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三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三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12月7日,《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經山東省政府同意,予以公布。
滕州縣衙
  滕州縣衙,位于山東省滕州市北辛街道辦事處,于2006年12月7日,授予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古建筑,為明清時期滕縣的縣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元朝末年,滕縣縣衙在戰亂中被毀。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知州薛原義修南梁壩堰,引南梁水由黃山橋入護城壕,滕縣縣衙也得到重建。1487年,明憲宗逝世,憲宗第三子朱佑樘即位,后改年號為弘治。明孝宗朱佑樘勵精圖治,是明代中葉一位賢君,開創了史家譽為“弘治中興”的社會經濟迅速發展時期。這一時期政府財政不斷好轉,奠定了縣衙規制完備的經濟基礎。據史,滕縣縣衙就是在公元1465年—1505年(明朝成化、弘治年間)規制齊備的。現存老縣衙大堂…[詳細]
皇陵舊址
  皇陵舊址位于滕州市東郭鎮蓮青山。年代為明。 2006年12月7日,皇陵舊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畢自嚴故居
  畢自嚴故居位于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西鋪村內,歷史上為淄川縣轄地,1970年劃歸周村區,是明末戶部尚書畢自嚴的故居。占地總面積近25畝,由畢自嚴始建于明萬歷、天啟、崇禎朝,后由其次子畢際友于清康熙中葉續建完成,為一以前照壁、獅子大門、二門、過廳、五層家眷樓、霞綺軒、石隱園大門為中軸線,附帶東西倆跨院,前五進十三院居住,后為私家花園的明代風格建筑園林。1984年,以“振衣閣”為名劃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以“畢自嚴故居”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恢復“綽然堂”、“振衣閣”、“萬卷樓”、家廟,并挪修“獅子大門”,辟為“蒲松齡書館”對外開放。清中葉后,畢氏逐漸敗落,其后裔散居園內,…[詳細]
淄博青云寺
  位于淄川區嶺子鎮槲林村西北,系一佛教寺院.青云寺,舊名上泉庵,始建于明代。據舊縣志載:“(僧)園明,於西南山中創建青云寺者也。寺初名上泉庵。正統中,僧人凈明結茅於此,舍身以為浮屠,開山為田,自耕而食。有徒曰道通,再傳曰德山,皆苦身修行,墾田漸廣,三傳至園明,於正德六年出家,不數年遂成大剎。又於中建精舍數間,招名流讀書其內,百余年來,文人墨士碑版題詠之盛,一時稱最,至今述邑中名勝,以青云寺為稱首焉”。青云寺風景秀麗,北邊的盤山、南邊的九紋山陡峭峻拔、懸崖如削。寺院因勢起屋,上依絕壁,下臨深澗,飛檐雕甍,掩映于綠樹紅花之間,為古淄川縣二十四景之首,以其十景聞名遐邇。十景是:九紋呈彩、四盤據勝、月山…[詳細]
博濟橋
  博濟橋位于陽谷縣縣城中心廣場東南角,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博濟橋修建于明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是過去北通東昌、南達壽張、東去張秋的必經之路。博濟橋又叫“石牛拉石車橋”,因在橋南西數第二塊欄板上雕有牛車出行的畫面而得名。《陽谷縣志》記載:“邑有縣丞笪公居官清廉,蒞任之時,惟一牝牛駕車而來,及解任日,牝生一犢,公諭令仆人留犢于邑,仍駕一牝牛去。后人思其德,因刻其像于博濟橋上,至今猶存。”后人將此石刻稱為“石牛流芳”。石橋建筑由橋基、橋身兩部分組成,上有兩排浮雕石欄,下有石砌拱券式橋洞三個。橋身東西長10.18米,南北寬5.06米,通高3.70米,整體石砌,做工細致,手法精巧,古樸大方,結構…[詳細]
莘縣文廟
