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古嚴莊遺址
  古嚴莊遺址類別:古遺址時代:新石器時代地址:汝陽縣古嚴莊東公布時間:2000/9/1公布批次:第三批…[詳細]
西王村遺址
  時代:新石器1960年發掘的芮城西王村遺址,發現有生產工具及豬、狗等動物骨骼,可能此處的古人類已能飼養、馴化動物。還發現彩繪的陶器,紋樣多由植物花紋和網紋組成。曲腹碗、盆和雙唇小口尖底瓶是這個遺址的代表性生活用具。有124件陶質環形裝飾品,分圓形、六角形、九角形三類形狀,陶環上刻有花紋、辮紋、乳丁紋,這說明古人類對美的追求和意識正在加強,也有了簡單的幾何形體的概念。芮城縣西王村是山西古人類活動的重要地域。這里不僅發現了仰韶文化中期的廟底溝類型文化,還發現了仰韶文化晚期的文化。考古學者將后者稱為仰韶文化西王村類型,作為中原地區仰韶文化晚期發展階段的代表。山西省西王村類型的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黃河北…[詳細]
鹿臺遺址
  鹿臺遺址遺址在縣城西24公里劉寨與申寨間,西、南瀕淇河,面積100余畝。因年深日久,遺址被分割成六塊臺地,從東向西排列有序。該遺址系新石器時期至兩漢文化遺存。觀其四周斷崖暴露遺跡,可見文化層堆積,厚約3米。上層為兩漢文化,次為周、商、龍山及仰韶文化。內含豐富,白灰石房基疊壓數層,尚有灰坑、紅燒土塊等。地面散存陶片很多,均系紅陶、黑陶、灰陶。紋飾以繩紋、籃紋居多,方格紋素面次之,附加堆紋極少。遺址中文物種類繁多,有石斧、石鏃,石鏟、石錛、石刀、石鐮,彩陶缽殘片、鼎足、鬲腿、骨錐、骨簪,骨鏃、銅鏡、鐵鉞、鐵鉤鑲等。省、地文物工作者對該遺址曾數次考察,采集了實物標本,一致認為是一處歷史價值很高的…[詳細]
涼馬臺遺址
  涼馬臺遺址位于淇縣城南6.5公里的十三里堡村北臺地上。南北長116米,東西寬106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遺址高出地面3.5米,文化層厚達5.5米。該遺址發現于1956年,初步認為是一處河南龍山文化遺址。1982年又發現有仰韶、商、周文化遺存。在臺地西南的斷崖上暴露出上下疊壓的房基遺跡,遺物十分豐富。…[詳細]
蒯聵臺遺址
  蒯聵臺位于戚城東北1.5公里處。蒯聵,春秋時期衛靈公的太子,刺殺南子(蒯聵之庶母)未遂后,逃到晉國避難,后回國與在位的兒子輒(史稱衛出公)爭奪王位。蒯聵在此長達13年之久,因此稱蒯聵臺。蒯聵臺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至漢代的古文化遺址。遺址位于濮陽市建設路與京開大道交會處東100米路北,面積約6萬平方米,為高出地面8米的臺地。經局部發掘,證明這是一個包含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商、春秋以及漢代等不同時期的古文化遺址,時間跨度約3000年。每個時代的遺跡和遺物十分豐富,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價值。2000年,蒯聵臺遺址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經過開發,蒯聵臺遺址成為市民休閑的街心公園。…[詳細]
倉頡陵遺址
  倉頡陵遺址位于南樂縣梁村鄉吳村。遺址上建有廟宇和一些碑刻。明天啟七年(1627年)的碑文記述,對倉頡的供奉“歷漢唐以來沒有間斷過”,可見漢唐以來這里已有陵廟建筑。明清兩代,陵廟得到大規模整修興建,現僅存明天啟年間方碑兩通,其正面所刻“三教之祖”、“歷圣之宗”分別為明工部尚書李從心和刑部尚書李養正題。享殿前檐石柱兩根,上雕二龍戲珠和魚龍變化圖案,正面鐫刻楹聯:“百王景仰治代結繩扶宇宙,萬圣崇尊文成書契整乾坤”。倉頡陵建筑在一處古文化遺址之上,這一遺址位于古繁水河道的陽臺地上,面積約4000平方米。經考古鉆探,地下有漢代和龍山文化、仰韶文化層,充分表明,在上古時代,這里就是先民的一個聚居地。…[詳細]
范縣丹朱墓
  丹朱墓位于范縣西南25公里辛莊鄉北,濮城東4公里丹朱村(丹徐莊),該古墓系4000多年前堯帝之子丹朱之墓。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鄭玄云:“帝堯胤嗣之子,名曰丹朱,開明也。”)帝堯胤嗣之子,名曰丹朱”。另據《濮洲志》和民間傳說:丹朱系堯的兒子,堯年老禪讓帝位時,因丹朱性情剛烈,脾氣暴躁、堯帝未能把帝位傳給兒子丹朱,而傳給了舜,舜在范水一帶封賜給丹朱一塊疆土,讓其治理。丹朱雖然性情剛烈暴躁,但治理田地還有一定的本領,他帶領范水一帶的部落人們耕耘播種,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燒陶制器,建偃朱城池(黃河南舊城)使這一帶的政治、經濟、文化得到了發展。通…[詳細]
鑄鼎原遺址群
  黃帝鑄鼎塬位于靈寶市陽平鎮,距三門峽市80公里。《史記·封禪書》記載,古時荊山一帶災情嚴重,黃帝聞訊從昆侖山來到荊山察看。為了煉出仙丹給老百姓治病,他采首山之銅,汲湖水,鑄鼎于荊山之下。相傳黃帝鑄好鼎,黃龍來迎黃帝升天時,百姓苦苦哀求,死活不讓他走,有的牽衣扯袍,有的抱手拽腳,拖下了他的金靴,扒下了龍皮、拔掉了龍須。人們把黃帝的靴子埋在他鑄鼎之地,這里就成了世人拜祖的地方。黃帝陵高300米,長5000米。嶺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長42.5米的土堆,傳為黃帝陵冢。陵西南有一龍須溝,傳說是龍須墜落之地,此間生長一種龍須草,說是龍須所變,周圍皆無。由于這里位于長安古道,函谷關和潼關兩雄關之間,屢遭戰火…[詳細]
薛家嶺遺址
  薛家嶺遺址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五里川鎮河南村,該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遺存。薛家嶺遺址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9月25日公布。該遺址重點保護區:東距水渠溝40米,東西長220米。南距蓄水池30米,南北寬30米。…[詳細]
魏莊清涼山遺址
  清涼山遺址,位于夏邑縣城西南的馬頭鎮魏莊村西北約500米處,現為南北寬40米,東西長55米的梯形堌堆,遺址頂端約2300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遺址。2000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涼山遺址原為一高出地表6米多的堌堆,明代在堌堆上建一規模較大的清涼寺,故俗稱此堌堆為“清涼山”。1974年至1987年,河南省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鄭州大學、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先后進行了四次調查。1988年秋,北京大學考古系、鄭州大學歷史系、商丘地區文管會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察,并于同年9月至11月對該遺址進行了聯合發掘。這次發掘,獲得了一批珍貴的實物資料。除發現了河南龍山文化…[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三级网站视频在在线播放 | 久久中文字幕网站 | 亚洲视频香蕉欧美在线最新版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三州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 午夜激情视频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