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原為城北白云、山宮數溪匯合處,南流注入靈江。宋端拱二年(989年)朝遷下派造船任務,郡守張蔚于此建船場,駐水軍。宋熙寧四年(1071年),郡守錢暄開鑿為湖,后經歷代拓建,至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和同治十年(1871年)知府鮑復泰、劉王敖兩次大浚修,初具今日之規模。東湖呈長方形,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150米,湖中筑長堤兩條,東西向的橫堤將全湖一分為二,南曰前湖,北曰后湖,橫堤東西兩端各有一石拱橋跨湖岸,堤壩中段筑一小洲,曰“浣月”,“浣月洲”居全湖中心,洲中遍植樟、柏、梧、桂,高蔭橫云,自成綠島;而南北走向的縱堤則將后湖又一分為東、西后湖,縱堤中段亦有一洲曰“樵云”。浣月洲南三四十米…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