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于2013年3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共計1943處,另有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共計47處。2013年5月3日正式對外公布。
馬王堆漢墓遺址
  位于長沙市東郊長瀏公路北側,距市中心約4公里,據地方志記載為五代時期楚王馬殷家族的墓地,故名馬王堆。堆上東西又各突起土冢一個,其間相距20余米。形似馬鞍,故也稱為馬鞍堆。堆上分布西漢墓三座,三座漢墓中,二號墓葬的是漢初長沙國丞相轪侯利蒼,一號墓是利蒼妻的墓,三號墓是利蒼之子的墓。一號墓規模最大,墓坑南北長19.5米,東西寬17.8米,深16米,F在一、二號墓坑已填塞,其0土的女尸、素紗禪衣及一大批西漢器皿和帛書畫等都保存于湖南省博物館;三號墓坑經過整理加固,供人們參觀。1號墓是西漢初長沙國丞相轪侯的夫人辛追之墓。封土厚4米,墓室深16米,墓口南北長19.5米,東西寬17.8米,從封土堆到墓底為…[詳細]
漢代長沙王陵墓群
  長沙王陵墓主要分布在南起天馬山、北至望城縣玫瑰園的狹長地帶,大多沿湘江西岸,順低矮山丘蔓延。這些陵墓群如今已形成以“北津城”為中心的4個區塊。文物學界普遍認為,漢長沙國王陵為研究漢代中央與諸侯國的關系、各諸侯國之間的關系乃至整個大漢帝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提供了珍貴資料。…[詳細]
青山崖墓群
  臨澧著名的名勝古跡之一青山崖墓群被國務院2013年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山崖墓群位于臨澧縣城以北35公里處的澧水河南岸,規模宏大,十分壯觀。離青山大壩船閘100米,面臨澧水河,對面是澧陽平原,東距澧縣城20公里,西距石門縣城15公里,此處是澧水河進入平原的最后一段山頭,當地人稱“洞子眼”。青山崖墓群建立在一個松散的紅石崖壁上。屬人工開鑿,構造基本一致,都是長方形和正方形。墓頂與墓底寬度一致。整個崖壁的坡度在80度至90度之間,全部分布在高50米、寬180米的崖壁上。共有大小洞穴104個,分兩類:一類是兩室,后室比前一室高出一個臺面40公分左右;另一類是單室。其中M66號墓比較獨特…[詳細]
南禪灣晉墓群
  南禪灣晉墓群位于黃山頭鎮,其中最富盛名的莫過于位于墓群西側的劉弘墓,該墓距今約2000年,占地面積15000米。該墓是已發掘的西晉高級貴族大墓中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墓葬之一。劉弘墓的發掘還是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14年7月21日,南禪灣晉墓群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龍窖山堆石墓群
  龍窖山堆石墓群位于臨湘市龍源鄉,是瑤先人西晉-北宋時的千家峒遺址。北宋祥符三年以后,因戰爭舉族遷離,留下了大量瑤人生活遺跡,總面積約78平方公里,F存“三關九鎖”、石屋、石井、吊腳樓、石墓、青石工程等40多處遺跡,對于研究瑤族的歷史文化及民族遷徙具有重要意義。2002年5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張南軒墓(包括張浚墓)
  張南軒墓(包括張浚墓)時代為宋。位于湖南省寧鄉縣巷子口鎮官山村。此為宋代著名理學家張栻及其父抗金名將張浚之墓冢。官山村官山山麓,背依九曲奇峰,循峰而下有馬蹄形小山名羅帶山,山的東端為張浚墓,西端為張栻墓。墓周砌花崗石,以三合土封頂。墓碑高1.5米,寬0.8米,上刻“宋大儒張南軒先生之墓”。前立石柱4根,山下有南軒祠。明大學士楊建和撰碑記。1967年墓、祠、華表均被毀,1981年修復墓冢、墓圍,F墓長11.2米,寬10米,墓圍直徑5米,墓高2米,墓碑尚存。張栻(1133—1180)字敬夫,號南軒,四川綿竹人,后遷衡陽。初師事胡宏,得所傳理學,與朱熹、呂祖謙時稱“東南三賢”。累官吏部侍郎,右文殿修…[詳細]
