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任家大院
  任家大院是一座多重四合院建筑群,現存于虞城縣大同路中段北側的建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是豫東保存較完整的清代民居,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任家大院的多重四合院建筑群落,因屬民間官宦大賈之民宅,故史志、典籍均無詳細記載,是清代中葉嘉慶、道光年間世居馬牧集任氏第十五世孫任壯猷生員得了“二品封典”的功名后修建,以后經陸續修建,在馬牧大隅首東北側形成了規模較大的四合院建筑群。其主要部分位于大同路中段北側的東西兩個大院。東側大院建筑多數已被改造,已無原貌。西側大院建筑保存完好,即現在的任家大院。任家大院整個建筑占地面積3721平方米,房屋102間,沿中軸線有主院3節,布局平面呈“凸”字形,它以門樓過廳、中堂、堂…[詳細]
許昌關帝廟
  許昌關帝廟是全國八大關廟之一。2013年5月,被國務院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它是為紀念關羽灞陵橋挑袍而建的祠廟,由憑吊者和當地民眾捐資捐地,州官資助興建而成,建于清康熙28年(公元1689年)。廟中文物展示了后人對關羽“忠、義、仁、勇”精神的崇敬,尤其是在大殿內把關羽和曹操同殿供奉,成為獨特的文化現象。現存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積11026平米。中軸線主建筑有山門、儀門、卷棚、大殿、春秋閣;中軸線兩側有鐘樓、鼓樓、東西配殿、東西廂房等,形成三進院、九殿一閣的建筑布局。整個建筑布局嚴謹完整,莊重典雅。關帝廟現有明清碑碣50余通,為研究三國文化提供了重要史料。許昌西郊的石梁河上,今日仍橫…[詳細]
懷邦會館
  禹州懷邦會館位于老城區西北隅十三幫街(今文衛路),又稱覃懷會館,是清代懷慶府籍的商人在禹經商期間,于清同治年間(1862——1875)集資修建,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三月落成。懷幫會館原占地15畝,是由祭祀神靈的神廟和進行商業議事活動的會館館設兩部分構成,是一處以神廟為主,規制完備、功能齊全的古建筑群,較之禹州城中其它的會館建筑,在建筑藝術和質量品味上,均堪稱首屈。素有“十三幫一大片,抵不上懷幫一個殿”之民謠。2019年10月7日,懷邦會館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豫陜鄂軍政大學舊址(魯山文廟)
  豫陜鄂軍政大學舊址現存文廟大成殿和崇圣祠兩座建筑。大成殿始建于唐貞觀四年(630年),盛于宋,金代興定壬午大成殿大修定型,新增孔子攜徒像。現存建筑為金代仿宋建筑。崇圣祠為清乾隆57年(1792年)建筑,面闊七間。1948年1月至3月,豫西軍政干部學校和在寶豐建立的五分區軍政干部學校以及由戈果率領的鄂豫皖干部訓練班,先后遷到魯山縣城,3個學校合并改組,在魯山文廟建立豫陜鄂軍政大學,校長由陳賡司令員兼任。此后劉伯承、賀龍、--、劉華清等人先后擔任學校的領導,學校先后改稱中原軍政大學、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西南軍區軍政大學、第二高級步兵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豫陜鄂軍政大學即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詳細]
粟裕故里景區
  粟裕故居位于湖南省會同縣坪村鎮楓木村,毗鄰209國道。粟裕故居1984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12月,會同縣粟裕同志故居和紀念館景區通過評定,被正式批準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故居始建于清咸豐年間(1851-1861),由前廳、正屋、橫倉樓三棟兩層木樓房組合成二進式的獨立院落,占地面積450m2;房屋坐東南朝西北,房屋建筑均為穿斗式梁架結構,雕梁畫棟,飛檐翹角,極富有湘西民族特點。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在橫倉樓的一間房子,并在此度過了青少年時代。原整個房屋建筑分東、西兩院,占地面積800平方米,大小房間約三十間。現保存的房屋即是東院…[詳細]
