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于2013年3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共計1943處,另有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共計47處。2013年5月3日正式對外公布。
仙翁廟
  仙翁廟位于高平市寺莊鎮伯方村。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占地面積約2122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據碑文記載,元皇慶二年(1313年)、明景泰六年(1455年)、嘉靖十七年(1538年)均有重修,現存建筑主要為明、清遺構。仙翁廟沿中軸線自南向北建有山門、樂樓、過廊、獻殿、正殿,兩側建有耳殿、配殿等。正殿面寬五間,進深六椽,筒瓦懸山頂,琉璃脊飾,正脊上有明“嘉靖十七年”題記,檐下施五踩單翹單昂斗栱,前檐柱為方形抹角石柱,柱上架通長大額枋,延續早期做法。獻殿緊鄰正殿前檐,梁架方向與正殿前檐平行,進三間,面寬八架,明代建筑。獻殿南連過廊,過廊八間,四架梁卷棚頂,向南連至樂樓。樂樓二層,平面呈方形,面寬、進深…[詳細]
干坑南神廟
  時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古陶鎮干坑村平遙古城以南1公里的干坑村,有一座獨具特色的佛寺,原名耶輸神祠,老百姓因其居縣城之南,俗稱其為“南神廟”。早在清代初期,南神廟就成為該寺的定稱了。關于南神廟的始建年代,已無準確記載,但據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重修耶輸神祠鐘樓碑記》所載,當時該寺“次建兩廡,東側三大士菩薩,二八羅漢;西則子孫圣母,侍列諸神”。中國佛教在唐代末期已將十六羅漢演變為十八羅漢,而南神廟在初建時使用“十六羅漢”規制,說明該寺的初建時間,最晚也應在唐代中期。南神廟正殿主祀耶輸陀羅,法名“具足千光明菩薩”,在俗時為迦毗羅衛國喬達摩·悉達多王子的王妃,共同生有唯一的男孩羅怙…[詳細]
黎城城隍廟
  黎城城隍廟座落在縣城河下街,坐北向南。該廟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年)。城隍廟將門作樓,系三層重檐,故俗稱三節樓。現存建筑主要有門樓和正殿。門樓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屬明代風格。臺基呈長方形,長18米,寬12米臺高2.35米。門樓正中橫掛一匾,“群峰環翠”。屋頂形制為三層重檐歇山頂。正脊、吻獸、垂獸、戧脊獸、套獸,均為黃綠相間琉璃造。山花出際施博風板,懸魚作卷云如意式斗拱均為五鋪作雙下昂。用材粗壯宏大,巍然壯觀,為黎城古建筑之冠。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五間,六椽伏前后接乳,通檐用五柱,基本上為現代風格,臺基邊長18米,呈正方形,臺高1.37米。殿內一排前金枝,屋頂形制為懸山頂,正脊、吻獸均為黃綠相…[詳細]
羅睺寺
  羅睺寺,位于五臺縣臺壞鎮楊林村。坐北朝南,東西長101米,南北寬189米,占地面積1.9萬平方米,創建于唐代,初名落佛寺,宋代維修,明弘治五年(1492)重修,萬歷年間(1573-1620)重修,清康熙時改為黃廟,常住蒙藏喇嘛。現存建筑除東西偏院為現代建筑外,余皆為明、清建筑。三進院落布局,中軸線建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大雄寶殿)、后殿(現佛殿),兩側建鐘、鼓樓、伽藍殿、祖師殿、金剛殿及僧舍等。大佛殿(大雄寶殿)為寺內主殿,石砌臺基,寬15.9米,深16.3米,高1.06米,面寬三間,進深八椽,單檐廡殿頂,其前設重檐抱廈,殿內佛壇上塑有三世佛,前為宗喀巴大師像及八大供養菩薩,均按喇嘛教《造…[詳細]
辛莊開化寺
  辛莊開化寺辛莊開化寺(第四批省保)時代:明地址:陽曲縣高村鄉辛莊村辛莊開化寺位于陽曲縣高村鄉辛莊村。始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碑文記載,金皇統年間移建此處,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重修。坐北朝南,原為二進院落布局,現存一進,占地面積365平方米。開化寺中軸線上建有過殿、正殿,兩側有東、西配殿。過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歇山頂,檐下施三踩單昂斗栱,橫栱看面抹斜。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懸山筒瓦覆頂,檐下施五踩雙昂斗栱,各間平身科均為兩攢,檐柱施覆蓮柱礎。西配殿面寬四間,素瓦懸山頂,三踩單昂斗栱,前檐角柱為六角石柱。辛莊開化寺保存了明代以來的古建筑及明代塑像,具有較高歷史和藝術價值。2013…[詳細]
渾源文廟
