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于2013年3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共計1943處,另有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共計47處。2013年5月3日正式對外公布。
小洪納海石人墓
  小洪納海石人墓小洪納海石人墓位于昭蘇縣城南5公里的草原中,墓前立一石人,由花崗巖雕刻而成,是一尊典型的武士形象,腰部右下側,刻有粟特銘文,雕像神態端莊、生動逼真。由于長年累月的風雨侵蝕,目前,石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蝕,上面的粟特文逐漸淡化。加上周圍沒有規劃參觀的線路和相應的配套設施,導致人為破壞的加劇。小洪納海石人墓的歷史遺跡及文字記載十分重要,急需將它整體保護起來。小洪納海石人墓及銘文,經專家初步推測為公元6---7世紀的作品,石人是古代游牧民族創造的藝術精品,為研究古代伊犁區域游牧民族的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線索。而這個時期的粟特文的史料極為罕見,其石人上的銘文對于了解粟特文字的變遷,具有珍…[詳細]
默拉納額什丁麻扎
  介 紹 默拉納額什丁麻扎又稱默拉納和卓墓,位于在庫車新老城之間。 默拉納是圣人后商的意思。額什丁相傳為伊斯蘭教之始祖,在宋理宗時來庫車傳布伊斯蘭教,死后葬此。建有祠宇、分祠門、祠堂、墓門和墓室四部門、全部以綠色琉磚裝飾,是曲型的伊斯蘭教建筑,頗為壯麗。祠西廊下有扁額,-“天方列圣”四個大字。兩旁有題記,為清光緒7年李蕃所題。  新疆阿克蘇市…[詳細]
良鄉多寶佛塔
  良鄉多寶佛塔位于房山區良鄉鎮東北的燎石崗上,塔為平面八角形,高約36米,五級空心樓閣式,塔身第一層高大,正東南西北各辟券門,其余四面開直欞窗,檐下施隱作磚斗拱,有梯可登,四面原有佛龕,佛像已遭破壞,登塔可北望北京城,南眺涿州城,現為北京地區唯一的樓閣式塔,又稱吳天塔,現已整修一新。良鄉東關外有一座小山,為赭紅色巖石的“燎石崗”。良鄉多寶佛塔矗立在其上。良鄉多寶佛塔俗稱良鄉塔,在房山區良鄉鎮東北的燎石崗上,建于遼代。其塔高36米,五層八角,內設階梯,為樓閣式空心磚塔。塔為平面八角形,高約36米,五級空心樓閣式。塔身第一層高大,正東南西北各辟券門,其余四面開直欞窗,檐下施隱作磚斗拱,有梯可登。現存…[詳細]
鎮崗塔
  鎮崗塔在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云崗村東的大土崗上,1957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塔創建於金代(1115-1234年)。相傳塔所在地是一條龍脈,建塔者唯恐龍脈塌毀或逸遷,遂建塔鎮之,改稱“鎮崗塔”。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重修。該塔磚結構,平面八角形,實心,總高18米。塔基上有精美古樸的磚雕花飾。塔每邊三米,周圍24米,系花塔形制。上部用磚雕制出斗拱,在拱眼壁上雕刻盛開的盆花,兇猛的獸頭、神像等,極為精細。塔身上挑出短檐,上置須彌座,座上承托七層佛龕,且環繞組成巨大錐花束。第一層佛龕為重層樓閣式方塔,弟二層以上均為單層亭式方塔。第一層塔以上有密布的佛龕環繞,每層內端坐佛像一尊,有的雙手合十,…[詳細]
靈岳寺
  靈岳寺位于門頭溝區齋堂鎮北部5公里的白鐵山上,靈岳寺創建于唐貞觀年間,遼代時重建,此時稱“白貼山院”,到了金代改稱“靈岳寺”,即為現名,靈岳寺的寺院處于白鐵山主峰前的平臺上,其朝向為南,在中軸線上有山門、天王殿和釋迦佛殿,寺的南部山門兩側為鐘鼓樓遺址,其中天王殿為懸山式建筑,建筑設計極為巧妙,在殿內供奉著四天王、韋陀及接引佛塑像,釋迦佛殿,為單檐廡殿頂調大脊式建筑,面積達100余平方米,檐下雙昂五踩斗拱,拱眼壁為彩繪佛像,殿內原供奉的是一佛二菩薩像,系柳木雕刻,高近4米,可惜佛像在1954年被拆毀。景點位置北京門頭溝區齋堂鎮白鐵山…[詳細]