  文廟位于莘縣城內東街,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莘縣文廟始建于明洪武三年,系舊時祭祀孔子的場所。文廟原由欞星門、大成殿、啟圣祠、明記堂、敬亭、名宦鄉賢二祠等組成,現僅存大成殿。文廟占地面積2439平方米,大成殿建臺基上,面闊五間,東西闊19米;進深三間,南北長11.8米,單檐歇山頂。殿內的檐柱、前金柱、后金柱的直徑均很碩大,金柱高4.4米,前后金柱上擱置著七架梁、五架梁、三架梁。殿內的脊檁枋下釘一塊木板,木板上有題記:“大明弘治十二年歲次己未秋七月吉旦提調官知縣孟□門主□桂……”。在殿內前上金檁枋下釘的木板上還有二則題記,分別是:“大明崇禎六年歲次癸酉中秋吉旦……”和“大清乾隆貳拾年歲次乙亥陸月吉…[詳細]
臨清清真東寺
  東寺,與北寺遙相呼應,是著名的臨清三大寺之一。始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5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占地面積2萬余平方米。建筑有大門、二門、穿廳,正殿、對廳、南、北講經堂、沐浴室等組成。正殿為宮殿式造型,殿頂呈凸字形四角飛檐,門為落地格扇。殿內松木地板,懸阿文經字匾六塊,水彩各形阿文通天木柱八根。尤為珍貴的是殿內至至今保存30副綿紙壁畫,為國內同類建筑中僅見。綿地壁畫與中國傳統建筑中麻刀灰抹墻不同,而是采用羊毛悶灰抹墻,然后在其上創作壁畫,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壁畫與其他寺廟單線平涂技法明顯不同,具有宣紙洇潤的藝術效果。幾百年色彩不褪,墨分五色,栩栩如生,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特殊貢獻,極具…[詳細]
東阿凈覺寺
  東阿凈覺寺位于東阿縣劉集鎮皋上村東北500米,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阿凈覺寺始建于北宋大觀三年(1109)。明正統六年(1441)寺僧普錦重修。民國九年(1920)時任山東省督軍兼省長張懷芝再度擴修,并將其改為義學。東阿凈覺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605平方米 。鐘鼓樓北緊靠是東西觀音殿和地藏殿。兩殿面闊各3間,通高7.2米,券拱門窗,2根檐柱支撐,磚登頂,灰瓦覆蓋,檐枋繪花卉圖案,造型逼真。大雄寶殿位于寺院的中心,面闊5間,進深3間,4扇門,直欞窗,木結構,大殿有16立柱支撐,柱頭以額枋、平板枋相連接,柱礎為古鏡式,頂脊高起,通高約8.8米。現存有大雄寶殿、天王殿、地藏殿、觀音殿、藏經樓、鐘…[詳細]
巨野文廟
  文廟位于菏澤市巨野縣城東南隅,永豐塔北約一百米處。文廟前后五進院落及東西跨院,共建有殿、堂、樓閣、齋、廡、亭、坊近百間。自南而北,以太和元氣坊、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明倫堂、尊經閣等形成文廟,中軸線兩側建有進德齋、修業齋、東廡、西廡、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東華門、西華門等,東跨院為文昌祠,是儒學所在地;西跨院為啟圣祠,后改作訓導宅。地址:菏澤市巨野縣城東南隅…[詳細]
蘇御史牌坊
  蘇述御史牌坊始建于明代天啟年間,是山東省境內現存的五座明代牌坊之一。位于鄄城縣西南12公里的什集鎮北王召村。2006年12月7日,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牌坊主人蘇述,字紹尼,萬歷丙午年舉人,丁未年進士,萬歷四十三年任河南開封尉氏縣知縣,泰昌元年任浙江道監察御史。天啟二年赴云貴嘗邊,因長途跋涉積勞成疾,于同年返鄉養病。朝廷褒揚其功,加封其為資政大夫,并在其祖籍建石坊以示褒揚。蘇述御史牌坊因黃河淤積原深埋于地下15米。2003年6月,北王召村街道開發,覆蓋在牌坊上的柏油路面被耕翻拓寬,兩側的民房被拆遷。文物管理部門會同蘇氏族代會成立了專門組織,自2003年7月6日至7月17…[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夜夜揉揉日日人人青青 | 野狼第一区精品aⅴ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福利一区福利片三区 | 在线高清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