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于2013年3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共計1943處,另有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共計47處。2013年5月3日正式對外公布。
布兵盆地洞穴遺址群
  布兵盆地洞穴遺址群位于田東縣與田陽縣交界處,發育于喜馬拉雅運動階段的布兵盆地,東西長16公里,南北寬2公里,為平行于百色盆地的小型附屬盆地。田州岑氏土司墓和人類遠祖住過的么會洞就在盆地中部的石山上。2001年3月,廣西自然博物館考古隊在調查時,發現么會洞保存有較為豐富的堆積物,并在地層中采集到小豬、獼猴等一些哺乳動物牙齒化石,以及一枚碩大的靈長類牙齒化石。這枚靈長類牙齒化石與巨猿和猩猩存在差異,而與直立人接近,但尺寸又明顯超過直立人的變異范圍,似乎與印尼發掘的“魁人(巨人)”牙齒化石相似。之后,廣西自然博物館考古隊兩次在么會洞進行發掘,又發現一些高等靈長類化石和大量哺乳動物化石和石制品,包括小…[詳細]
那賴遺址
  那賴遺址位于田陽縣田州鎮興城村那賴屯西約200米的山坡上,分布范圍約5平方公里。該遺址于2003年發現,為舊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距今約80.3萬年。遺址內散布著豐富的打制石器及加工碎片,器型有手斧、手鎬、砍砸器、刮削器等,同時在遺址內還可采集到玻璃隕石,遺址的最高處有一約50平方米的核心區,石制品分布密集。那賴遺址對于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提升田陽文化軟實力,打造文化名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3年,該遺址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曉錦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曉錦遺址坐落在距資源縣城13公里的曉錦村后龍山上。它的發現起源于當地群眾蔣家祥提供的線索,1997年冬引起廣西區文物工作隊的重視,確認為一處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在國家文物管理部門的重視下,自治區文物工作隊于1998年10月到11月、1999年10月至2000年1月、2001年12月至2002年1月以來先后三次發掘曉錦遺址,揭露面積800多平方米,發現了大量的石器、陶片、炭化稻米和果核等,并發現墓葬與建筑遺跡。這里出土的石器大都是磨制石器,有墜、鐲、球、鉆、鋸、礪石等20多種,陶器有罐、釜、缽、碗、盤、紡輪、器座、支腳等。出土炭化稻13000多粒。經有關專家對原始文化層與出土文…[詳細]
大浪古城遺址
  時代:漢大浪古城遺址因位于石灣鎮大浪村而得名,2003年6月,廣西文物工作隊向外界發布:這是目前發現的合浦第一個西漢中期前后與海上絲綢之路記載年代相吻合的大型聚落遺址。大浪古城遺址東西南北城垣各長215米,呈正方形,城基寬18米。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文物工作隊在大浪古城遺址范圍內發現了數量眾多的刻劃紋和幾何印紋陶片。有泥質陶和夾質陶兩種,顏色以灰黑色為主,少量紅色和灰色,紋飾有方格紋、米字紋、水波紋、回字方格紋、席紋等十多種,紋飾纖巧繁縟、拍印清晰,與當地發現的東漢墓甚至西漢晚期的出土遺物迥然不同。其中還發掘了20多個十分規整的柱洞初步分析為桿欄式建筑,應該是望樓之類的建筑。經過研究和測試,廣…[詳細]
草鞋村遺址
  草鞋村遺址位于北海市合浦縣廉州鎮草鞋村,西臨南流江分支—廉州西門江,20世紀80年代發現。草鞋村遺址考古的重要收獲是城址的確認及大規模、完整的漢代制陶作坊遺跡的發現,在我國南方地區漢--古上較為少見。遺址于20世紀80年代發現。2007年至2008年,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遺址分布面積13,310平方米。發現陶窯、磚窯共22座,建筑遺址5處,水井5口及一批作坊遺跡,呈環狀分布于小嶺的坡坎四周。出土云樹紋和獸面紋瓦當、幾何印紋陶片、陶器及大量的筒瓦、板瓦殘片,也有米字紋、方格紋及方格帶戳印紋陶罐,水波紋陶缽,瓦當,陶墊,陶拍、網墜等。初步確定為漢代嶺南地區重要的官營手工業作坊,為…[詳細]
越州故城