萬松老人塔
  目的地介紹萬松老人塔在西城區西四南大街41號旁門。磚塔胡同因之得名。萬松老人即萬松行秀禪師,自稱萬松野老。金代河內(今黃河以北)人。出家于荊州,是金元間的佛教大師(屬佛教支派曹洞宗),同時深通儒家經典。著作有《從容錄》、《請益后錄》、《萬壽語錄》等。81歲圓寂于燕京西郊仰山的棲隱寺。后修此墓塔,塔原為八角七級密檐式磚塔。清乾隆十八年(1753)加高至九級。民國16年(1927)由葉恭綽等人重修,辟大門并書石門額“元萬松老人塔”。1986年維修中發現清塔內包著元塔。塔為金元時代風格的密檐八角九層磚塔,高約15.9米,是北京城區僅存的一座磚塔。塔院東西長14米,南北寬7米,面積為99.3平方米,其…[詳細]
明北京城城墻遺跡
  明北京城城墻遺跡位于西便門,東城區崇文門東,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北京城城墻殘段(崇文門東一段,西便門附近兩段)是研究北京城垣變遷的重要實物。…[詳細]
姚廣孝墓塔
  姚廣孝墓塔,建于明代永樂年間,位于房山區常樂寺村北。為八角形九級密檐式磚塔,坐北朝南,通高33米,整座塔坐落在一級四方形的平臺上。最下面是八角形基座,基座上立有兩層八角形須彌座。須彌座式塔座束腰浮雕壽字和菊花、蓮花和西番蓮花的造型圖案,其上為三層外頃的蓮花瓣。中間塔身,四正面雕仿木隱作隔扇假門,其它四面則雕有仿木欞假窗。正面門楣之上嵌方石一塊,其上楷書:“太子少師贈榮國恭靖公姚廣孝之塔”。塔身往上是九層疊澀檐,各角均懸銅鈴,風吹作響,聲音悠揚。塔剎鐵制,裝似葫蘆,為蓮花形剎座的仰蓮托著球形剎身,剎桿串起的相輪、圓光、仰月和寶珠,構造清秀勻稱。日偽時期,此塔被盜。剎由八條鐵鏈錮之于檐角上。姚廣孝…[詳細]
摩訶庵
  摩訶庵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八里莊南玲瓏巷,慈壽寺塔東邊。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此處原為太監趙政的墓地,趙政集資建此庵,希望有寺僧世代為他燒香。據說修建此庵所用的磚木都是修建故宮剩下的余料,整個建筑相當精美。寺院坐北朝南,共3路。中路依次為山門、鐘鼓樓、山門殿、大雄寶殿、后殿,并有東西配殿及配房,最后為趙政墓地。院四隅各建角樓一座。大雄寶殿為明代建筑風格。殿頂中部團龍藻井異常精美,殿內有明代壁畫。殿前月臺兩側有明碑2座。東路金剛殿,殿內壁上嵌有61方明代重臨集篆三十二體金剛經刻石,刻工精美。摩訶庵向以宏敞凈潔著稱,明清兩代文人墨客春游至此,觀景賞花多有題詠。摩訶庵建制不甚大,但宏敞潔凈,…[詳細]
琉璃河大橋
  琉璃河大橋位于房山區琉璃河北的京石公路上,是房山區境內最大的石拱橋,其規模僅次于盧溝橋,原為木橋,每到汛期常被沖毀,嘉靖十八年(1539年),開始修此橋,于嘉靖二十五年建成,石橋南北向,橫跨琉璃河上,全長165.5米,寬10.3米,高8余米,共9孔,中孔最大,拱券正中雕有精美的獸頭,橋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砌筑,橋上建有實心欄板和望柱,其上均雕有海棠線等紋飾,嘉靖四十年(1561年),向南北兩方修路堤,堤寬19.8米,高近4米,總長約2000米,堤面鋪以巨型條石,為傳說中的五里長街,從修橋到路堤建成,前后20余年,琉璃河石橋,是北京地區保存較為完整的古代石橋之一。琉璃河大橋位于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 亚洲午夜Av在线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制服二区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99 |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电影 | 五月开心丁香婷婷久久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