社旗火神廟
  火神廟位于賒店鎮中心,山陜會館東側,相距l00多米,面迎南中心街,北依中中心街,是一座宏偉壯觀、古樸典雅的古建筑群。于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創建火神廟碑記》記載,火神廟始建于清雍正二年(公元1725年),至雍正六年(公元l729年)竣工,歷時四年。其始建年代晚于關帝廟(清康熙年間)而早于山陜會館。由此可知,其時賒店已較為繁盛。相繼建起了老廟(明崇禎年間)、小關帝廟、大關帝廟和火神廟四座廟宇。因鎮內當時制造煙花爆竹的“炮房”較多,加之鎮內建筑多為磚木結構,并有不少草房,易發火災,為了祈求火神保佑平安無災,為此由鎮內“炮房”行業牽頭,集資興建了火神廟。…[詳細]
信陽文廟大成殿
  文廟大成殿 清 信陽 文廟,位于信陽市浉河區。文廟大成殿始建于元代,清代修復。是信陽市區僅存的古代建筑,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里傳說是孔子周游列國時的講學之地,也是儒家思想發源地之一。 據《信陽縣志》記載,文廟始建于元代,明、清歷經修復,規模宏大,蔚為壯觀。計有:大成殿五楹、東廡八楹、南廡八楹、明倫堂五楹、啟圣祠三楹、土地祠三楹、神廚三楹、戟門三楹、欞星門三座。此外,還有尊經閣、敬一齋、學正訓導宅,以及義路坊、禮門房、全聲房、玉振坊、大成門、灃池、下馬碑、照壁等。但自民國以來,多毀于兵,現只剩下大成殿。 大成殿五楹通長17.7米,其中明間4.7米…[詳細]
光山永濟橋
  永濟橋又名萬金橋。位于光山縣城南25公里的潑陂河鎮街北頭,呈南北向橫跨于潑陂河上,連接潑陂河南北兩街。該橋始建于明代,為典型的聯拱石橋,全部由雕鑿過的花崗石條構成,建筑結構嚴謹,其建筑風格具有典型的南方建筑特點。永濟橋是河南省最長的古代石拱橋。南北長101米,東西寬10米,橋下由9個拱形孔長度不一,自6至12米不等,寬度和高度由中間孔向兩邊遞減。使整座橋呈八字型。這種建筑在古代既能使樓船順利通過,又可以迅速排除橋面雨水,防止橋下滲透腐蝕橋梁結構。每一橋墩都“肩挑”兩拱,拱拱相連。橋墩的東側,建有高大的分水嶺,可分開洪水穿孔而瀉,以減少山洪對橋身的沖擊。橋面兩側建有欄桿,兩邊為人行道,中間為車道…[詳細]
陳將軍祠
  陳氏將軍祠。陳氏將軍祠是為紀念唐代平撫“嘯亂”,安定東南邊陲,創建漳州的“開漳圣王”陳元光而建的祠堂。陳元光(657—711年),字廷炬,號龍湖,陳政之子。自幼聰穎好學,喜騎馬、射箭。總章二年(669年),年僅13歲,領光州鄉薦第一。次年,隨伯父陳敏、陳敷入閩。儀觀二年(677年),陳政病逝,陳元光襲左郎將之軍職。永隆二年(683年),晉為正議大夫嶺南行軍總管事。經過大小百余次戰斗,“蠻僚”嘯亂被平定。以后20年無戰事,陳元光領兵屯墾,興辦農業和文化事業。垂拱二年(686年),陳元光上《請建州縣表》,建議在泉、潮設州立縣,以便長治久安。武后準奏,命元光兼任刺史,建立漳州,并建漳浦、懷恩兩縣。陳…[詳細]
妙高寺墓塔
  妙高寺墓塔為九華山景區景點之一。位于妙高寺院東南1000米處,有高僧墓塔地一處,寺院東側又有比丘尼墓塔一處,其墓塔的風格有異于嵩山少林寺墓塔。從墓塔的造型和塔身的蓮花雕飾圖案上探討,以及塔身墓誌銘記載,墓塔多為清代初期建所。在比丘尼墓塔中,有一塔碑,碑上方有一個醒目的“佛”字,佛字以下是比“佛”字更小的字:“十方僧尼二普同塔”。經過辯認,系“宗持寂光靈骨”、“戒待運空靈骨”。僧尼合寺亦為奇觀,而僧尼合塔更為佛門弟子之罕見。地址: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陳淋子鎮后沖村…[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婷婷色综合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 五月婷日韩中文字幕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另类精品专区 | 亚洲制服丝精品在线精品 | 日本精品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