雷一家1918年至1925年曾借居于此,他的女兒西屏、西蕾和兒子一陽都出生在這里。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復原陳列再現了他…[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欧美亚日 | 亚洲福利精品久久久久91 |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日韩中文精品在线 | 久久人精品婷婷香蕉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