陶澍墓
  陶澍墓于1840年由左宗棠擇地修建,位于化小淹鎮沙灣村沙灣苗圃院內,座北朝南,面對資水,背依群山,占地7560平方米。墓園正門為三間四柱牌坊,花崗巖和漢白玉質地,高四米,寬五米。坊前兩側各置花崗巖石雕獅一尊。從正門入內,依次是:神道直通陶澍墓丘,左右兩側為五位夫人墓,墓前依次有石羊、石虎、石馬、石武官、石文官各二守墓;神道左側有御碑亭和享堂,御碑亭前有側門出入;四周繞以二米高的青磚圍墻。是一座典型的、保存完整的清代封疆大吏墓葬形制景觀。陶澍,字子霖,號云汀,安化縣小淹人。生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8),清嘉慶七年進士,官至兩江總督。歿于道光十九年(1839),終年62歲,謚文毅,晉贈太子太保。…[詳細]
曾國藩墓
  清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初四日,曾國藩去世,終壽62歲。其弟曾國潢,子曾紀澤、曾紀鴻等從金陵(南京)扶柩回原籍湖南,五月下旬抵達長沙,六月中旬出殯,葬于南門外金盆嶺南。兩年后,曾妻歐陽夫人去世,曾紀澤遂將父親改葬,與母親合塋于善化縣湘西伏龍山之陽,即今望城縣坪塘鎮桐溪村伏龍山南。曾國藩系糯米混澆鑄墓堆,墓碑三道,主碑題曰:皇清太傅大學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歐陽夫人之墓,墓圍直徑5米,花崗石圍:墓前古坪臺50平方米;坪臺東西石闕下通石級,沿桐溪寺墻而下,接曾國藩墓廬槽門。通道兩旁原侍立石獸、石人,今僅存殘跡。墓地正前有古銀杏、羅漢松各兩株,蓊郁茂盛。另墓地附近還有一傾圮神道碑,系李鴻章撰文,黃…[詳細]
隋譙國夫人冼氏墓
  隋電白譙國夫人冼氏墓位于電白縣電城鎮山兜村。墓城為南北向,東西寬123米、南北長110米,總面積為13530平方米,四周殘墻用沙土打夯而成。墓碑用青色麻石鑿成,高2.07米、寬0.70米、厚10厘米,陰刻楷書,左記“嘉慶已卯”,中署“隋譙國夫人冼氏墓”,右記“電白縣知縣特克星阿、電茂場大使張炳立石”!稄V東通志》:“隋譙國夫人冼氏墓在縣北山兜娘娘廟后,遺址猶存,碑佚,嘉慶二十四年知縣特克星阿重立碑。”又載:“山兜冼夫人墓,四周短垣,頹為高土,人曰鬼子城,乃當日墓城之地也!庇涊d與此符合。在墓城內散布有唐代布紋瓦碎片,蓮花瓦當、圈足碗,覆蓮狀石礎和龜形的石質碑座。在墓碑前50米處,建有一座磚木…[詳細]
清真先賢古墓
  清真先賢古墓位于解放北路蘭圃西側。元代以來,中國境內的穆斯林被稱為“回回”,因而這里亦叫回回墳。明清中國學者稱伊斯蘭教義為“至清至真”,因而伊斯蘭教又被稱為“清真教”,其墓地理所當然地稱之為清真先賢古墓了。清真先賢古墓是以賽義德·艾比·宛葛素為首的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蘭教傳教士的墓地。相傳宛葛素于唐貞觀初年到廣州傳教并建清真寺供僑民禮拜。他歸真后,教徒為其營葬于此。墓建于貞觀三年(629年),至今已逾1300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順的古墓。相傳早期伊斯蘭教著名傳教士阿布·宛葛素在廣州逝世后,為教徒營葬于此,是廣州著名的一座伊斯蘭教古跡。慕園門額-“清真先賢古墓”。園內為庭院式建筑,廣植花木。西面…[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视频a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成人国产福利 | 在线亚洲观看精品过产 | 日本最新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韩高清一区精品 | 在线观看国产激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