  渾源文廟渾源文廟(第四批省保)時代:明地址:渾源縣城內西大街渾源文廟位于渾源縣城內永安西街北側。坐北向南,南北長140米,東西寬80米,占地面積15586平方米。據清乾隆版《州志》記載,文廟始建于遼,歷代均有增葺,現存建筑為明清遺構。渾源文廟沿中軸線自南至北依次是大成坊、泮池泮橋、戟門、大成殿、明倫堂、敬一亭、尊經閣、崇圣祠,兩側有東西廊廡等。大成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檐廡殿頂,檐下施三踩單昂斗栱,前后檐均施平身科兩攢,角科有鴛鴦交手栱。為擴大殿內空間,采用了減柱造和移柱造,梁架為六架梁對單步梁。渾源文廟格局完整,規模宏大,大成殿保留有金元時期的構造特征,具有較高的價值。2013年5月,渾源…[詳細]
太山龍泉寺
  太山龍泉寺太山龍泉寺(第四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太原市晉源區風峪溝太山太山龍泉寺位于太原市晉源區風峪溝內的太山之陽。寺院坐北朝南,南北長129米、東西寬49米,占地面積6300平方米。據史料及寺內碑刻記載,太山龍泉寺的始建年代應在唐武周時期(690~705年),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重建,萬歷七年(1579年)重修,清乾隆年間又進行了修繕和增建。寺內除現存明、清時期建筑外,還保存了唐武周時期的碑刻、佛塔地宮及其出土文物。太山龍泉寺依山而建,中軸線上建有山門、中門、大雄寶殿、觀音閣和蓮花洞,兩側為鐘樓、鼓樓、東西廂房;寺院東側還有太山龍泉寺唐代塔基遺址及龍神祠。其中大雄寶殿、觀音閣、蓮…[詳細]
坪上湯帝廟
  時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坪上湯帝廟位于澤州縣周村鎮坪上村東。始建年代不詳,坐北朝南,現存一進院落。根據正殿內梁下題記記載,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曾經進行了維修。正殿和香亭為明代建筑。該廟由南至北依次為香亭、黑虎殿、正殿,兩側有山門、鐘鼓樓、廂房、耳殿。正殿面寬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飾。殿前設一低矮月臺。殿身檐柱使用大通額,前檐施八棱抹角青石柱,柱身有收分。前檐柱頭斗栱為四鋪作單杪,做琴面假昂頭,令栱抹斜。補間鋪作逐間施一朵,除當心間補間鋪作出斜昂外,其余形制同柱頭鋪作。殿內廳堂造,六架椽屋四椽栿對乳栿用三柱。四椽栿上施蜀柱承托平梁,平梁上施蜀柱、叉手,蜀…[詳細]
靜升文廟
  靜升文廟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王家大院風景區內。始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已有近700多年的歷史,是一座具有鮮明特色,堪與州縣文廟相媲美的鄉村文廟。靜升文廟規模雖小,面積僅3500平方米,卻有欞星門、泮池、狀元橋、大成門、大成殿,尊經閣等一系列的建筑,并配有被稱為“天下第一壁”的雙面鏤空石雕“鯉魚躍龍門”午壁,體現了極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該廟興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至順三年(1332年)開工,歷時四年到至元二年(1336年)落成,經明清及民國年間多次維修,現存為元明建筑。廟址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現存戟門、大成殿,兩廂建奎星樓、配殿,占地…[詳細]
云峰寺石佛殿
  時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晉中市介體市綿山云峰寺位于介休市東南25千米綿山鎮綿山抱腹巖。據碑載,云峰寺又稱靈官仙窟、大云寺。始建于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宋、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占地3932平方米。坐北朝南,建筑分上、下兩層布局,并以石梯棧道相連,上層寺院現存建筑石佛殿為明代遺構。下層全部為1995~1998年復建。云峰寺石佛殿坐北朝南,石木混合建筑,面寬三間,進深一間,歇山頂。兩山與后檐包砌石墻,前檐明間施兩扇小板門,次間施檻墻與直欞窗。檐下柱頭科三踩單昂斗栱,斗栱與梁架不對位。明間平身科一攢,大斗之上出45°斜昂。次間平身科兩攢,同柱頭科。殿內施三架梁,梁上中施蜀柱、隨檁枋、合沓…[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老熟女 | 日韩国产精品有吗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 | 日本欧美亚洲综合久久久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 | 亚洲成年人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