  越州古城遺址越州古城是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浦北縣泉水鄉坡子坪的仰天窩。據《南齊書》記載,為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建立,平面呈回字形,占地面積約24萬平方米,城周長2028米。北城墻依山建筑,地勢高聳,顯得險要,南城墻比較平緩。殘墻最高處達14米,其余平均高3米,城基最寬處達16米,一般寬八九米,四周每百步筑1個“馬面”。古城分內外城,外城南北長800米,東西寬500米。城內有城(俗稱“官廳地”),城外有溝。內城亦稱子城(指“官廳地”),依山坡筑于城內西北區,地勢較高,可腑視全城,并有墻與外城相隔,其北面又有壕溝險阻,是個既比較安全又可控制全局的地方。據史載,越州初置時轄百梁、隴蘇…[詳細]
中和窯址
  中和窯址中和窯址是北宋后期到南宋晚期生產以外銷瓷器為主的民窯。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于1981年8月25日公布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窯址在藤縣藤州鎮中和村(原城關鄉、潭東鎮中和村舊稱老鴉塘),距縣城約10公里的北流河東岸,20多座瓷窯主要分布在中和村委會附近,北流河沿岸長約2公里,寬約0.5公里的小山丘上,如今,燒瓷器的模具—匣缽,仍然堆積如山,遍地皆是。過去當地用匣缽作建房材料和鋪路的現象,也隨處可見。大量的遺物,無疑是昔日大量生產最好的例證。中和窯的結構,為斜坡式龍窯,依山勢而建,呈長方形。分窯門、火膛、窯床、煙囪四部分。窯的長寬無統一標準,一般長為10—60米,寬為1.5—3米。…[詳細]
信沖洞遺址
  信沖洞遺址位于昌江黎族自治縣七叉鎮,時代為舊石器時代(中更世中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信沖洞坐落在混雅嶺南部懸崖峭壁上,海拔高近60米。昌化江支流南陽溪自東向西流經洞口下方,西距昌化江僅約1公里。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信沖洞距南陽溪河面高約20米,其地質結構較為復雜,因長年雨水侵蝕,石灰巖山體形成了洞中有洞的地貌特點。洞底斜著向上、向后延伸,洞的后壁和洞頂呈弧狀連成一片,洞底上部和下部各形成一個小平臺,洞的上部至洞頂則為一條很長的裂隙。此外,在洞內東壁還有3個小支洞。主洞口高約15米,小支洞口高約2—2.5米。信沖洞遺址是跨越數十萬年的文化遺產,是珍稀資源、旅游資源和科學研…[詳細]
珠崖嶺城址
  海口瓊山珠崖嶺城址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龍塘鎮博撫村東珠崖嶺博撫村。距海口秀英港東南26.2公里。距海口騎樓老街東南20.9公里。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之后,于次年在海南島設置珠崖和儋耳二郡,下設16個縣,這是中央王朝在海南設置的最早的行政機構。因官府對老百姓橫征暴斂,激起原住民的反叛,儋耳郡于公元前82年并入珠崖郡,自此,珠崖郡成為當時海南島的最高行政機構。然而,漢朝官兵對海南島的掠奪性開發并未止息,反而變本加厲,珠崖郡守孫幸曾征調當地原住民的手工紡織品“廣幅布”進貢朝廷,老百姓不堪重負,被迫攻入郡城將其殺死。孫幸的兒子孫豹繼任郡守,并向朝廷請命剿滅民亂,…[詳細]
華光礁沉船遺址
  華光礁沉船遺址,位于海南省三沙市,2014年7月21日,華光礁沉船遺址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7-0400-1-400。“華光礁1號”沉船遺址位于華光礁環礁內側。1996年經當地漁民的偶然發現,后經考古發掘通過對其中一件刻有楷書“壬午載潘三郎造”字樣的青白釉碗以及其他一些器物的研究,推斷該船應是南宋中期,從福建泉州港啟航,途徑海南,駛向東南亞地區的貿易商船。“華光礁1號”是中國第一次發現的有六層船體構件的古船,展現了中國古代造船工匠的精湛技藝,為中國水密隔艙船傳統技術又增添一個新的例證,對評估中國古代造船技術以及對于世界航海發展的貢獻具有重要意義。…[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免费片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第二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